1、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年级:五年级一、 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长方体的认识2教材编写特点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长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特点:(1)图形和概念的认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如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安排了让学生说出纸抽盒、数学课本、粉笔盒等的形状、长、宽、高等练习。(2)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在各部分知识的学习中,都注意学以致用。如在长方体的认识时,本课安排了计算俱乐部四周要安多长的彩灯线等练习;(3)能从实物的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进行几何图形与
2、平面展开图之间的转化。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有序的数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渗透统计思想。4我的思考 长方体是小学生深入认识的第一个立体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很重要的一课,本节课我的设想就是一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空间,注重几何图形和平面展开图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另外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能够准确的判断长方体,知道长方形的特征。3学
3、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建立比较困难,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判断。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1) 动手操作,观察实物,有物可依,学生会很感兴趣。(2) 学生可以分小组对长方体的物品观察操作、填表交流、讨论总结,逐步概括出长方体特征。5我的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有生活经验。我的教学设想就是要给他们创造动手操作的空间,让他们能在研究的时候有物可依,才会有话可说,有理可讲。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1、通过观察,学生都能准确的判断出长方体,并能说出长方体的各个面是长方形。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感知,在老师的说明下,100%的学生说出什么是长方体的面
4、、棱、顶点。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索、填表交流、讨论总结,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长方体的特征。4、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制作长方体框架,在老师的引导下,90%的学生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四、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就是为学习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活动。包括1活动内容(1)联系生活。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圆锥体等等立体生活实物中准确地找出长方体。并能说出长方体的各个面是长方形。师:我们过去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这些都是平面图形,低年级我们还认识一些立体图形,你能准确地交出他们的名字吗?今天我们来研究立体图形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2)动手制作、自主探索学生活动制
5、作学具、小组合作,深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制作课本145页附页1的长方体图样。)教师活动课堂巡视,适时指导、组织交流。(1)长方体有 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 条棱。(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 个顶点?(3)操作与想象。学生活动探究小棒搭长方体的设计方案。教师活动提供题目,课堂巡视,搜集信息。用小棒搭一个长方体,需要几根?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小棒,想一想,搭一个长方体,需要怎样的12根小棒?小棒长度1号袋2号袋3号袋9cm81037cm4384cm435(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活动体会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测量长方体图样
6、的长、宽、高。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学习长方体的长、宽、高。(5)综合练习。学生活动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掌握情况。教师活动提供不同类型的题目,并给予恰当的评价。(6)全课总结学生对这节课学习要点进行总结。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独立制作学具。观察学具,填表交流(2)课件演示,学生体会长方体的特征。(3)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课件展示课堂小结。3活动的设计意图(1)制作学具这个活动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但是制作过程能够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从平面展示图到立体图形的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几何图到平面展示图的转换,边和棱的变化,让学生经历了从视觉的冲击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深层对比
7、。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第一环节:联系生活。预计时间3分钟。第二环节:动手制作、自主探索。预计时间12分钟。第三环节:操作与想象。预计时间9分钟。第四环节: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预计时间4分钟。第五环节:综合练习。预计时间10分钟。第六环节:全课总结。预计时间2分钟。五、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采取测验方式评价教学效果。课后测试题: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8、长和是( )厘米。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3)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一定不相等。 ( )(1)长方体有 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 条棱。(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 个顶点?(3)操作与想象。学生活动探究小棒搭长方体的设计方案。教师活动提供题目,课堂巡视,搜集信息。用小棒搭一个长方体,需要几根?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小棒,想一想,搭一个长方体,需要怎样的12根小棒?小棒长度1号袋2号袋3号袋9cm81037c
9、m4384cm435(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活动体会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测量长方体图样的长、宽、高。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学习长方体的长、宽、高。(5)综合练习。学生活动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掌握情况。教师活动提供不同类型的题目,并给予恰当的评价。(6)全课总结学生对这节课学习要点进行总结。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独立制作学具。观察学具,填表交流(2)课件演示,学生体会长方体的特征。(3)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课件展示课堂小结。3活动的设计意图(1)制作学具这个活动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但是制作过程能够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从平面展示图到立体图形的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0、2)几何图到平面展示图的转换,边和棱的变化,让学生经历了从视觉的冲击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深层对比。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第一环节:联系生活。预计时间3分钟。第二环节:动手制作、自主探索。预计时间12分钟。第三环节:操作与想象。预计时间9分钟。第四环节: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预计时间4分钟。第五环节:综合练习。预计时间10分钟。第六环节:全课总结。预计时间2分钟。五、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采取测验方式评价教学效果。课后测试题: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3)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一定不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