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六大部分组成,并附有两个生字表。第一部分是入学教育。第二部分是汉语拼音(13课、四个复习)。第三部分是识字(识字8课,分为两组)。第四部分是课文(课文20篇,分为四组)。第五部分是语文园地,每组识字和课文之后安排一个语文园地。第六部分是口语交际。每个语文园地后面安排一次口语交际。最后一部分是两个生字表和一个汉字笔画名称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100个;汉字笔画名称表列举了20种基本笔画。二、学情分析本班共32名
2、学生,因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无论是常规纪律守则,还是学习习惯和方法,都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为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2、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语感。4、
3、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5、培养学生树立基本的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四、 本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2、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3、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4、 培养基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二)、难点: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2、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
4、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中是个难点。五、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首先就要能吸引住孩子的注重力。通过游戏带动每个吸引孩子的留意力,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各种竞赛游戏中去。其次,老师的精神面貌同样能影响和带动整个班级孩子的情绪,因此老师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还要有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肯定中充满自信。具体如下:1、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纠正坐姿,写姿,读书识字发音习惯等。2、 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3、 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
5、,在生活中学语文。5、 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具体到我班,可以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让他们有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以调动他们的好胜心和积极性。6、 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7、 以鼓励教育为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让学生们能有信心学好知识。8、 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
6、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12、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古诗词背诵。13、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家长教育给予一定引导,让家庭教育成为有益力量。14、授课过程中注意品德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