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说教材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有些版本为第九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讲述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这件事。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是故事的开始。写林冲发配沧州途中,来到了柴进的庄上。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段,是故事的发展。写正当柴进设宴款待林冲之时,洪教头来访,自以为是的洪教头认为林冲是个没有真本事冒充武师的犯人,执意要跟他比试武功。第四至八自然段为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描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最终林冲巧妙地击中洪教头的要害,打败了他。本文的插图与这一部分描写相对应
2、,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林冲的英雄风貌。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毕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正如明末清初的金人瑞(又名金圣叹)所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说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解、还、差”3个多音字,能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朗读品味课文,理解课文通过对比描写所塑造的“林冲”和“洪教头”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练习复述课文。4.体会明快、洗练、准确
3、、生动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品味课文,理解课文通过对比描写所塑造的“林冲”和“洪教头”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练习复述课文。难点:体会明快、洗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说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有效推进教与学。说教学课时:2课时二、说教法、学法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三、说教学过程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1.谈
4、话导入,引导质疑由四大名著,引出水浒传,通过资料补充和语言描述,帮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时检查并指导学生课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疑激趣,形成阅读期待。2.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在本环节中,借助预习单,帮助学生扫除障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按照质疑的问题分段,理清文章脉络。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品读“相遇”,初识人物。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而“读”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感悟洪教头傲慢无礼的地痞角色。在学生自主汇报的基础上,重点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
5、生体会到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个性特点,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洪教头挑衅他人、趾高气扬的为人。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发现、读中理解、读中积累,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为文本教学找到落脚点,为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找到了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带着连贯的思路,一次又一次回到文本,去体会人物情绪、感受人物内心,无限地接近文本角色。通过“不敢,不敢”了解林冲谦卑忍让的个性,让学生初步感知“烘托”写法。充分调
6、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品言得意识英雄抓重点词进行多元品味。留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批注、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找出描写林冲有关动作的词语,并进行体会,深入文本,感受文本。重点研读“一横”“一退”“一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1拓展视野论英雄(1)讨论失败原因。(2)教师总结。2复述课文。在理清故事发展顺序的基础上,用抓关键词想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课文。3体悟写法,仿写练习。(1)学生概括林冲与洪教头的性格特点,并思考:为什么作者可以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鲜明个性呢?师小结对比描写的写作方法。(2)运用对比描写,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在教学完课文,我会再次让学生小结出林冲与洪教头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并提出为什么作者可以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鲜明个性呢?一下子就能辨认出这是林冲,那是洪教头。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课文后面的提示,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一种写作手法,对比描写,告诉学生在习作时,要突出某人、某物的与众不同,或者使其个性、特点更鲜明,就可以运用对比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