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 第 6课第 1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 长 城 谣课型 新 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教学难点 融进作者的情感来提升朗读水平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主要活动(含教学环节)学生活动修改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专题片长城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二、作者简介 请学生简介作者席慕容:台湾诗人。
2、祖籍内蒙古。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三、目标明确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跨上四级阶梯,即听读、初读、品读、悟读四、听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2、老师在朗读时除了注意节奏和重音外还注意了什么?要朗读好诗歌,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注意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同时还要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五、初读诗歌2、整体感知: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 长城 诗歌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梳理: 咏物抒怀长城-思乡之情六、品读诗歌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诗歌来进一步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
3、人的情感。我们要分成三个大组进行,比一比,看哪队更棒?合作探究: 红队:这节中你读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绿队:诗歌第二小节表达了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蓝队: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学生解答问题-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组齐读七、悟读诗歌 1、情感描摹我们刚刚体会了这种浓烈的思乡之情,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呢? 例如:这种情感像烈火一样炽烈。 2、挑战录音中的朗读A、学生自由选读最喜欢的小节B、推荐学生朗读(配乐)八、拓展延伸 我们从诗中感悟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其实,这不仅仅是她对自己故乡的热爱,更是对祖国的热爱! 爱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爱国事迹,你知道哪些呢?同是黄皮肤、黑眼睛,同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不论这边的、还是海峡那边的,我们都深情的热爱着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激情的高声唱响中国人 播放歌曲中国人九、作业布置1、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 2、有感情的朗诵全诗。1、 指名朗读,正音。2、让学生说。1、学生试读(注意节奏和重音)思考,回答。2、分成红绿蓝三个大组分小节边读边讨论。3、全班配乐齐读全诗播放朗读带,学生跟读。学生列举板书设计 长城谣 咏物抒怀 长城-思乡之情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