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火山和地震单元教学参考目标: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认识火山、地震的利与弊。活动准备:“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极其特征的基础上”(教师用书),我不知道学生是不是学习过相关内容。如果不是,这部分内容是否应该补上。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搜集的地震资料。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情况,包括了火山喷发全过程的图片及火山喷发对火山周围广大地区造成的破坏。二是介绍唐山大地震的情况。教科书呈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针对火山和地震的形成作出假设:这些变化有可能是地层的运动引起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交流、补充,获得
2、对火山、地震的更进一步感知,了解火山、地震时会出现的现象。活动二: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一是设计实验,探究火山及地震的成因。三幅图片分别给学生以探究方法的提示:(1)加热用番茄酱和土豆泥做成的装置。番茄酱看作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看做是地球构造中地壳。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有类似接近液体状态的岩浆。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没做过,不知道效果)(2)用力折断木棍,模拟岩层的断裂及震动。(3)用手挤压毛巾。通过这两个实验了解地震的成因。木棍和毛巾都相当于地球构造中的地壳,手用力弯折木棍、挤压毛巾相当于地球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力,木棍折断发出“啪”的
3、声音。手感觉到振动,以及毛巾的褶皱分别代表了地壳在受力下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是通过资料卡的介绍,丰富学生对火山、地震的认识。活动三: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讨论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火山、地震与人们的关系,分别是地震造成的楼房倒塌,桥梁断裂情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金刚石等珍贵矿产、地热资源;地震夺取人的生命。“学生交流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它们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个人认为地震不会给人带来有益的影响)二是避震小常识。教科书提出了“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问题,提示学生交流避震常识。借助资料卡简单介绍了根据地震前兆预报地震的方法,以及发生地震时,避免人身伤害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认识,对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自由活动:模拟避震演习。学生把书包举在头上,往门外跑。提示学生意识到头部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因此在地震发生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这种方法适合于平房教室。学生抱头蹲在桌子旁。提示学生地震时,处在楼房里的人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蹲在桌子旁比蹲在桌子底下逃生的机会大得多,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学生蹲在墙角。墙角是建筑物最牢固的地方,如果地震来得突然,来不及逃离房间,用这种方法也能增加生还的机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