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做一块卵石教学参考目标: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活动过程活动一:欣赏美丽的卵石。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卵石存在较大的区别,如:大小、圆度、色彩。但具有共同点:形状都近似圆形,表面光滑。活动二:做一块卵石。做卵石需要的材料:石头、砖块、锤子、瓶子、水等。主要显示了学生做卵石可能要经历的几个过程:将石块或砖块敲碎;在地上磨或两块石头互相摩擦,去掉石头的棱角;把一些棱角明显的碎砖块、水一起放在一个大的广口瓶里,盖上瓶盖,使劲摇晃,进行磨圆作用,这些碎砖块由于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棱角消失了,变成了表面光滑的近似球形的“卵石”了。活动三: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本活动包括四个环
2、节:第一个环节:教科书中展现了一幅大自然中卵石形成的卡通图。高山上,岩石摇摇欲坠,树根深深扎入岩石缝隙中,将岩石撑裂,远处的高山上还有厚厚的积雪。这些充分显示了大自然中的风化作用对岩石造成的破坏;山脚下,堆积着大大小小棱角分明的石块,暗示是从高山上滚落下来的,有些随着高山上的流水被冲入河道中,也暗示了河水对岩石的搬运作用以及在搬运过程中的磨圆作用;河岸边,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卵石,显示石块受到长期的水流冲击以及互相碰撞、摩擦等逐渐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河的下游岸边,有一些砂子,也提示学生想到,卵石经过大自然中的风化作用、搬运作用、磨圆作用,会变成细砂。第二个环节:实验证明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做
3、法为:用镊子夹一小块页岩,先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放到冷水中,反复几次,就会发现页岩出现裂缝或破裂的现象。酒精灯代表大自然中太阳光的热,凉水代表大自然中温度变冷,页出现裂缝或破裂表示大自然中的岩石在温度影响下所出现的变化;另一幅是高山上的岩石受到暴雨的袭击,雨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是指岩缝中的水在冬季结冰时,会使岩缝增大或使岩石裂开。实验及图示皆说明:大自然中的岩石在季节变化或昼夜变化中,风化作用使岩石形成碎块,造成了对岩石的破坏。第三个环节:教科书利用资料卡说明“温度、水、植物等对岩石的破坏叫做风化。”明确了风化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第四个环节:得出结论: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逐渐失去棱角而形成了卵石。拓展活动:海滩上的卵石与河滩上的卵石成因基本上是相同的。海岸边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海浪拍击,破碎崩塌,被海水搬运到海滩,它们在海滩上长期受到海水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便形成了卵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