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李琳《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06170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琳《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琳《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 6 北京的春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技能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过程 与方法 1.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抓住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从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3.品读语句,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 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北京的春节》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后调整及建议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二、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 师: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呢?(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师:啊呀,北京的春节持续时间可真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作者写了哪些日子的活动呢? 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师: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谁来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团圆、吉祥) 5.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表,再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小组交流汇报。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赛马,赛骆驼 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师:这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文章真是条理鲜明,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时间顺序) 3.在这么多的好日子里,作者详写了哪几天? 教师随机板书: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四)精读“腊八”,体会感情 1.师:下面我们从腊八开始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浓浓的“年味”。在“腊八节”这天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呢?(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 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引导学生读句子,从写作手法上你发现了什么?(老舍先生语言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3.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 出示腊八蒜图,学生观察图,老舍先生只用了两个词来形容,同学们读一读,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体会他的语言风格。 (五)课堂小结 我们是怎么样学习腊八这个片段的?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归纳读书三步法。 1.了解内容( 了解春节习俗) 。 2.了解感情(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 。 3.了解写法(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年味”,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去感受这欢庆、吉祥、热闹的春节同时去感受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 (二)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在这么多的好日子里,作者详写了哪几天? 2.教师随机板书: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3. 回忆读书三步法 (1)了解内容( 了解春节习俗) 。 (2)了解感情(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 。 (3)了解写法(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三)精读深悟,朗读展情,体会写法 除夕 1.师:过完了腊八和小年,紧接着就要过--(除夕),除夕的特点是什么呢?(热闹) 2.请大家拿出笔,一边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描写除夕的段落,一边画出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除夕是热闹的?学生汇报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家家赶做年菜”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这让我们感受到了除夕的----喜庆、热闹。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让我们感受到了除夕吃年夜饭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从这些词语,你们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庆祝除夕,所有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在除夕,我们闻到了“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看到了到处是“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听到了“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将除夕这一夜进行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让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 指导朗读本段。 师:在除夕这一天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热闹?大家能从文中的句子和图片中感受到除夕的热闹。这与我们家乡的除夕有差别吗?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把你的快乐分享给我们吧!学生自由发言。 师:既然除夕这样热闹,我们怎样用我们的朗读将它表现出来?(不同形式朗读。)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段,从文中找到“除夕真热闹!”这句话。这个句子是本段的什么句?(中心句) 师:你发现作者描写“除夕”的表达特点了么?老舍先生怎样表达出除夕的热闹的? 生:作者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师:你真聪明!课文先总写“除夕真热闹!”然后分述除夕究竟有多热闹。 正月初一 1.师:除夕是多么热闹啊!初一又会怎么样呢?这天与除夕一样的红火热闹吗?具体说说北京人都是怎么过初一这天的吗 (1)与除夕“截然不同”: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2.我们来帮老舍先生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庙会上会有什么样的场景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3.指导朗读 师:我们把想象这样的融入到朗读中,把老舍先生的初一的好玩读出来,朗读的时候可以做你喜欢的动作,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出来,师生共读。 元宵节 1.师:这样的快乐,这样的热闹从初一一直延续到初一、初二、初三……一直到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它的高潮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接下来,请小组同学一起好好看一看,瞧,元宵的场景。(出示图片)它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学生回答 2.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1)勾画描写灯的句子,并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勾画批注,教师巡视。   (2)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交流: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出示花灯图片(放花灯图片:宫灯 花灯 纸灯 龙灯)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4.课件出示描写灯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用词丰富和严谨。 5. 配乐朗读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加上香甜美味的元宵,令人陶醉,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学生齐读  (四)回顾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 1.学生回顾课文,交流老舍先生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 2.教师梳理,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写作特点和风格 文章有序,条理清楚。 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总分构段,层次分明。 妙用词语,写出特点。 京味浓郁,简洁丰富。 (五)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春节各地的习俗。 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课下请同学们搜集其他地区或一些少数民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一下,我们在下次口语交际民风民俗发布会上进行交流。 2.过年,讲究的是热闹、吉祥,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之夜,我们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结合《北京的春节》,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和表达特点来说说自己家乡春节的习俗,并把它下来,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 书 设 计 6 北京的春节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热闹 喜庆 团圆 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