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实验小学于海英.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06166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实验小学于海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实验小学于海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题:长春版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 教 师:吉林省蛟河市实验小学 于海英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直”“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意义。 3、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更羸观察仔细,善于分析,从中受到启发。 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能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具备了一定的听说基本能力,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但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写话语言方面表达还不够通顺、具体,需要老师进一步加强训练,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 1、利用图片认识课文人物。   2、利用文字展示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3、利用音乐动画视频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升华情感。 教法与学法分析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更羸为什么有名?”这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动画演示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动画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体验法。在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体会魏王的两句话,通过揣摩魏王的心理,在不断的角色体验中,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学法: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教学准备   ① 课前布置学生熟读课文。   ② 课件。(PPT幻灯片、动画音乐超链接) ③ 大雁学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听力大考验》根据老师播放的声音做出相应的动作,看谁反应最敏捷。 2、有一个人不仅能听出声音,还能根据声音判断出喜怒哀乐,这个人就是更羸,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继续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游戏直接导入课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段。(过:更羸是什么人呢?) 1、指名介绍更羸。 2、课件出示第一段(射箭能手、有名标红色) 3、理解“ 射箭能手”。 指名说说:“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 联系实际说说“画画能手”是什么意思?再推荐我们班都有哪些能手? 6、 理解“有名”。(过:那更羸是——生:有名的射箭能手。) 指名说说“有名”的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出名、远近闻名——) 7、 拓展《塞下曲》过渡。 师:说到射箭能手,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 没入石棱中。诗中所赞颂的人是汉朝将军李广,他在射箭时,误将石头当成了老虎,把箭射进了石头当中。多厉害呀!可是,更羸比他厉害多了。他对魏王说了什么呢?请在书上找一找。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师评价。(师:如果读的时候把更羸的语气、表情、动作也加进去就更好了。) 2、学生自己练读。 3、模拟情境:老师当魏王,生读更羸的话。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1、课件出示第三段。(红字:信不过。) 2、理解什么叫“信不过”?指名回答。 3、指导朗读。 师:是吗?这太不可思议了!读—— 这真是闻所未闻,令人难以置信呀,魏王瞪大了眼睛,说 ——生读。 (四)学习第四、五段。 过渡:有,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那就试一下吧! 1、 出示课件第五段。(红色字:直往上飞,直掉下来。) 2、 指名读,正音,评价小结:朗读时要养成字字入目的习惯,不能添字漏字。 3、 这两个“直”是什么意思?师:别急,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解释,请同学们拿起笔来,边读边找,再画出来。 4、 指名回答。(师小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 5、 出示折纸演示。(师读第五段,生演示。)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直观演示,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6、 师小结:同一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据词选意。 7读第五段,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五)学习第六段。 过: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1、 课件出示:第三段、第六段说的话,标点用红色标出。 2、 你发现了什么? 3、 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4、 小结:呀,不仅文字会说话,连标点符号也会传情呀!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但要养成字字入目的好习惯,还要仔细琢磨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呀! 5、 刚才魏王不相信,现在大雁真的掉下来了。(课件:第六段的话) 6、 指导读。 师:是呀,更羸的确是射箭能手呀,读—— 是呀,更羸太厉害了,我太崇拜你了。读—— (六)学习第九段。 师过:奇怪,真有这样的本事?要是别的大雁,拉一下弦,他也能掉下来吗?(生)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 1、 指名回答。(第7或第9段) 2、 师: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呢? 3、 指名读第9段,正音。 4、 出示课件。(第9段,红字:更羸说—飞得慢-叫得悲惨-一听到弦响-它一使劲—-) 5、 师生合作读,师读红字,生读其他部分,老师板书。 6、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 课件:大雁因为——,所以飞得慢慢来;它因为——,所以叫得悲惨。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拼命往高处飞。它因为——,所以就掉了下来。 小结: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三、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 生答。预设:它自己;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2、师: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吗?指名说一说。 师: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 (课件出示成语意思。) 3、举个例子:课件展示。 (2)你们也有这样的小故事吗?请课后去收集一下,下节课来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2、续编童话故事:我是一只惊弓鸟。 教学反思 都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老师必须得有一桶水。牢记着这句话,对《惊弓之鸟》这篇讲述古时候的故事的课文,我不敢大意。所以为上好课事先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更羸的情况,也了解了故事背景。前面很顺利,引出更羸,很自然地引到课文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学生纷纷举手发表意见:“我从射箭能手这个词知道了更羸射箭本领高。”“我从有名知道很多人都知道更羸射箭本领高。”“我从古时候这个词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 在引入课文后,了解课文大意。接着训练朗读,在训练朗读过程中理解、体会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最后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优秀品质。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先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不知不觉置身于课文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然后请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整个故事,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致内容。接着,小组合作学习加上老师的适时讲解,其中穿插很多精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后总结并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更羸的品质也落实得更到位。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亲身实践能力;指导朗读,体现学生个性化朗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语文阅读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拓展思维。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的不足之处是还要多多加强学生的语言分析、理解能力的训练,积极创设更多更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