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15_T 121—2023《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规程》报批稿.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70347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15_T 121—2023《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规程》报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5115_T 121—2023《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规程》报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5115_T 121—2023《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规程》报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5115_T 121—2023《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规程》报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5115_T 121—2023《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规程》报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13.030CCSQ 865115 四 川 省 ( 宜 宾 市 ) 地 方 标 准DB 5115/T 1212023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规程Code of procedures for th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kitchen waste2023 - 12 - 14 发布2024 - 01 - 15 实施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5115/T 1212023目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25 收集36 运输57 应急处置5附录 A(规范性)厨余垃圾收运模式6参考文献8I 前言本文件

2、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三江新区住房和建设管理局、翠屏区综合执法局、叙州区综合执法局、南溪区住房城乡建设和城镇管理局、长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和城镇管理局、宜宾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四川轻化工大学、湖南阅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宜宾双都标准化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凤楼、朱林、江源涌、何正言、蔡雨、沈锐、陈友兵、王金龙、涂西奎、李海洋、伍弘、李晓强、邓蕾

3、蕾、李俊、何坤瑶、练娟、张联刚、关宝义。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引言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组成部分,厨余垃圾的收集和运输是其治理过程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食品安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身体健康和处置效益。厨余垃圾的无害化、标准化处置管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厨余垃圾日产量增长迅速,急需对收集和运输环节统一规范, 现行的CJJ 1842012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虽然对餐厨垃圾的收集与运输作了原则性要求,但尚不能满足新发展需求。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提升,进一步规范厨余垃圾的收集、运输管理,促进厨余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进降碳、减污,促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4、先行区的建设。 III DB 5115/T 1212023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收集、运输和应急处置。本文件适用于城乡厨余垃圾的收集和运输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19095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CJJ 205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厨余垃圾 Kitche

5、n waste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 3.1.1家庭厨余垃圾 Household kitchen waste居民家庭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壳、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厨余垃圾。 3.1.2餐厨垃圾 Restaurant food waste相关企业、公共机构和餐饮经营者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厨余垃圾。 3.1.3其它厨余垃圾 Other kitchen waste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水产品、畜禽内脏等厨余垃圾。 3.2收运模式

6、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 modes厨余垃圾收集运输模式,分为直运、集散转运和转运站转运。 3.2.1直 运 Direct transport利用专用收运车辆将厨余垃圾从收集点直接运输至末端处理设施的收运模式。 3.2.2集散转运 Transportation of distributed kitchen waste1 3 术语和定义先将厨余垃圾从投放点、收集点运输到集散点,再由专用运输车辆运至末端处理设施的收运模式。 3.2.3转运站转运 Transfer station transport将集中转运站的厨余垃圾转运至末端处理设施的收运模式。 3.3投放点 Plac

7、ement Point用于投放厨余垃圾的集中点。 3.4集中收集点 Collection point集中对厨余垃圾进行收集的场所。 3.5集散收集点 Distributed collection point of kitchen waste厨余垃圾收集容器临时存放供收运车辆收集的地点。 3.6厨余垃圾集中转运站 Transfer station of kitchen waste在厨余垃圾收集至末端处理设施之间设立的中转厨余垃圾的设施。 3.7定点收集 Fixed point collection在收运车辆能驶入的固定收集点,直接将收集点容器中的厨余垃圾倒入收运车辆的过程。 3.8先用小型运输工

8、具将分散收集点的厨余垃圾运送至临近集散收集点,再将厨余垃圾倒入收运车的过程。 3.9厨余垃圾运输 Transportation of kitchen waste利用专用运输车运输厨余垃圾的过程。 3.10收集车 Collection vehicle用于收集各收集点厨余垃圾的车辆。 3.11运输车 Transport vehicle将厨余垃圾从转运站运输至末端处理设施的专用车辆,也称收运车。 4 基本要求4.1 收运系统厨余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应对收运设施的选址、布局、规模和数量进行可行性论证,保证收运设施设备与后续处理系统相协调。 4.2 收运单位4.2.1 应建立厨余垃圾收集、运输管理运行机制

9、,对厨余垃圾进行信息化管理。 4.2.2 应按相关要求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a) 收集和运输岗位职责、作业流程及要求; 2 集散收集 Distributed collectionb) 收集和运输的应急处置流程; c) 作业人员上岗操作和相关培训; d) 台账管理。 4.2.3 应建立满足溯源要求的台账,包括作业台账、设备设施及车辆台账、安全管理台账等;台账可采用电子方式或纸质方式,纸质台账的保存时间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 4.2.4 应设置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作业的检查、监督管理和台账记录等工作。 4.2.5 应及时将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的相关数据上传到环卫监管信息系统。 4.2.6

10、应合理确定厨余垃圾收集频率,应 24 小时内清运。 4.2.7 厨余垃圾收运管理模式宜实行“定人定车定线路”,收运区域应由专人负责,收运线路责任人可由收运车驾驶员担任。 4.2.8 厨余垃圾收集过程宜采用一车双人配置,驾驶员和清运工各一名;厨余垃圾运输过程可采用一车单人模式。 4.2.9 厨余垃圾收运模式见附录A。 4.3 作业人员4.3.1 应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a) 熟悉厨余垃圾相关知识; b) 了解国家有关垃圾分类与垃圾收运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c) 熟悉并遵守厨余垃圾收运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d) 熟悉并遵守本岗位管理规章制度; e) 熟悉厨余垃圾收运作业路线和相关设施布局情况; f)

11、熟练掌握作业设备、车辆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4.3.2 作业人员在收运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 确定当班收运任务和收运路线; b) 穿戴工作服和劳动防护用品; c) 检查收运车辆、作业工具是否齐全完好,并做好出勤登记; d) 准备好必要的记录表格。 4.4 设施设备4.4.1 收集容器应符合以下规定: a) 与收集车载设备相匹配,保证装卸过程中厨余垃圾不溢洒、不遗漏; b) 具备防腐、可移动、密闭等性能; c) 无破损、无缺失,干净整洁; d) 收集容器上应有明确规范的厨余垃圾标识标志; e) 宜选择 120 L 标准垃圾桶(其他尺寸视收运现状适当调配),在餐厨垃圾产生量较少的单位(如小型面

12、馆、早餐店等),可适当放置 60 L 或者 30 L 的小型垃圾桶。 4.4.2 运输车辆应安装全球定位仪和视频控制系统,对运输车辆路径实时监控。应将厨余垃圾收运管理纳入环卫监管信息系统。 5 收集5.1 收集方式5.1.1 厨余垃圾收集模式可分为定点收集和集散收集。有条件时优先采用定点收集,专用运输车辆不3 能进入的区域,可采用平板车等方式进行集散收集。 5.1.2 应按照区域划分厨余垃圾收集点,根据厨余垃圾产生量、周期波动等制定合理的厨余垃圾收集路线。 5.2 收集容器设置5.2.1 基本要求5.2.1.1 设置点位。应以方便投放、并与垃圾产生量相匹配,存放于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5

13、.2.1.2 安放效果。应摆放整齐,外观应整洁干净,容器及其盖应完整无损。 5.2.1.3 卫生维护。使用方应定期对收集容器进行清洗、消毒。 5.2.2 餐厨垃圾5.2.2.1 餐厨废弃物存放设施应与食品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5.2.2.2 宾馆、餐厅、酒楼等经营性餐饮场所应根据餐厨垃圾产生量合理设置收集容器。 5.2.2.3 集中供餐单位应根据用餐人数和餐厨垃圾产生量设置收集容器。 5.2.2.4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单位的办公或生产经营场所的食堂和餐饮服务区域,应根据餐厨垃圾产生量设置收集容器。 5.2.3 家庭厨余垃圾5.2.3.1 居民家庭应单独设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 5

14、.2.3.2 实现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宜按照 300 户500 户设置厨余垃圾投放点。 5.2.3.3 投放点服务半径宜不大于 70 m,有条件的应加装遮雨棚、洗手池、破袋等设施。 5.2.4 其它厨余垃圾5.2.4.1 农贸市场、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场所应单独设置收集容器,有条件的应对肉类、瓜果蔬菜类等分类设置收集容器。 5.2.4.2 应在站台和候车区休息间、茶水间等位置设置收集容器。 5.2.4.3 商业服务网点应在主要餐饮区及食品加工区设置收集容器。 5.3 垃圾产生单位管理要求5.3.1 厨余垃圾应装入专用收集容器中,不应随意倾倒、堆放,不应排入雨水管道、污水排水管道、河道、公共厕

15、所和其他垃圾收集设施中。 5.3.2 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内不应混入非厨余垃圾。 5.3.3 在厨余垃圾收集车辆到达之前,产生单位应将厨余垃圾收集容器搬运至收集点,且停留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 5.3.4 单个收集容器中厨余垃圾盛装率不宜超过 80%。 5.4 收集单位作业要求5.4.1 厨余垃圾收集单位应制定合理的作业方案,按照区域划分,优先采用定点收集方式。厨余垃圾产生源或投放点到收集点的垃圾桶水平搬运距离不宜超过 30 m。 5.4.2 厨余垃圾收集应每天至少收集 1 次,中心城区、县城应一日 2 清或者多清。 5.4.3 餐厨垃圾、家庭厨余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应分类投放和分类收运,严禁将餐

16、厨垃圾与非餐厨垃4 圾混装,收集、搬运作业时应规范摆放警示标志,作业过程严禁超负荷搬运垃圾。 5.4.4 收集过程中宜在车辆提桶作业前,在作业区地面放好篷布,防止垃圾溢出洒落到地面。 5.4.5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扫地面,应保持收集设施设备完好、保持作业环境卫生状况良好。 5.4.6 收集单位应建立收集台账,记录厨余垃圾的来源、数量/重量、去向、作业人员、作业车辆、作业时间等信息,并应定期向主管部门上传相关信息。 6 运输6.1 运输车辆的配置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及要求,宜配置 3 T8 T 的运输车辆,做到适用、可靠、经济,其外观样式和颜色应符合 GB/T 19095 的规定,技术要求应符合

17、 GB 7258 和 CJJ 205 的规定。 6.2 运输车辆的性能要求、装载要求、运输许可资格应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运输车辆宜配备称重设施以实时获取厨余垃圾的重量。 6.3 运输单位应根据垃圾收集站的分布、运输距离、运输量和地形、路况等因素确定运输模式和路线, 运输路线宜避开交通拥挤路段。 6.4 厨余垃圾宜直接从收集点/集中转运站运输至终端处理厂。 6.5 运输过程应防止滴漏造成沿途的二次污染,运输车辆完成作业后应进行排水和清洗,排水和清洗水的排放应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6.6 厨余垃圾运送到规定的处理指定地点后,应填写交运信息单,信息单应至少包括:垃圾来源、类别、重量、时间、运输单位、运

18、输车辆、运输人、联系方式等信息,运输单位应依据交运单建立运输台账。 6.7 厨余垃圾的处置应交由具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7 应急处置7.1 收集和运输单位应根据厨余垃圾产生量、厨余垃圾的性质、集散点或转运站点分布、道路交通条件等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7.2 应急预案应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预判,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7.3 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设置,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物资材料等,并具备处理收集、运输过程突发事件的能力。 7.4 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程序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收运过程中出现事故/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第一时间上报作业单位,并上

19、报厨余垃圾主管部门; b) 作业单位接到应急事故/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派出应急小组抵达事故/ 事件现场,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 c) 必要时,作业单位应请示相关部门派出应急小组抵达现场协调处理问题。 7.5 在突发环境与公共卫生事件中,厨余垃圾不应按常规程序和方法收运,作业单位应会同环卫、生态和防疫部门进行检测、甄别、判断潜在风险与危害,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并由专用车辆运输至相应的处理处置场所。 7.6 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产生污染事件的(如泄漏等),应立即维护现场并发出警示;同时报告主管部门处置好现场,开展调查评估并得出结论。 5 收集点(投放点)收集车集散站收运车末端处理

20、设施转运站附 录 A(规范性) 厨余垃圾收运模式A.1 厨余垃圾收运模式厨余垃圾收运模式分为直运收运模式、集散收运模式和转运站转运收运模式,各地可根据厨余垃圾收集点(投放点)的地理位置环境,厨余垃圾产生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选择相适应的收运模式。 A.2 直运收运模式收集点(投放点)收运车末端处理设施收运车辆直接在厨余垃圾收集点(投放点)将厨余垃圾运输到末端处理设施的收运模式。直运模式示意图见A.1。 图A.1 直运模式示意图收集点(投放点)收集车收运车末端处理设施集散站A.3 集散转运模式针对收运车辆难以进入位于狭窄路段的厨余垃圾收集点(投放点)进行作业时,需先用收集车(人力拖车或平板车等)

21、将厨余垃圾收集容器运送到集散站,再由收运车集中运输到末端处理设施的模式。集散转运模式示意图见A.2。 图A.2 集散转运模式示意图A.4 转运站转运模式针对运输距离远、垃圾运输量大的厨余垃圾,宜采用转运站转运模式进行厨余垃圾的收运。将收集点或集散站的厨余垃圾运至转运站进行暂时中转,再由收运车集中运输到末端处理设施的模式。转运站收运模式示意图见A.3。 运输车 图A.3 转运站收运模式示意图A.5 三种收运模式综合示意图三种收运模式综合示意图见图A.4。 6 收集点(投放点) 末端处理设施转运站转运模式直运收运模式转运站集散站集散转运模式图A.4 三种收运模式综合示意图 7 参 考 文 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2 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试行)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