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课前预设的成效性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有关教学的问题,我校的“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十二字教学模式已进行了五年多,我们数学学科组经过这五年多的探索,总结出了适合数学学科的“十二字教学模式”核心的环节:1.揭示学习目标;2.自学前的指导;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应用。而对这五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运用和操作,前面已有好几位数学教师讲过,下面我就十二字中的教前预设,结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如何写教前预设”首先有必要知道什么是教前预设?所谓教前预设,简单地说,就是预先的设定和计划,就是教学前的一个预案,就是
2、为了要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一节课要教什么?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教师提供什么材料?采用什么样的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环节里,教师如何提问,预计学生会怎样回答?通俗地讲教学预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中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做的周密准备。为什么要进行教前预设呢?古语说的好:“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更是如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教学设计从着重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到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简而言之一句话,之所以要进行教学预设,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得更好”。如教学“扇形的面积”一课时
3、,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检查,了解到已经有部分学生知道了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对学生这一知识差异的现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未知计算公式的,选择“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预案;另一类是已知计算公式的,则选择“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来源”的预案。由于每个人的视觉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各异,所以在推导,验证公式时又出现了多样性。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三角形、梯形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异形纷呈,充满生命活力,更主要的是有效地实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的课前预设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课程目标知识结构的全面理解。第二,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必备资料,这些资料能满
4、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第三,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的开发,把执行教案当作课堂教学的起点。因此,教师只有以学定教,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才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教前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即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教前预设呢?一、明确目标,预设新理念理念引领一切。新课程下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动态过程。当今的课堂教学已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激
5、发学生的兴趣,来达成教学目标。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明确学科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和目标一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体验,变学生“学会”为“会学”。二、把握教材,预设丰富载体。教材是“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或重组。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6、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实质上却是教师的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理念,一种思想,虽然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生成一些精彩。教学细节往往蕴涵着科学素养,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每一个细节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作为一线教师要用眼睛去发现细节,用耳朵去聆听细节。教师既要让不同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自由提升,又要想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这样才不会让精彩悄悄溜走。例如,在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当学生感知了对称的概念,知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判断某个物体是不是对称物体以后,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有的物体太硬,像奖杯
7、,铅笔合等,不好对折怎么办?”对于学生所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能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但教师却捕捉到这一细节,立即组织学生讨论,经过小组讨论,不少学生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陆续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老师,可以用尺子量”有的说:“老师,可以用眼睛仔细观察。”还有的说:“老师,可以先照物体的样子画下来,再对折!”不失时机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实现思维的碰撞,否则他们能想到那么多巧妙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吗?听课教师能目赌这精彩的一刻吗?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不仅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他们思考,而且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因为这些意外的事件,大多是成就
8、课堂精彩的亮点。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忠实的课程开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再创造能力。充分地把握教材,结合学生以及自身实际,精心预设,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三、 关注学生,预设多种可能心理学研究表明,不断变化的课堂对活跃学生思维品质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追求变化,首先,教师的语言预设要富于变化,教师用富有变化的语言吸引学生,以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其次,教师的角色预设要富于变化,教师何时充当学生遇阻时的指导者,何时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和激发探究热情的鼓动者,何时成为学生侃侃而谈的倾听者等都应进行充分
9、预设。第三,教师手段的预设要富于变化,教具的选择、练习的设计等要体现多样性。如果教师的教学预设富有新意,那么课堂教学时就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牵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预设时要抓住可能生成精彩的时机,进行新颖别致的预设,从而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智力向着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方向发展。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怎样学,这就要求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一方面, 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学习心理状态, 根据学生的现实善于预设教学过程。另一方面, 学生的现实状况是十分复杂的, 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学习心理状态之间差异
10、很大。因此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在教学的生成点上要预设多种通道, 使教学预设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我们提倡“顺学而教”,只有在课前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变动,有机生成。备课最辛苦的环节不是结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对材料进行加工设计,而是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预设”,需明确整堂课的框架,以什么为主线,大致有哪些师生、生生互动,设计几个思维兴奋点、在互动中教师怎样引导,怎样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通过不断对一堂课进行“主线”构建、充实,做到形神兼备。教师在落实预设好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却常常存在着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面对这些“意外”,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
11、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要抓住这些新的课堂生长点,使学习的内容不断得以拓展和深化,从而推进生成更丰富而又灵动的课堂教学资源。只有精心地进行“预设”,并且抓住精彩的生成,才能演绎出更加精彩的课堂。“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包括互动、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等信息。“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课,是成功的,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是精彩的。 全面了解学生,预设“分层”
12、。由于受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信息技术课中表现得尤其明显,“零起点”和“高水平”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普遍存在着,如果采取“一视同仁”将导致“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全面地了解学生,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科学预设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预设分层次的教学目标;然后在设计任务时设计难易不同的任务方案或同一任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弹性预设方案;最后教师进行分层评价,不仅从语言、语气,而且从眼神、态度、表情等方面都要注意调控自己,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评价方案,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及时、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并适当地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要重视差异,尊重差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温馨的评价氛围,这将有利于信息反馈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教前预设”,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最基本的渠道。而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将帮助我们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产生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充满和谐、充满生机、充满创造,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学、会学、乐学。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