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如鼻腔、鼻窦、鼻咽部和扁桃体的炎症,鼻中隔偏曲等刺激所致。此外,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职业因素,如老师及歌手;全身因素,如贫血、消化不良、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肝肾疾病、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失调、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等均可引发此病。治疗慢性咽炎,首先应去除病因,即戒除烟酒;积极治疗急性咽、鼻和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加强体格锻炼,保持营养平衡,增加自身抵抗力;纠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清洁,避免粉尘和有害气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
2、洁;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宜,多吃水果、蔬菜和多饮水,少吃姜、椒、芥、蒜及其他辛辣食物;患者可进行食疗如糖渍海带、蜂蜜茶、麻油蛋汤、橄榄茶、蜂蜜藕汁、黄瓜霜等,对慢性咽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2硼酸液含漱,以保持口腔、咽部的清洁,也可含服喉片,如夏雪咽炎片、磺喉片、薄荷喉片、泰乐奇含片等,或应用喷雾剂。另外,复方磺甘油、5硝酸银溶液或10蛋白溶液深抹咽部,也有消炎作用,而对咽异物感较重者,可采用普鲁卡因穴位(廉泉、人迎)封闭。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除可用上述方法处理外,还可对咽后壁隆起的淋巴滤泡采用化学药物或电凝固法、冷冻或激光治疗法等。另外局部紫
3、外线及透热疗法也有辅助作用。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的处理同上,但不可施行烧灼法。可内服小剂量碘剂(碘化钾),多饮水,促进分泌物增加,改善干燥症状。雾化吸入治疗有一定疗效,而服用维生素A、B2、C、E,可促进粘膜上皮生长。耳蜗性耳聋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耳蜗性耳聋由于耳蜗部位血液供应比较脆弱,很容易受损。凡是位于耳蜗的病变,都能引起耳蜗性耳聋。通常以高频听力首先受损,出现山谷状的听力缺损,典型的听力图在4000Hz处呈陡峭形下降。耳蜗性听力障碍的电测听试验的特点为:(1)复聪现象:听力损失的程度因为刺激的声强增加而减轻或消失;强声耐量降低,患者在未达到正常人的强声耐量(1051
4、10dB)时就感到耳部疼痛。(2)复听:对于同一种音调病人感到听到的声音不一致,一高一低。(3)病理性听觉适应:在持续性的声音刺激时,听阈显著增高。耳蜗性耳聋的鉴别诊断:1.神经性耳聋损害耳蜗神经的病变均能导致神经性耳聋。临床特点为:(1)高频听力首先受损,逐渐向中低音扩展,最后普遍降低。(2)气导大于骨导,但均缩短。(3)具有明显的病理适应性现象。2.中枢性耳聋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1)脑干性中枢性耳聋:累及耳蜗神经核产生一侧性的耳聋,程度轻;如果累及一侧耳蜗神经核与对侧的交叉纤维则产生双侧性耳聋,以部分性感音性耳聋多见,常见于脑桥
5、、延髓病变。(2)皮质性耳聋:皮质性耳聋对于声音的辨距、性质难以辨别,有时虽然一般听觉不受损害但对于语言的审美能力降低。由于一侧耳蜗神经核纤维投射到双侧的听觉皮质,一侧听觉皮质受损或传导通路的一侧受损产生一侧或双侧听力减退。耳蜗手术耳蜗埋植又称电子耳蜗或人工耳蜗。适用于中青年双侧极度耳聋,使用高功率助听器无效,耳内无活动性病变。X线断层拍片或CT检查证明内耳结构正常,耳蜗电图无反应,鼓岬或圆窗电刺激可诱出脑干反应者。耳道上进路耳蜗植入术弊端:神经隐窝狭窄可造成手术困难,甚至有面神经损伤的危险颅中窝进路耳蜗植入弊端:一是电极刺激的部位存活的螺旋神经节数目比较少,二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频率的不
6、匹配。因为研究表明螺旋神经节的退化底回较顶回严重的多,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频率的不匹配将影响对声音的整体整合。电子耳蜗植入术耳蜗植入器译自英文命名cochlear implants,其他名称有仿生耳(bionic ear)、耳蜗赝复器(cochlear prostheses)和电子耳蜗(electronic ear)等。国内意译有电子耳蜗和人工耳蜗。本章用耳蜗植入器或电子耳蜗名称。手术名称为电子耳蜗植入术。重振实验:在一般情况下,人耳对声音主观判断的响度是随着声音强度的变化而增减,两者之间在增减的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比值关系。在某些听觉异常的病例中,某种程度的声强增加所产生的响度增长可大于正常人。如
7、有些老年聋的病人,小声听不到,声大了又感到不舒服,这种现象就是声强增加后所产生的响度增加不相称,医学上叫做重振现象。重振试验就是通过仪器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重振现象的一种方法。重振试验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为直接测验法,包括双耳响度平衡测验和单耳响度平衡测验;另一种为间接测验法,包括声导抗测试、强度辨差阈测验、不适响度级测验和短增量敏感指数测验等。一般认为,重振现象是耳蜗病变的表现。其主要病变在蜗内感觉部分,尤其在外毛细胞。传导性聋和神经性聋一般无此现象。所以,重振试验的主要价值是在听觉径路上确定病变的位置 (即耳蜗性聋)。重点是检查耳蜗损害的情况。重振现象重振(recruitment):响度感觉
8、较正常人异常快速增长的现象。正常人的声反射阈为70-95dB。耳蜗病变者由于响度感觉较正常人异常快速增长,声反射阈的感觉级明显降低的,如果纯音听阈和声反射阈之差小于60dB表示有重振现象。通俗讲就是“小声听不见,大声震耳朵”耳聋患者痛阈降低的现象。76%的感音神经性聋伴有重振现象的发生。鼻内窥镜一种耳鼻喉科设备,是一种能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的光学设备,一般指的是硬管镜,有0至90度不等的角度,由于有良好的照明,加之本身比较细,直径只有2.7-4.0mm,但鼻内窥镜有时也指软管镜.鼻内窥镜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结构,来对鼻腔和鼻咽部甚至鼻窦内部结构进行检查,是诊断鼻窦炎鼻息肉的重要手
9、段,通过配套的手术器械还能对鼻窦炎鼻息肉进行精细的治疗,使手术能够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指导意见:鼻内窥镜鼻内窥镜技术是通过借助内窥镜的良好照明和配套的手术器械,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良好的功能性手术.同时可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达到依靠鼻腔及鼻窦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来治愈鼻炎,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目的.由于其导光性强,多角度,视野大,可直接窥视到鼻腔内的许多重要部位(如各个鼻窦开口,各个沟,鼻窦内部的隐蔽狭窄处)及鼻咽部的细微病变,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操作与鼻窦炎术
10、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01 2005年随访的因手术操作不当造成复发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手术操作不当造成复发的原因有鼻中隔高位偏曲未矫正、鼻丘及额隐窝部病变处理不彻底、筛窦开放不完全、中鼻甲处理不当、钩突残留、上颌窦口狭窄闭锁、上颌窦内息肉未摘除干净、鼻腔黏膜粘连,下鼻甲明显肥厚术中未同期手术等。结论:熟悉内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熟练手术操作技巧,特别是对几个容易引起复发部位的处理要得当。【关键词】 内窥镜 鼻窦炎 复发KEY WORDS Endoscopy; Sinusitis; Relapse 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已得到了广泛开展,效果较好,然而术后仍有一些患者复发
11、。现就我院2001 2005年因手术操作不当造成复发的32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手术操作不当引起复发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0例,女12例,16 61岁,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997年海口会议):型6例,其中期例,期例;型17例,其中期例,期例,期10例;型例。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检查及鼻内窥镜检查,以确定病变的程度及范围;术前应用.氯化钠ml+青霉素万U+地塞米松?mg,静滴d。 1.2 方法 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开始时肌注杜冷丁?mg,非那根?mg。按鼻窦炎病变范围分别选择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上颌窦口及额隐窝开放术,筛窦、蝶窦开放
12、等术式,按需要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年,出院个月内每周来院次,个月时每周次, 个月每月复查次,半年至年可不定期复查。其中10例复查CT。 2 结 果 术后鼻内镜随访观察,因手术操作引起的复发表现和所占比例见表1,其中25例行二次手术及处理后痊愈。 n%10313中鼻甲息肉样变125中鼻甲外粘连250上颌窦口狭窄闭锁高位鼻中隔偏曲未矫正上颌窦内息肉复发下鼻甲肥大3 讨 论 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变态反应、鼻窦解剖异常、病变范围、前期手术的次数、手术的熟练程度、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等因素有关,手术操作的正确及顺利与否,对疗效的影响最大。
13、我们着重就手术操作因素进行讨论。 鼻腔上部主要是鼻丘气房及额隐窝部,此处位置最高,且与鼻中隔间隙狭小,如果对此解剖不熟悉,害怕损伤筛板及眼眶纸板而对此处病灶不敢大胆清除,会导致鼻丘气房筛窦切除不全,额隐窝附近的病变组织没有彻底清除。术后鼻窦引流障碍得不到根本的解除,潴留必然引起炎症,炎症刺激组织水肿和增生,促成了鼻腔上部息肉复发。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1。鼻中隔偏曲造成鼻腔气流动力学的改变在鼻窦炎、鼻息肉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不做矫正,增加术中和术后对鼻腔清理的难度,而且是发生鼻腔粘连和术后引流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对原未矫正的偏曲中隔行矫正后症状消失,因此,在
14、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对鼻中隔高位偏曲应予以矫正。 内镜鼻窦手术对中鼻甲的处理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中鼻甲有重要的生理和解剖功能,保留中鼻甲是功能性鼻窦手术的重要内容;中鼻甲是保护中鼻道和各窦口的天然屏障,保留中鼻甲较切除后的窦口开放好。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中鼻甲是窦口闭锁、引流不畅和鼻腔粘连的重要原因2。李源等3认为,粘连部位主要见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中鼻甲息肉样变或肥大的中鼻甲术中未行处理或切除不够,容易引起鼻窦炎、鼻息肉复发和中鼻甲粘连。我们认为中鼻甲的处理应考虑具体情况,切除中鼻甲的指征要以围绕手术目的、防止粘连发生、保障术腔良好的通气引流、达到尽快上皮化的情况而定。对正常的中鼻
15、甲应予以保留,但术中应保护其表面,防止操作过程中器械的损伤。对于肥厚中鼻甲、中鼻甲发生息肉样变或泡性中鼻甲阻塞中鼻道患者,应做中鼻甲外侧面部分切除,保留中鼻甲内侧面部分,但切除中要注意保留中鼻甲主体的完整,特别是中鼻甲基板,以避免发生“漂移”。下鼻甲明显肥厚影响鼻腔通气,术中未同期进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鼻塞症状改善不理想,因此对于肥厚的下鼻甲应同期进行手术。 扩大窦口、重建鼻窦的通气和引流非常重要的。钩突是位于中鼻道前端的突起,切除钩突是内镜鼻窦手术的第一步,如果钩突未完整切除,上端残留,术后额隐窝阻塞,引流不畅,影响额窦炎痊愈;下端残留,使得上颌窦口暴露不充分,影响上颌窦口的开放。各种原因
16、引起自然孔寻找困难,加之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窦口黏膜内翻或/和窦口周围黏膜撕脱,而使窦口开放不良。另外过多损伤窦口黏膜和进行骨性扩大,不但术后窦口再生黏膜由纤维结缔组织再生恢复,容易发生再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手术失败。故术中在保证清除阻塞窦口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黏膜损伤和骨性扩大。对上颌窦腔多发性息肉,单用内镜从上颌窦自然口无法彻底清除干净,这时应进行柯-陆氏手术和内镜的联合手术。关键词】 鼻窦炎;内窥镜术【关键词】 鼻窦炎;内窥镜术随着20世纪90年代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有了迅速的提高,手术治愈率达到90%95%。鼻窦内窥镜手术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在彻
17、底切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为目的来治愈鼻窦炎,并依靠鼻腔、鼻窦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抵卸外界致病因子的侵袭,来防止病变的复发。即通过小范围的或局限性的手术解决相对广泛的鼻窦病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部分患者术后效果欠佳,甚至症状加重,据报道约25%24%需再次手术2。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9年9月2004年5月共收治30例(58侧)内窥镜术后复发患者,男22例,女8例。本组患者均予以再次内窥镜手术,术中发现病变主要集中的部位、原因见表1。表1 内窥镜术后复发主要病变部位和原因(略)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
18、均选择局麻加强化,采用Messerklinger鼻内镜基本手术方式,根据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的不同,切除残余钩突、筛泡,重新扩大各窦腔自然开口及狭窄闭锁的窦口,同时根据情况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等。术后第1月每周复查1次,此后根据术腔恢复情况确定复查时间。2 结果术中发现筛窦、中鼻甲手术仍是鼻内窥镜手术的重点,上颌窦、额窦的通畅引流与筛窦手术的成功密切相关。鼻中隔的高位偏曲直接影响中鼻道引流,最好同期手术矫正,以降低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从而减少鼻窦术后复发机率。3 讨论内窥镜术后复发、鼻窦和鼻腔粘连主要与鼻腔狭窄、粘膜愈合功能不良、术后感染以及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等有关,也与术中、术后
19、医师对病变处理有关3。31 手术操作损伤了原本畅通的相邻鼻窦的引流,致原本无病的鼻窦发生了阻塞性炎症。鼻内窥镜手术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术者不但要熟悉鼻腔的解剖结构,还要熟悉其生理功能,手术既要彻底清除病变,又要尽可能保留其正常结构、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32 手术中忽视对粘膜和鼻腔、鼻窦功能结构的保护,造成大面积骨面暴露和鼻腔主要解剖结构的缺失,例如全中鼻甲的缺失,术后鼻腔鼻窦对感染和非特异性刺激的抵御能力不但没能提高反而下降,在骨质暴露区域内发生去粘膜化反应,脓性引流物经久不绝,上皮化迟迟不能完成,所以病人症状不但没有减轻,甚至还有加重。鼻窦粘膜是功能性鼻窦内窥镜的物质基础。Seammber
20、ger4提到在通气和引流的障碍解除后,许多看起来病变严重的粘膜“奇迹般的恢复了”。33 术后治疗和随访的缺陷 术后过早对术腔进行干预,损害上皮化进程,或是镜下处理粗暴,造成粘膜愈合过程被频繁而且严重的打断,不但上皮化过程延长,而且容易发生急性感染。术腔分泌物、凝血块、肉芽组织不能及时清理,鼻窦引流受阻,可导致炎症迁延不愈,瘢痕增生及组织粘连,同时对一些术腔狭窄并发生了广泛粘连的病人没有及时的补救性处理,使原本局限的炎症向更广泛的范围发展。所以,术后定期内镜检查和术腔清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步骤。重点是窦口周围,清理窦口周围的痂皮、水泡或肉芽,防止窦口狭窄和闭锁,促进窦口上皮化。在术后对术腔各种病变
21、的处理过程同样要遵守保护粘膜的规则,同时还要注意维护术腔和鼻窦的引流通畅。总之,鼻内窥镜手术较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视角宽阔、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手术程序简化以及创伤小等优点。我们在充分发挥其优点基础上,更需要尽量提高一次治愈率。为预防术后复发,不仅需要对手术部位结构了如指掌,更需要细心和技巧,以及术后仔细随访。【摘 要】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我院共接诊突发性耳聋患者32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200 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32 例患者经治疗后突发性耳
22、聋痊愈21 例(65.6%),显效4 例(12.5%),有效4 例(12.5%),无效3 例(9.4%),总有效率为90.6%;眩晕消失者19例(86.3%),眩晕明显减轻者2 例(9.1%),眩晕症状无改善者1例(4.5%),总有效率为95.5%;耳鸣音消失者12 例(42.8%),自觉耳鸣明显较弱者15 例(53.6%),自觉耳鸣无变化者1 例(3.6%),总有效率为96.4%。结论 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 长春西汀; 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属于感音性耳聋,患者多在13 天内突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发病多为单侧,伴有耳鸣、眩晕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
23、者的工作和生活1。本病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与内耳供血障碍及病毒感染有关。对于本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9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采用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32 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我院共接诊突发性耳聋患者32 例,其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2168 岁,平均年龄43.2 岁;病程115 d,平均4.5 d;左耳17 例,右耳15 例;轻度聋10 例(听力损失小于40 dB),中度聋12 例(听力损失在4155 dB之间),中重度聋5 例(听力损失在5670 dB之间),重度聋3例(
24、听力损失在7190 dB之间),极重度聋2 例(听力损失大于91 dB);伴耳鸣者28 例,伴眩晕者22 例。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200 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 次,连用7 天为一个疗程,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两个疗程结束后查纯音测听,并观察患者耳鸣及眩晕的改善情况。1.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为依据2。2504000 Hz各频率阈恢复正常,或达到患病前水平为痊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大于30 dB为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为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为无效。2 结果32 例患者经治疗
25、后突发性耳聋痊愈21 例(65.6%),显效4 例(12.5%),有效4 例(12.5%),无效3 例(9.4%),总有效率为90.6%。所有患者治疗后眩晕消失者19 例(86.3%),眩晕明显减轻者2 例(9.1%),眩晕症状无改善者1 例(4.5%),总有效率为95.5%;耳鸣音消失者12 例(42.8%),自觉耳鸣明显较弱者15 例(53.6%),自觉耳鸣无变化者1 例(3.6%),总有效率为96.4%。3 讨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较复杂,至今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耳蜗和迷路退化、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有关,内耳循环障碍为其主要病因。任何原因引起的内耳组织缺氧缺血均可导致前庭耳蜗功能障
26、碍,损害内耳的声感受器,导致突发性耳聋。内耳供血障碍同时导致基底膜毛细胞受损,耳蜗毛细胞异常兴奋,毛细胞的电活动不同步,邻近的健康外毛细胞代偿性摆动增加,超过正常听阈,就会使患者产生耳鸣3。内耳供血障碍影响到半规管和前庭神经系统时就会产生眩晕。因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关键是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同时应重视耳鸣和眩晕的治疗。目前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尚不确切,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导致听力永久性丧失。长春西汀是从长春花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药物,属于吲哚类生物碱,具有高度脂溶性,因其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临床常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长春西汀的药理作用
27、为抗张脑血管,使脑血流量增加,同时还能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增大,另外还有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有报道指出长春西汀可以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感觉性听力损伤及眩晕。本研究用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伤、耳鸣及眩晕症状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有效率均达90%以上,与相关报道基本相符2,且本药物在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感音神经性聋的几种类型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传导径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者,称感音性或神经性聋。临床上用常规测听法未能将两者区分时
28、可混称感音神经性聋。原因1、重振现象: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有重振现象。他们可能听不见中等强度的声音,但如果声音强度再增加一点,他们又觉得难以忍受。听神经受损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不会有重振现象。2、耳鸣: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常有耳鸣,多先于耳聋出现。耳鸣为高频声,常为单侧,有时虽然双侧都有,但只注意到较重一侧。3、眩晕:由于内耳中的前庭病变所致的错觉。眩晕发作时,病人常自觉周围的景物都在旋转,无旋转感的头昏不是眩晕。类型1. 1、遗传性聋。是最为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其发病率占所有感音神经性聋的50%左右,可为先天性或后天性。2. 2、耳毒性聋。是指服用或注射一些具有耳毒性物所导致的耳聋,现在已知
29、的耳毒性药物有不下百种。3. 3、老年性聋。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在听力残疾总人口中,老年性耳聋占60%以上。4. 44、噪声性聋。是长期遭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缓慢的进行性听觉损失,主要损伤内耳。5. 55、突发性聋。俗称“暴聋”,是指短时间内发生的原因不明的重度听力下降。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嗅觉丧失的原因嗅觉丧失时需要对鼻内和颅内疾患进行全面评估.当鼻内肿胀或其他原因的阻塞,阻挡了气味接近嗅区;嗅神经上皮被破坏,如在病毒性感染,萎缩性鼻炎或肉芽肿性鼻炎和肿瘤;或嗅神经丝,球部,径路或中枢联系被破坏,如在头外伤,颅内手术,感染或肿瘤均可发生嗅觉丧失
30、.头外伤是年轻人嗅觉丧失的主要原因;病毒性感染则在老年人中是主要原因.失天性嗅觉丧失可见于男性性腺功能减退或发育不足(Kallmann综合征)的患者.大多数嗅觉丧失的患者纵然有对咸,甜,酸及苦味物质的正常味觉,但缺少对味的辨别感觉,由于后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嗅觉,因此他们常诉有味觉的丧失.假如是单侧嗅觉丧失常不被识出.诊断性评估需要对颅神经,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和鼻咽部)的检查,对嗅觉和味觉的精神物理的检查评估,以及对头部CT增强显影以排除肿瘤和未被疑及的前颅凹底部的骨折.治疗过敏性或细菌性鼻炎和鼻窦炎,切除鼻息肉和良性肿瘤,有可能恢复嗅觉.嗅神经上皮或其中枢径路被破坏而致嗅觉丧失者面神经由两个根
31、组成,一是较大的运动根,自脑桥小脑角区,脑桥延髓沟外侧部出脑;一是较小的混合跟,称中间神经,自运动根的外侧出脑,两根进入内耳门合成一干,穿内耳道底进入与中耳鼓室相邻的面神经管,先水平走行,后垂直下行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腺到达面部,在面神经管内有膨大的膝神经节。面神经穿经面神经管及最后穿出腮腺时都发出许多分支。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鼓索:传导味觉冲动及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 岩大神经,也称岩浅大神经,含副交感分泌纤维,支配泪腺、腭及鼻粘膜的腺体分泌; 镫骨肌神经: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颅外分支: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即发出3小支,支配枕肌、耳周围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面神经主干前行进入腮腺
32、实质,在腺内分支组成腮腺内丛发分支至腮腺前缘,分布于面部诸表情肌。 颞支: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 颧支:3-4支,支配眼轮匝肌及颧肌; 颊支:3-4支,支配颊肌,口轮匝肌及其他口周围肌,下颌缘支:分布于下唇诸肌, 颈支:支配颈阔肌。面神经的全长可分为9段:1运动神经核上段 运动神经核上段(supranuclear segment)起自额叶中央前回下端的面神经皮层中枢,下达脑桥下部的面神经运动核。2运动神经核段 运动神经核段(nuclear segment)面神经根在脑桥中离开面神经核后,绕过外展神经核至脑桥下缘穿出。3小脑脑桥角段 小脑脑桥角段(cerebellopontine segment)
33、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小脑脑桥角,会同听神经抵达内耳门。此段虽不长,但可被迫扩展到5cm而不发生面瘫。4内耳道段 内耳道段(internal auditory canal segment)面神经由内耳门进入内耳道,偕同听神经到达内耳道底。5迷路段 迷路段(labyrinthine segment)面神经由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genicu1ate ganglion)。此段最短,长2.25mm3mm。6鼓室段 鼓室段(tympanic segment)又名水平段,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管,达前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
34、面。此处骨管最薄,易遭病变侵蚀或手术损伤。亦可将此段分为鼓室段(自膝神经节到外半规管下方)7. 锥段 锥段(pyramid segment)自外半规管下方到锥隆起平面,传统上常将锥段划入鼓段。8. 乳突段 乳突段(mastoid segment)又称垂直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此段部位较深,在成人距乳突表面大多超过2cm。 颞骨内面神经全长约为30mm;其中自膝神经节到锥隆起长约11mm,自锥隆起到茎乳孔长约16mm。9颞骨外段 颞骨外段(extratemporal segment)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即发出耳后神经、二腹肌支、茎突舌骨肌支等小分支。面神经的终末支在茎突的外侧向外、前走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腺内分为上支与下支,二者弧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支;各分支间的纤维相互吻合,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群。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