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鹰山小学易群会“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本节课主要是借助这个题材,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上,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渗透以下几点:一、在放手探究中体会解题策略 学生刚刚接触“鸡兔同笼”问题时,要列式计算往往感到困难,所以我设计了几种由浅入深的方案,先通过儿歌引入算出一只兔和一只鸡的头数和脚数,再逐步增加鸡和兔的只数,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口算出总头数和总脚数;然后出示已知头
2、数和脚数求鸡和兔的只数。在放手探究时提供画图、列表、倒推、解方程等等方法,数形结合使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更关注知识的生成;不仅关注优秀学生,更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习效果来看,确实让全体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因为层次不同的孩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不同方法,都得到了正确答案。二、在策略多样化中体验最优方法 学生尝试应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和代数法等来解决问题,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假设全是鸡为什么求出来会是兔,学生很难弄懂
3、。为此,在新课前我用兔子起立学鸡的故事进行铺垫,让学生明确,把一只兔当成了鸡就会少2只脚,用总共少的只数除以每只少的只数就是兔子的只数。尽管假设法的思路学生刚开始不太接受,但是孩子们体验到当数量很多的时候,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就行不通了,所以假设法就更具有普遍性,这样就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尽管方法很多,假设法和列方程相对更优。三、在古题新解中建立数学模式 其实在生活中,鸡兔同笼的现象是及其少见的,我们也没有必要数出它们的头和脚,算出只数。那么这类题型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的解题方法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这些才是这节课要渗透的思想。为此我摘录了古今中外很多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让学生一一分析。找到这类题目的共同特征,得出共性,总结方法。因此鸡兔同笼不仅仅代表鸡兔同笼,它反映了一种数学模式的建立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学习数学只有在个案的探索中找到了规律性的结论和方法,才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不过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灵活掌握所有类型,所以有的学生还是有模仿做题的倾向,遇到变式练习时不能正确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