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学中追问的误区及对策浙江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沈坤华摘要: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从源头上纠正学生的错误。反观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追问存在着较大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一问到底,若无旁人;草率应对,随意追问;内容平平,缺乏价值。走出数学教学中追问误区的对策是:借题发挥,顾及全体;精心设计,切中要害;关注思维,提升价值。 关键词:追问;误区;发挥;设计;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追问的误区 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数学问题。追问是联系教师、学生与教材的纽带,是信息输出与反馈
2、的桥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手段。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从源头上纠正学生的错误。反观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追问存在着较大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一问到底,若无旁人。教师“一问到底”代替了以往的“一讲到底”,往往是只顾回答问题的一个学生,而若无旁人。忽略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感受,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权利,被追问的学生也十分尴尬。后果是教师的追问代替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结论代替了学生的积极探究。追问不是毫无感情地质问一位学生,它应以促进学生发展、呵护学生自尊为前提;它应集
3、中反应教师的教学智慧,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思维活动。 2.草率应对,随意追问。教师追问随意性大,想到什么问什么,没有针对性,学生不知如何应对才是。而当随意的追问提出来之后,面对冷场,教师也无法应对,只得草率地挑选别的问题去替代,原来的问题不了了之,结果是恶性循环,越问越糟糕。追问是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沟通联系。 3.内容平平,缺乏价值。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地会产生问题,而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师分不清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抓住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较劲,被学生牵着走,这样势必失去了追问的价值。追
4、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重要意义,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走出数学教学中追问误区的对策 追问,把学生静态的思维动态化,关键还是一个“问”字,为什么问,什么时候问,如何问,达到什么目标等等,这些需要教师事先认真思考。追问有两种目的,一是最基本的目的,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二是查明真伪,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学生是不懂的,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同时让那些不懂的学生也踏上节奏弄明白。 (一)借题发挥,顾及全体 追问属于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在动态的课堂教学
5、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借题发挥,顾及全体,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 1.善于启发,促进思考 教师问题提出了,学生回答不上来,这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怎么办?这时,追问中要带有启发性,可以降低难度,将前面的问题分解成相对容易的几个小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思考。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自主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割补拼成长方形得到了计算公式。当问及为什么“沿着高割补”时,许多学生讲不到点子上,教师就降低难度,启发学生思考,沿着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或者梯形),才能拼成长方形的道理。如果不是沿着高剪,就无法拼
6、成长方形。通过实践操作,学生的理解更深入了。 2.善于引导,人人参与 针对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特别是对由于理解不深造成的失误,教师既不应给予草率评价,也不应忙着指出其错误,而应采取提供线索、放大错误等方式进行追问,以便让学生自己纠正失误,同时利用机会,引导大家来帮助改正错误,这样做的意义比教师向当事人一对一追问得到正确答案好得多。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回答问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底高。”教师不急于表态,以这个问题为切入口,示意大家思考,进行探索,学生热情高涨,通过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等等方法,推导出计算公式。 (二)精心设计,切中要害 追问
7、要避免课堂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只有精心设计追问,切中问题要害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1.把握时机,及时追问 当学生解答题目出现错误时,当学生出现认知困难时,当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时,教师要及时地洞察,把握时机以巧妙的追问探寻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及时调整教学预设,灵活地进行教学。对于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教师要明察秋毫,把握机遇。例如,在解决“中国在第26届-30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统计如下表,相邻的两届金牌数最大增幅是百分之几?”的问题时,许多学生这样解答:28届到29届是(51-32)32=59.375%。而一个学生认为,应该是26届到27届。教师及时追问:“他说得有
8、道理吗?”这时大家争相发言,最后认为:虽然28届到29届相差19枚,确实是最大的,但是比较增幅百分之几,不能只看相差数,而要与原来的基数去进行比较:(28-16)16=75%,使同学们明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届次 2627282930金牌数 16283251382.明确目的,步步逼近 追问与满堂问有本质区别,它应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为导向,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释疑、解惑、探真,方法指导等。因此,追问是促进课堂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有效是追问的升华与发展。通过追问步步逼近教学目的,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概念的建立,侧重于对它形状、大小的感悟
9、和体验。完成之后,教师没有止步,马上追问“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有的学生脱口而出:面积是平方分米。很显然,学生是受了长度单位之间进率关系的负迁移的影响,当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时,让学生进行探索,有的同桌把两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在一起观察时发现了问题所在,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产生顿悟,教师的问题设置关注知识的结构化特点,学生在错误中提升认识,巩固了概念的建立。 (三)关注思维,提升价值 追问有两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指向学生的思维深度,不仅要知其一,又要知其二;二是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保证表达空间,探明思维状态 追问的价值在于探明学生的思维
10、状态,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参与是课堂参与的最高境界,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对学生习以为常的答案及时进行追问,从而引领和转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妈妈用5元钱买了0.6千克茄子,找回1.4元,茄子每千克多少元?”有的学生对计算出的结果每千克6元怎么也不相信。这个时候,就要通过追问来了解学生为什么不相信,充分倾听学生的理由。有的说:“一共才5元钱,怎么够买每千克6元的呢?”“是呀,还找了1.4元!”问题一一暴露出来了,原来是对小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不深,探明学生的思维症结以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把握错误资源,认识问题本质 迫问是促进学生思考的
11、催化剂,能促进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挖掘,进行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教师抓住问题的本质,选准突破口进行追问,在追问中引领学生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比较和辨析。例如,判断x和y成什么比例关系:5x=y;8/x=y。一些学生误判为x和y成反比例关系;x和y成正比例关系。问其理由是:“5x是两个数的积,8/x是两个数的比。”这不是教师简单的纠正就能应对的,要让判断正确的和错误的学生各自说明道理,让错误的学生真正从心底里体会到原因,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认清了数学教学中追问的误区,才能对症下药,选择正确有效的策略,真正做到追问借题发挥,顾及全体;精心设计,切中要害;关注思维,提升价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