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龙结镇中心学校专题培训材料)一、“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困惑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存在很多模糊的的认识2、新教材过分淡化数量关系,数量间本质的、普遍的、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没得到揭示和归纳3、“解决问题”教学中削减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的教学,学生不明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4、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进行分析寻求解题策略?如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提中间问题等分析方法和技巧,还要不要教给学生?二、原来应用题教学缺陷1、有的事件远离学生生活2、解题模式非常单一3、呈现的条件呆板、答案固定唯一4、问题呈现方式单一三、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的区别1、重
2、视寻求过程的教学2、不仅仅依附于一个知识点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问题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四、解决问题的教育价值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2、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3、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本质理解4、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5、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同学间的相互合作、数学式的交流和表达等,这个过程就含有丰富的教育价值6、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应用性和价值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3、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五、“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2、以数的运算意义体现的数量关系为线索3、以逐步渗透解题策略为线索六、“解决问题”的编排特点1、分散编排,不进行系统教学2、与知识教学紧密结合,特别以计算教学为主线,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3、呈现方式多样化。在条件和问题的呈现方式上,比以前的应用题更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4、难度降低,以两步为主,很少出现三步以上的5、教学中不能套用现成的类型和解法,学生需要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6、用字母表示数参与运算的方式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是第一次出现7、渗透数学思想方法8、新增“实践和综合应用”七、引发教师思考的问题1、“解决
4、问题”分散编排与系统教学“解决问题”间的矛盾(技巧、方法)2、情景式的呈现方式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矛盾(收集、分析)3、计算教学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矛盾(两条主线)4、生活化、情景化的数学与抽象的逻辑性思维的数学间的矛盾(三量关系,规律)八、“解决问题”的策略1、建立加、减、乘、除的基本模型运算的多种“原型”:(1)加法可以作为合并、移入、增加等的模型;(2)减法可以作为剩余、比较、减少等的模型;(3)乘法可以作为相等的数的和、面积的计算、倍数(几分之几)、组合等的模型;(4)除法可以作为平均分配、比率等的模型2、让学生逐步建立基本数量关系脉络:(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表面不同的数
5、量关系基本数量关系有:部总关系:A、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B、份数和总数关系: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份数=部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比较关系:A、大小关系: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B、倍数关系:大数小数=倍数;大数倍数=倍数;小数倍数=大数(2)、适时揭示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3)、逐步归纳总结常见的数量关系(在实际背境下归纳)3、有意识的渗透常见的解题策略:画图策略;列表策略;推理策略;枚举策略;替换策略;转化策略;假设策略;逆推策略;模拟操作策略;尝试策略。4、学会用分析法、综合法分析问题:(1)分析法因果索因;(2)综合法由因索果5、建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A、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过程:(1)重视情景体验,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2)分析数量关系,探求解决策略(3)整理评价解题思路和检验反思(4)巩固实践应用,拓展提高能力B、专家(周玉仁)的观点:(1)把两步应用题的解答作为解题能力的转折点(2)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3)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2013年9月25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