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分一分(一)
(一个物体或图形作为整数的分数认识)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街道第一小学张瑞英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 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苹果。
学具准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
教学内容:(第一学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玩个游戏,请听游戏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用手,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1、 出示实物(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拍手表示)
2、 如果老师手里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又每人分得几个?(拍手表示)
3、 如果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又每人分几个?(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可能会有同学说“半个”)今天我们来学习分一分(一)(板课题)
师: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请用自己的方式写一写或画一画。(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除了画图,还有其他的方式吗?(板书:½)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谁来说说½表示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课本练一练第1题)
师:看来,用½表示必须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指½):怎么读?(板书:读作:二分之一)它是一个什么数呢?(板书:分数)
师:同学们,有的同学用画图表示一半,有同学用½表示,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我们学习了½,你能涂出下面图形的½吗?(出示课本的涂一涂)
师:他涂得对吗?从这些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可以用½表示吗?为什么?
小结:虽然这些图形形状不同,但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给其中的一份涂色,就是它的½。
师:学习了½,你还能找出生活中其他物体的½吗?
小结:通过找½,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½。
2、师:同学们,除了½,其实分数还有很多,现在用一张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
生汇报。师:你得到的分数是多少?怎样折的呢?它表示什么意思?
师:通过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小结:通过折,我们发现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
(指课本涂一涂的第一幅图)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几份(4份)那么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¼)取其中3份呢?4份呢?所以说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生读)
3、 认一认
(出示几个分数)问:这些都是什么数?(分数)
(板书¾)这个分数由几部分组成的?(3部分)在分数中,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分数中间的横线表示什么呢?(分数线)它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分数下面的数叫什么?(分母)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分数线上面的数?
师:那么在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¾怎么读?(板书:读作:四分之三)
4、 试一试。
(出示第1题)下面涂色部分都是一张纸的¼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汇报。
小结:分的方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都是这张纸的¼。
第2题。
(出示题)生先涂一涂,填一填。(课件演示涂)师问:和上面一样涂的请举手。第一幅图应该用哪个分数表示,为什么?第二幅图呢?
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给其中几份涂色,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师:每幅图的未涂色部分又表示几分之几?
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课本练一练习题
四、 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五、 课后作业。
1、 填一填。
(1) 一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个橘子的( )。
(2) 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
(3) 一个西瓜平均分成9块,每块是它的( )。
2、 读一读,写一写。
¾读作:( )½读作:( )
六分之一写作:( )
十四分之九写作:( )
二十三分之十写作:(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