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4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熟悉程度。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的运算,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算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57×40= 40×25= 82×50= 39×5= 93÷3= 804÷2= 128÷8= 245÷7=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连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那我们今天的方法和解决技巧又是什么呢?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4. 引导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共有60人,平均分成2队,提问:那么每队多少人?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60÷2=30(人) 现在每队要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30÷3=10(人)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能不能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学生思考。 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60÷2÷3=10(人)。 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现在总共60人没变,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那么总共分成了多少组?
学生回答:60÷6=10(人) 列出综合算式:60÷(3×2)=10(人)
总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例4. 2、你们能验算一下吗?我们求得一组10人,那么3组呢?(3组30人) 一队3组,现在2队,总共多少人,
三、 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然后集体订正。
(2) 提问:我们可以运用哪两种计算方法?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3) 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7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订正时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路。
4、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12题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上完成。
四、 总结提升。 如果我们将上一节课归纳为连乘的运用,那么你能将此节课的解决问题归纳成什么呢?你能自己编写类似的问题然后解答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二) 第一种: 第二种: 60÷2=30(人) 3×2=6 30÷3=10(人) 60÷6=10(人) 综合算式:60÷2÷3=10(人) 综合算式:60÷(3×2)=10(人) 课时作业 解决问题 1、有960千克货物,2辆车4次就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图书馆共有126本书,放在3个架上,每个书架有6架。平均每层放几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