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308∕T 74-2023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普洱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67496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7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308∕T 74-2023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普洱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5308∕T 74-2023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普洱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5308∕T 74-2023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普洱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5308∕T 74-2023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普洱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5308∕T 74-2023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普洱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洱市地方标准 DB5308/T 742023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 2023-12-08 发布 2023-12-08 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ICS 65.020.01 CCS B 05 5308 DB5308/T 74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2、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澜沧景迈茶祖山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陶仕科、张丕生、陈正华、王庆华、刘波、罗亚昆、赵远艳、胡艳萍、郭建明、段自武、汤立新、车天海、刀永强、雷洋河、石尚、张军、杨剑波、张波、王娟、而波、南康、黄劲松、周子文、仙贡、苏爱华、钟春、玉苏。DB5308/T 742023 II 引言 根据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八号公告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 的规定,由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牵头负责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 的编制工作。景迈山古茶林是云茶画卷上

3、的点睛之笔,茶树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地关系和谐,堪称传统茶树种植模式的典范。古茶林是本土林木与茶树共生的人工合理调控的森林生态系统,造就了“村寨围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的空间格局和整体景观,林中有茶,园中有树,和谐共生。其中的古茶树经历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其生命力、抗逆性、适应性等优异,特有性、遗传稳定性和可利用性等十分稀有而珍贵。2023 年 9 月 17 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其有深远的意义。然而,近年来,古茶树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导致损伤、致衰或损毁、死亡等现象时有发生,有效保护、科学管养和合理利用已经显得十分迫

4、切而必要了。为了使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必须以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和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为主要法律依据,制定和发布实施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规定古茶林的保护类别和范围,落实古茶树拥有者、管理者或责任人的管护责任,并对古茶林地管理和树体养护等技术进行规范。虽然普洱市已经发布实施了 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但是,景迈山古茶林与其他地方的古茶树及古茶园相比,具有传统性、唯一性和独特性,它是传统农耕方式下的典型的林下种植模式,是世界文化遗产要素,管养方法是“自然农法”,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技术规

5、范规定的管护方法和技术参数并不太适用于景迈山古茶林的保护和管理,所以,结合景迈山古茶林实际,特制定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DB5308/T 742023 1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的术语和定义、保护区类别、古茶林地管理、茶树管理、植被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古茶林的保护和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

6、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119 耕地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NY/T 3442 禽畜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DB 5308/T 56-2020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建设及管理规范 DB 5308/T 57-2020 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古茶林 ancient tea forest 由山地、水体、植被和人工种植古茶树等共同组成的受人工合理调控的森林生态系统,即具有良好森林生态和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立体结构的林下茶树种植系统。3.2 古茶树 ancient tea tree 植物学形态符合山茶属Gen

7、us Genus Camellia Camellia(L.L.)茶组植物SectSectionion TheaThea (L.)Dyer(L.)Dyer的特征、树龄100 年的乔木、小乔木型茶树。3.3 老茶树 old tea tree 树龄50 年、100 年的乔木、小乔木型茶树。3.4 回缩修剪 heading back pruning 剪除树冠上多年生的徒长枝或过长的下垂状“藤条枝”,保留基部一段枝干的修剪方法。3.5 DB5308/T 742023 2 桥接 bridge graft 用枝条或树杆作为接穗,以搭桥方式连接伤口两端健壮部位的嫁接。4 保护区类别 4.1 核心区 分布于澜沧

8、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辖区芒埂-勐本古茶林、景迈大寨古茶林、糯岗古茶林、芒景上下寨-芒洪古茶林和翁基-翁洼古茶林的 5 片古茶林、9 个传统村落和园地耕地、生态茶园、道路等组成的区域为遗产核心区,总面积共计 7167.89 hm2,其中古茶林面积 1180 hm2,见附录 A。4.2 缓冲区 分布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辖区景迈村、芒景村、芒云村和糯福乡勐宋村辖区内除遗产核心区以外的5个自然村寨和园地耕地、生态茶园、道路等组成的区域为遗产缓冲区,总面积共计11927.85 hm2,见附录 A。4.3 分隔防护林区 分布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辖区景迈-糯岗分隔防护林、糯岗-芒景分隔防护林、景迈-芒

9、景分隔防护林为分隔防护林区,总面积 617.65 hm2,见附录 A。5 古茶林地管理 5.1 土壤检测 5.1.1 每 5 年进行一次古茶林地土壤检测,用于土壤酸度和肥力的监测。土壤监测指标参照 NY/T 1119 的规定执行。5.1.2 取样范围是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古茶林地,每区确定 5 个取样地点,每个取样点的样方面积为 20 mX20 m=400 m2,以 5 点取样法采集耕作层土壤混合形成 1 个检测样本,每次共检测 10 个土壤样本。5.2 土壤改良 土壤 pH 值低于 4.0 的古茶林地,可选用草木灰、火塘灰(3000 kg/hm2)、石灰(300 kg/hm2)、白云石粉(300

10、 kg/hm2)等在耕作前撒于地表,翻耕入土混合,调节 pH 值至 5.05.5 时停止施用。5.3 耕作 5.3.1 坡度25的古茶林地,应根据土壤板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翻耕作业。板结严重的,宜在秋茶采摘结束时翻耕土壤,近茶树主根部位处浅耕 5 cm10 cm,树冠边缘滴水线处深耕 20 cm30 cm。5.3.2 坡度25的古茶林地,只进行浅铲除草,或者蓄养及种植匍匐型草本植物,养草护坡,不宜进行翻耕等作业。5.4 灌溉 5.4.1 严重干旱发生时,应遵照 DB 5308/T 57-2020 中 5.4.3 规定的方法采用移动式滴灌、袋装水埋土渗灌等应急措施对叶片萎蔫脱水的古茶树进行及时补水

11、。DB5308/T 742023 3 5.4.2 有水源保障的古茶林地,提倡对重点保护的古茶树安装固定的滴灌设施(引水管等设施埋入土中),在干旱发生时进行滴灌。5.4.3 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5.5 施肥 5.5.1 施肥原则 古茶林施肥应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决定。当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全氮含量80 mg/kg 时,应施肥补充。5.5.2 施肥方法 5.5.2.1 坡度25的古茶林地,应在冬耕开始前撒施肥料于茶树树冠边缘滴水线位置,肥料随翻耕作业埋入土中。5.5.2.2 坡度25或养草护坡的古茶林地,施肥应在茶树树冠边缘滴水线位置挖施肥穴(每株 2 个4 个),

12、穴深 30 cm40 cm,施肥后盖土复原。提倡采用施肥机械,深施有机肥。5.5.2.3 肥料应施用有机茶园专用肥或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混合有机肥(混合有机肥制作方法见附录 B)。5.5.2.4 有机茶园专用肥每次施用量为 7.5 t/hm2 12 t/hm2,混合有机肥每次施用量为 12 t/hm215 t/hm2。5.5.3 肥料质量要求 5.5.3.1 有机茶园专用肥的质量应符合 NY/T 525 的规定,混合有机肥的质量应符合 NY/T 3442 的规定。5.5.3.2 外购的有机茶园专用肥应向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申报、备案。5.6 除草 5.6.1 应以人工、机械、生物等方法抑制古

13、茶林地的杂草生长,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5.6.2 宜在杂草种子成熟之前,以铲、割、刨、挖、拔、砍等方法去除杂草,每年进行 2 次3 次,应特别注意防范除草工具对茶树根茎部位造成伤害。5.6.3 应使用新能源替代燃油类等产生污染源的茶园机械和交通工具,进行除草、翻耕、运输等管理作业。5.6.4 古茶林地允许养殖除山羊、水牛以外的食草性家禽、家畜,取食除草。5.7 优化环境 5.7.1 道路两旁应进行绿化美化,增加生物多样性,宜种植冬樱花、南酸枣、香樟、神黄豆、西南紫薇、白花或粉花羊蹄甲等本土园林绿化树。5.7.2 清除杂物及生活垃圾。除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审批同意安置的保护标志、路标、古茶

14、树或古树名木编号牌、避雨棚等物品外,应清除建材、废旧粘虫板和生活垃圾等杂物,带出林地外妥善处理。5.7.3 生活或施工污水禁止排放到古茶林地中。6 茶树管理 6.1 修剪 DB5308/T 742023 4 6.1.1 应采用整枝剪、高枝剪、锯子等修剪专用工具进行茶树修剪,不宜采用砍刀进行砍劈修剪。6.1.2 茶树修剪应在夏初(5 月下旬6 月中旬)或冬季(11 月12 月)进行,采用回缩、截顶、疏枝等修剪方法对古茶树、老茶树等进行整形修剪,保持树体呈自然开心形。6.1.3 应剪除或锯掉古茶树、老茶树上的严重病虫为害枝、伤残枝、枯老枝(桩)等,剪(锯)口宜在病、健部的交界部位,较大锯口要涂上伤

15、口涂膜剂。6.1.4 其它修剪方法可参照 DB 5308/T 57-2020 中 5.5 的规定。6.2 采摘、留养及装茶器具 6.2.1 应采用“提手采”方法采摘茶叶,坚持留叶采茶,不应掰采或修摘带有鳞片的茶芽苞、马蹄茶或老叶片。6.2.2 古茶树应遵循“春茶留鱼叶采、夏茶留养不采、秋茶留 1 叶采”的采养原则,生长势弱的茶树“以养为主,适度采用”。6.2.3 古树茶应按照 DB 5308/T 57-2020 中 7.2 规定的鲜叶分级标准采摘茶叶,不宜采摘带雨或露水的鲜叶,古茶树和非古茶树应分别采收、加工。6.2.4 应使用干净卫生、通风透气的专用器具(如竹萝、篮筐、食品级塑料筐等)盛装及

16、运输鲜叶,不应使用布袋、编织袋、塑料袋(桶)等,禁止使用盛装过农药、化肥或鱼肉制品等污染器具。6.3 嫁接 6.3.1 主干中空腐朽或有空洞的茶树,应清除腐烂部分,排除积水、淤泥等,再用 1%2%硫酸铜液喷洒消毒后填入红或黄心土与水合成的泥巴,大洞口处宜进行桥接处理。6.3.2 主干或主要骨干枝皮层严重受伤的茶树,应进行桥接治疗。6.3.3 对芽叶细小、过度开花结果、品质较差的茶树,可进行高接换种改良,接穗应采用保护区内优质单株茶树上的健壮枝条。6.4 移除茶树 6.4.1 古茶林地应移除蔓生或补植过密的非古茶树,保留茶树的株距在 2.5 m4 m、密度在 900 株/hm2 1500 株/h

17、m2 为宜。6.4.2 移除的茶树可以栽种在林中空隙地里,移栽时间以 6 月7 月为宜。7 植被管理 7.1 蓄养覆荫树 郁闭度低于 0.3 的古茶林,应蓄养或种植本土乔木型的深根性阔叶树木,如湄公栲、南酸枣、川楝、山桂花、八蕊单室茱萸、枳椇、普文楠、滇南杜英等,密度以 90 株/hm2 120 株/hm2 为宜。7.2 管理覆荫树 7.2.1 间伐 郁闭度超过 0.5 的古茶林,在向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申报备案、并取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审批同意后,可按照审批的范围、数量和间伐标准等具体规定,在冬季间伐生长过密的非古树名木,优先间伐与下层茶树有同源病虫害的植物(如红木荷、檀梨、

18、川梨、榕树、旱冬瓜、黄樟DB5308/T 742023 5 等)、过密的受压木(如思茅栲、西南桦、红椿、龙竹等)、外来的园林植物(如天竺桂、桂花、蓝花楹等)等,尤其要清除绞杀型的藤本攀缘植物,保持古茶林高层树木的郁闭度在 0.30.5。7.2.2 修剪 生长茂密的覆荫树,应进行疏枝修剪,并清除存在安全隐患的侧枝、枯枝等,降低古茶林的郁闭度。8 病虫害防治 8.1 病害防治 8.1.1 严重患有烟煤病、茶饼病、炭疽病等叶部病害的茶树,应在修剪结束后喷施 0.8Be(波美度)1.2Be的石硫合剂或 0.5%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药重点是叶片背面和枝叶密集的阴蔽处;同时应对上层患有烟煤病的病源树喷洒

19、同样的药剂,减少病(虫)源。(石硫合剂熬制、波美度换算方法参见 DB 5308/T 57-2020 的附录 B)。8.1.2 严重患有根腐病类(如红根腐病、褐根腐病、紫纹羽病等)的茶树,宜用波尔多液(配制比例为:石灰:硫酸铜:清水=1:2:200)或浓度为 0.8%1%硫酸铜溶液,在晴天浇灌根部 2 次3 次,间隔期 7 d10 d。8.1.3 应在雨水集中时期,人工清除古茶树上的桑寄生、地衣、苔藓、菟丝子等有害的寄生植物并带出林外烧毁,保留石斛等药用植物。8.1.4 严重患有膏药病、粗皮病、疮痂病等枝干病害的茶树,应在冬季休眠期(12 月1 月)对患病树干进行刷药或涂白处理,处理前要刮掉用药

20、部位的翘皮、苔藓、地衣等妨碍物,药剂可用 4Be5Be石硫合剂或涂白剂(涂白剂配方:硫磺粉:石灰粉:草灰或木炭粉:清水=1:2:2:10 的混合水剂)。8.2 虫害防治 8.2.1 白蚁类。宜采用捣毁蚁穴、根茎部涂白、地面撒熟石灰后深翻等方法防治。8.2.2 蚧壳虫类。宜采用石硫合剂(1.0Be1.5Be)或松脂酸钠(200 倍300 倍)喷雾防治。8.2.3 蛀干性虫类。宜采用钢丝等疏通虫道,注入石硫合剂(10Be15Be)等药液,用泥巴封堵虫道口,进行熏杀。8.2.4 叶部危害虫类。主要害虫如茶小绿叶蝉、蓟马、茶蚜虫、绿刺蛾等,应优先采用及时采摘茶叶、释放天敌昆虫或家禽等防控措施,当虫口密

21、度较大且上述防治方法难以控制灾害时,可选用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生物药剂在停采期喷雾防治。8.2.5 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生物药剂种类参照 DB 5308/T 56-2020 中第 7 章的规定。DB5308/T 742023 6 A A 附录A (规范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区、缓冲区范围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区、缓冲区范围见图 A.1。图A.1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区、缓冲区范围(图片来源:景迈山文化景观申遗文本)DB5308/T 742023 7 B B 附录B (资料性)混合有机肥制作方法 B.1 主料 在畜禽圈舍或人类厕所的下方,修造一个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混凝土结构

22、的积肥坑或发酵池,收集容纳圈养畜、禽或人类产出的所有粪尿及垫圈材料,作为主料。B.2 辅料 B.2.1 选择当地容易采购或采集到的46种含氮材料作为辅料。常用的含氮材料有:绿肥作物、幼嫩杂草、作物秸秆或残渣、种皮、种壳、泥炭肥、草煤土、塘泥、腐殖质、菌包等。B.2.2 较长或较大的植物性辅料应进行切细或粉碎,湿性泥炭类辅料应作晒干、粉碎处理。B.3 配料 采购或制备适量的生物菌种(EM菌等)、熟石灰、草木灰、磷矿粉或钙镁磷肥、油枯等作为配料。B.4 制作方法 B.4.1 配方及质量比例:菌种:石灰:磷矿粉:油枯:主料:辅料=2:30:100:300:1000:2000。B.4.2 方法:将所用

23、材料投入到积肥坑或发酵池中,翻拌混合均匀后做成堆,盖上塑料薄膜让其进行发酵,每隔30 d40 d 翻拌一次,经过120 d150 d 发酵后,于晴天起堆,薄摊10 cm20 cm于晒场,经风干日晒至六成干(含水率40%)时,通过解块、粉碎并混入质量比例为20%30%的草木灰或火塘灰即成。B.5 成品 B.5.1 成品应进行定量包装,以25 kg/袋40 kg/袋为宜。B.5.2 每个配方制作出的混合有机肥,都要进行抽样检测,其养分、重金属、生物菌落等含量均应符合 NY/T 3442 的规定。DB5308/T 742023 8 参考文献 23白殿一,刘慎斋等.标准化文件的起草M.中国标准.,20

24、20 年 9 月术.,2004 年 10 月22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陈宗懋论文集M.中国农业科学技21虞富莲.中国古茶树M.云南科技.,2016 年20虞富莲(执行主编).走进茶树王国M.云南科技.,2008 年 3 月第 1 版19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大委员会.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保护规程(试行)Z.2019 年月 1 日施行18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Z.2023 年 117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Z.2018 年 7 月 1 日施行16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Z.2023

25、年 3 月 1 日施行15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Z1997 年 1 月 1 日施行14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Z13DB 5308/T 57-2020 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规范12DB 5308/T 56-2020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建设及管理规范11DB 5308/T 43-2021 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保护管理技术规范10NY/T 1054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检测与评价规范9NY 525 有机肥料8LY/T 3311-202 古茶树7LY/T 3073 古树名木管理技术规程6LY/T 2970 古树名木生长和环境检测技术规程5GB/T 25246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4GB/T 22111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3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标准(试行)2GB/T 19630 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1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