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3∕T209-1994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青海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67215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3∕T209-1994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青海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63∕T209-1994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青海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63∕T209-1994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青海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63∕T209-1994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青海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63∕T209-1994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青海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ICS备案号: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DB63DB63DB63DB63/T 2091994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1995-04-20 发布1995-06-01 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DB63/T 2091994I前言本规程由青海省畜牧厅提出本规程由青海省草原总站起草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立亚DB63/T 20919941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的准备、外业、内业工作等内容。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各级草地资源调查。2准备2.1机构在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草原、畜牧、土壤、水文、农经、气象、生物等专业技

2、术人员,成立专业调查队。2.2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建立领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确定草地资源调查的任务、具体内容、工作量和预期完成的时间,调查方法和步骤;装备和经费概算等。2.3工作底图与资料2.3.1工作底图用近期出版的1:5万或1:10万的地形图为工作底图。并用航、卫片及其它图件,如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地质图、土壤图、植被图、气象图、气候图、草地类型图等作参考。2.3.2资料2.3.2.1自然条件资料包括气候、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等。2.3.2.2社会经济资料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劳动力、农牧业生产比例、产值、土地利用现状等。2.3.2.3畜牧业生产资料包括家畜

3、种类、品种、数量、生产性能、饲养方式、繁殖方式、商品生产、草原建设、饲料平衡等。2.4物资调查必需的仪器、工具、文具、纸张、印制调查簿和各种野外调查、访问表格,以及生活、劳保用品和交通工具等。3外业3.1方法与步骤。采用路线调查的方法进行。3.1.1踏查调查之前,对调查地区和周围相邻地区的自然条件诸因素与草地类型分布规律的相关关系等进行概括性的了解。3.1.2调查路线要选在能通过自然条件最复杂的地区,并能够横穿主要地形要素及草地植被类型的主要段面。同时照顾到调查地区的交通状况及显著地形、地物和主要标志点。选用长路线或长路线之间的短支线为补充的调查路线。平均间距79km左右。3.1.3样地DB6

4、3/T 20919942要有代表性,其范围一般不应小于l00hm2。以1:5万的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时,每5500hm2设样地一个,以1:10万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时,每8000hm2设样地一个。3.1.4样方草甸草原和干草原(温性草原)用 1m2的正方形样方;荒漠草原用 4m2的样方;草甸用 05 或 1m2的样方;高大草本和灌木用 205m 的样条。3.1.4.1数量在一个样地上,描述样方14个;测产样方410个;频度样方1020个;高大草本和灌木样方1个。3.1.4.2设置样方通常随机布置。既第一个样方的位置确定后,按一定距离向一定方向依次确定第二、第三个样方的位置。3.1.5野外填图每天把草地

5、类型界线,调查路线和样地位置准确地标在地形图上。3.1.6外业小结每天调查的资料必须在当天整理,及时审查各种调查记录,每完成一个地区的调查,进行一次小结,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对于可疑或疑漏的部分,要及时进行处理或补充。3.2样地调查内容3.2.1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有:地貌、土壤、水文和水文地质,植物群落周围条件及群落的季相特征,草地利用、培育状况及评价。3.2.2植被成分3.2.2.1优势种通常以高度、盖度、多度、频度和重量等五项指标来决定,即所谓四度一量法。3.2.2.2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小灌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藓、地衣等。多年生草本还可分为根茎、

6、丛生草类等。3.2.2.3枝叶型分为:直立、平卧、莲座、半莲座、匍匐,丛生、攀缘、缠绕型等。3.2.2.4生活力:强(+):生长发育良好,茎叶繁茂,能完成生活史。中(+):生长发育较差,茎发育不好,有的不能开花,结实。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植株比正常者矮小、细弱。3.2.2.5物候期分营养期、现蕾期、抽穗期、初花期、盛花期、结实期、成熟期、果后营养期等。3.2.3群落结构特征3.2.3.1高度:按生殖枝和叶层高度分别测定绝对高度(即从地面到生殖枝或叶顶端),用 cm 来表示。3.2.3.2盖度:用目测法,以百分数表示。3.2.3.3多度:用德氏多度,采用数量法表示。3.2.3.4频度:用

7、记名样方统计,以百分数来表示。3.2.4产草量测定3.2.4.1测定时间DB63/T 20919943以夏秋季节的产草量最高月份一次测产数为准。提前或推后所测得的产量均应以年产量动态系数校正为最高产量。3.2.4.2测定方法在未放牧过的地段,齐地面剪割,面积1m2,四次重复,并按优势种,主要伴生种或经济类群分别称重。灌木和芨芨草:株丛区分明显的面积为100m2。按灌幅及高度,将样方内每种灌木分为大、中、小三等,然后分别统计数量和平均灌幅,并在每一等级中各选三丛,剪其当年枝条,分别称重。株丛小且区分不明显的,测产面积为4m2,剪割全部当年枝条,分别称重。3.2.5植物饲用价值3.2.5.1适口性

8、:分五级,即优、良、中、低、劣。3.2.5.2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水分、粗纤维、无氮浸出物、钙、磷和胡萝卜素等内容。有条件的可测定氨基酸和热能等项目。3.2.6采集标本3.2.6.1植物标本在整个调查中进行。应具有根、茎、叶、花、果实,随时压制,经常翻压、换纸,并登记、编号。每种数量不得低于5份。3.2.6.2优良野生牧草调查时发现当地优良野生牧草或饲用植物时,应采集标本,并观测其形态、生态、生物学和经济特征,到种子成熟时采集种子,数量0.51kg。3.2.6.3分析样品牧草和草群(群落)分析样品(单种或混合)重量不低于05kg(干重)。草群的分析样品可在测产的同时进行。优

9、势种分析样品按不同物候期分别采集。3.2.7访问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天然草地利用方式,放牧方法和技术;季节草地划分、分布、利用情况;草地退化情况,各类草地的分布;人工草地建立的条件及分布状况,饲料作物和牧草的种类、品种、产量;草地建设的主要经验;牧业生产的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和规划意见等。4内业4.1资料整理4.1.1将调查表格和记录进行分类汇总;统一编号。总结结束之后装订成册。4.1.2对植物标本,按记录簿进行核对,清理出两份完整的标本供鉴定用。分析样品按记录和标签进行核对,无误后即送化验室进行分析。4.1.3确定分类系统,将草地类型分为类、组、型三级。草地类以地形加植被型或亚型来命名,用罗马字

10、母 I、来表示。草地组用经济类群来命名,用阿拉伯数字 1、2、3来表示。草地型用优势种来命名,用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来表示。4.1.4类型勾绘,将外业工作中所勾类型界线,根据分类系统,每个图斑都标上类型号,绘清图斑界线,同时检查样地号所表示的草地类型是否与地形图上的地形相吻合,不同图幅连接部的界线是否衔接。4.2资源统计4.2.1产草量首先按样地整理测产样方的产草量,并将1m2的产草量换算成公顷产草量。其次将公顷产草量换算成各个型的产草量。再次将各型的产草量换算成可食产草量。按10%计算牧草再生率。4.2.2面积量算DB63/T 20919944用求积仪量算各种类型的面积。

11、坡地仍按平地面积量算,不扩大面积。每块图斑求35次,待求出的读数,其尾数为相同或相邻数时再平均。把每幅图从高斯克吕格座标表中查得的面积作为控制面积,将求出的总面积与其相比较,其误差不得超过1%,在允许范围内,按每幅图中各类图斑所占的比例进行平差。4.2.3载畜量计算见公式1可利用面积平均可食产量(1+10%)载畜量=(1)放牧天数绵羊日食量用羊单位来表示,以一只成年绵羊作为一个绵羊单位,其它牲畜一律换算成羊单位。其标准为:驼7、马6、黄牛5、骡5、牦牛4、驴3、山羊0.8。*10%为再生草系数绵羊日食量为 4 公斤鲜草。4.3图件编制4.3.1类型图主要内容为草地类型(类、组、型)的分 布,包

12、括境界线、类型界及类型符号、线状地物、主要居民点,道路,水系等地理要素,图名,图廓线、经纬线、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以及其它所需内容。最小上图面积,天然草地 100mm2,人工草地40mm2。4.3.2等级图可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等,八级。等用罗马数字I、代替,级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每块图斑按等级不同分别表示,同等级的可归并为一块图斑。其它要素同类型图。4.3.3利用现状图主要反映不同地段的草地资源利用状况和程度。如季节草地、割草地、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以及饮水点、畜棚,定居点等畜牧业设施的分布和数量,农、林、牧用地的分配,牲畜的配置以及草地培育改良的地段等。其它要素同类型图。

13、4.4统计资料主要包括草地生产力,草地资源等级,草地利用现状,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和天然草地资源的生产潜力等。4.5调查报告主要内容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概况、类型及特征、资源评价、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方向、开发利用意见、区划等。另外,对畜牧业生产或草原学术上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可撰写专题报告。如人工草地建设、退化草地等。DB63/T 20919941附录A(规范性附录)名词解释A.1季相:指群落中植物的季节性外貌状况。A.2优势种:指在草地上起作用最大,优势度最高的植物种。A.3生活型:指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所表现的外貌特征的分类。A.4枝叶型:指草地植物地上枝条生长状态的分类。A.5生活力:指各

14、种植物在草群中生长发育的状况,用以描述植物对该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A.6物候期:指植物在一定时期的气候条件下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A.7盖度:指在一定范围内,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地表面积的百分比。A.8多度:指在单位面积内,各种植物的数量多少。A.9频度:指某种植物在草地上出现的次数,也就是出现率。A.10适口性:指某种植物为家畜所喜食的程度。A.11草地有效面积:指从草地总面积中扣除在地形图上无法量算的裸露岩石,居民点、道路,小溪等不能作为草地利用的面积后的面积。A.12非草地面积:指不能用来作为草地利用的土地,包括大的水域、流沙、盐沼、农田、林地和郁闭密度在 0.4 以上的密灌丛。A.13绵羊日食量:指在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一定生产性能下,每天所需的饲草数量。A.14草地利用率:适宜的载畜量所代表的放牧强度,草地的表现是既不放牧过重,也不发生退化,并维持家畜的正常生长和生产。A.15草地保存率:指枯草期牧草保存量占草地最高月份产量的百分比。A.16草地等:表示草地草群品质的优劣。以每种植物总重量占草群总重量的百分比,作为划分等的指标。A.17草地级:表示草地草群地上部分的产草量。根据单位面积产草量的高低分级。DB63/T 209199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