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方式,是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对话中掌握和文本对话的本领的过程,这和以往那种强牵着鼻子走的问答式的对话教学过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话过程的“民主平等精神”。那么,新课程下,该如何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过程呢?一、 正确理解阅读教学中的“对话”。1、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会和文本对话。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话”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如何通过书面语言去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那么,
2、问答过程难道不是对话过程吗?其实,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少不了问答,问答是教学方法其中的一种,关键得看我们如何运用它。教学需要问答,但问答式的课堂责声一片,责任当然在教师自己本身。因此,新课标提出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把主体地位让一让。很明显,只有具有民主平等精神的问答才算上是真正的对话。这种对话倒让我觉得应该像中央电视“实话实说”栏目中的嘉宾访谈中的那只能够对话: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是在一种平等融洽环境下的交谈,通过主持人的诱导、调动,使嘉宾把自己的心理话毫不保留地倒出来。因此,阅读教学的对话,教师要注意和谐性、平等性、互动性和多向性;要善于营造对话气氛,善于搭建
3、对话平台,要适时地调控对话方向,还要保证对话省时有效。2、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作出这样的倡导,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实践的机会让给学生。当然这种对话是应该建立在正确读通文本,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基础上的,只有经过语言文字训练,才能更好掌握和文本对话的本领。而从对话的角度看,凭借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也是一种技术层面的对话。新课标作出这样的倡导,也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通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让他们自主发现领悟读懂了什么、受到什
4、么启发、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等。这样,学生通过文本和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别于以往的阅读教学,它避免了只是过分地强调获得文本的基本的表面知识,如机械地对文本进行分层、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只要让学生明白就行了,所以学生便成被动的接受者,使得对话只是在认知层面进行, 导致课堂枯燥与单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教学,是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多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主充分感知、回味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提升心灵境界。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新课标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之后,每人总能获取到一定的信息和感受,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从而产
5、生的问题也各异。这时,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生生间的对话。在生生对话间,学生质疑问难、争论探究、交流沟通,使信息在多层次、多方面展开,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生生间的对话达到了“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能产生新的思想。在通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三者间的对话不是割裂分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替螺旋上升的。在对话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去品位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赏识名言佳句,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二、 如何实施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6、(一)营造“对话”氛围 1、更新传统授业观念,转变教师“经师”角色。在以往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始终是接受知识的对象,只要学生接受明白就成功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因为教师不愿化时间去引导、点拨学生,故看不到学生即兴的生成,而是始终围绕着教师转。因而“对话教学”强调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着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着、引导者、参与研究者。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手段的先进与普及,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头脑空空,他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远比教师知道的多,而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评价标准,因此,他们往往不甘于无批判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他们明显
7、地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真理”。比如听课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就有一学生质疑“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这句话中的“红军”称呼:他说“对岸的敌人并不怀疑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平时所看的电视、电影,里面的国民党反动派通常称红军为共匪。如果说是听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不怀疑,除非他们是傻瓜”。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他们是无知者,一言堂的“经师”应该走出现代教育的课堂。我们教师必须冲破以往的陈旧的思想与观念,使教学民主走进课堂,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广泛、自由的对话创造宽松的空间。 2、构建开放多元课堂,消除学生“等待”心理。在平时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欲望极强,提问
8、的兴趣极高,对于老师的提问也争先恐后地发言。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越来越少。我想这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发挥教学民主,没有针对人的学习的特点实施教学。而是认为,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必须标准,若有偏颇,就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表扬。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就不敢、不想去倾吐内心的思想,而是互相观望、等待,在等教师说出标准答案。从而产生“不敢说、不敢想”,或者说是“不愿想、不愿说”等待(答案)式的不良学习心理。以往的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本身,由于学生“不愿学”导致发展成“满堂灌”,“课后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想
9、象得以放飞,如:允许学生回答问题时说错;鼓励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观点提出疑问,鼓励有理有据地挑战教师、同学、作者的观点;提倡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送给学生一些微笑,多一些善意的帮助,让指责、冷漠、嘲笑、讽刺远离我们的课堂等等。让学生感到:课堂原来是一个可以互相启发和交流的场所,是一个可以使自己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场所,是一个可以“有错”的场所,是一个有着“我”发言和辩论权力的场所,是一个真正的学习乐园时。这样,学生自然会消除学习中的持观望态度的“等待”心理障碍,真正在课堂上与教师、与文本展开对话。(二)创设“对话”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该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
10、,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 1、 创设活动情境。可以通过“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说一说”等的形式,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如教神笔时,在学生对神笔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后,让学生进行“画一画”的活动:“你打算画什么送给谁?”画完后,让学生相互评价画得怎么样,那么对话的开展便水到渠成。 2、创设问题情境。对话,既然是一种沟通与交流,那么,我们必须使学生产生沟通与交流的愿望;因为在课堂上,设计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启发学生领悟文本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沟通与交流的愿望。但是,创设问
11、题情境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不能重走过去的牵着鼻子走的“一问一答”的模式,即应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一两个关键性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爆文本重难点的;能促使学生在知与不知的认识冲突中去探究、对话、发现的。3、创设争论情境。 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特别是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我们许多教师,很怕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那样会打乱自己的原定教案。而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很好把握学习互动中生成的问题,把一个人一些关键的、重要的问题,转化成全体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它成为了对话教学的生长点。往往精彩的课堂都因有学生争论。综上所述,“对话”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也不是简单的看书吸收。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维的、平等的、互动式的思想碰撞、心灵沟通、见解交流、认识启迪的教学形式。它将改变过去那种枯燥、单一、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充满活力。只要我们把握住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过程,那么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一定会走进我们的新课程,使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质量更具实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