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王巧琴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王巧琴 2012.3. 5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归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常令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孰重孰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各自呈现单边性,结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训练培养学生二者的能力,总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的选择词语,写
2、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的内在联系。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是既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又要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课内阅读教学重视学生说的能力,为学生的写做准备。 为了使表达的内容准确、清楚,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在开始之前都要有一个构思过程确定表达的中心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考虑叙述的先后顺序等等由于说话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并要立即作出反应,因此经常锻炼说话,提高说话能力,可以为写文
3、章打下良好基础。重“写”轻“说”的做法不仅影响学生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影响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凡口才好者,文思必然敏捷,思路必定清晰;反之,文章写得好的人,尽管口齿未必伶俐,但观点一定明确,表达必定清楚,绝不会有逻辑混乱的情况发生因此“说”和“写”在作文教学中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相辅相成,彼此促进。那种把“说”、“写”对立起来的作法是没有道理的,是违反作文教学规律的。 1、利用语文学科的基础训练中安排的听话说话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组基础训练中,听话说话训练的题目是听广播,说要点在进行教学时我就要求学生听广播时,要边听边记住要点;说要点
4、时,要把故事的题目,故事里的主要人物的姓名,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扼要地说出来。说的时候,要把消息的内容说清楚,还要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别的同学介绍的时候要认真听,边听边想,在别人说完以后,可以补充说说自己的意见或感想。当学生基本上能讲内容叙述清楚时,我便让学生模仿着曾经在广播、电视或报纸上,经常听到或看到一些新鲜有趣的消息,选择一条最近听到或看到的消息,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说话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利用活动课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相声会、小品会、即兴才艺表演、即兴作文接龙等等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敢于说话
5、、积极说话,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如在班队课上可以进行一些“情景模拟的生活剧表演”。例如问路、解决邻里矛盾等,让学生在娱乐中懂得应养成“语言文明 、得体,且表意清楚”的说话习惯。另外,“学做主持人”,主持班级活动,提高应变能力,养成按语境选择语言的习惯。在参加学校的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时,可以让学生以“试做导游”的身份,完成春游、秋游及参观活动,从而养成“认真观察,准确表达”的说话习惯。甚至还可以结合某些课内阅读进行“模拟法庭”的游戏,于唇枪舌箭中养成良好的说 话习惯。这些活动既生动活泼,又贴近生活,学生乐于参加。通过活动,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语言运用的良好习惯和能力自然也就养成并提
6、高了。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并做到对学生不规范的语句、语序和表达方式的纠正,这样才能为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和培养学生较好的作文能力提供高效的服务。 3、利用生生、师生互动的生成资源锻炼学生的说话作文能力。 (1)优化作文写作环境。在作文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提笔写作,大部分同学都有话可说,且语言流畅,这时就会出现大批优秀的习作。 (2)给予学生“自由”,鼓励创新式的表达。以往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粗暴批改等现象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是不足取的。
7、只有给予学生写作“自由”,才能使他们潜在着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释放,才能使作文教学与创新教育接轨。当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有了新颖的构思,教师要放宽对学生文章体裁、叙述方式等要求,要鼓励他们选择采用最能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能使其文章文情融合,冲击读者的视线与心灵。 “自由表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通过自由表达来达到其对有关事项的参与的。”阅读中儿童自由表达,既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健康发展的人,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让阅读与写作双管齐下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出发,儿童阅读所
8、获取的知识只有通过反复的写作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检验。如果把阅读和写作分离开来,学生要获取知识就是天马行空,缘木求鱼。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就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1、要以阅读文本为范文,不断的引领学生从阅读文本中发现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并能进行仿写,从而使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和段落适合于学生的模仿。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儿童模仿前人,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具体情况,抓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精讲
9、,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仿造一段话、一篇文。如低年级学生可写一句较完整的句子(具备时间、地点、人、事“四要素”),总分句,关联句。中年级的学生可模仿开头、结尾、片断描写。高年级学生可模仿优秀的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如学习了燕子就可写猫、企鹅等等,学习了参观人民大会堂就可写参观工厂、参观学校等等。教师训练学生仿写时目标要明确,范文要有写作特点,便于模仿。 2、要以阅读文本为基点,抓住阅读文本中关键句子或经典的段落,让学生进行扩写,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调控语言的能力。把阅读与扩写结合起来就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培养过程。在扩写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先从一句话开始,渐渐地过渡到一段话,最后再到一篇
10、文章。尽量鼓励学生利用阅读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或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阅读中学习到的写作技法,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对象。如在学习了会说话的灯后,可以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一盏灯进行想象性的说话。 3、以阅读文本为导点,让学生依据现实文本进行的续写。对于一些文章情节生动,故事性强的文章,我们可以稍加指导,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继续写下去。这时学生的写作欲肯定很强,写起来也会十分顺畅。如教学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后,我以田忌赛马赢了以后为题,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有的学生写齐威王经过这件事后,经田忌的推荐认识了孙膑,随将孙膑封为了宰相,协助他共筑国事。有的学生则将之写成了齐威王知道
11、是孙膑助了田忌一臂之力后,就处处的为难孙膑,以报这失败之辱。 4、结合阅读文本的题材、人称等的不同,可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改写。针对一些诗歌类的文章我们可以将之改写为记叙类的文章,或者对于一些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的文章,我们的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材料和生活积累,用第一人称来改写某些片段。如在学习了古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如菜花无处寻”的基础上,我就让学生先在理解重点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用现代文的形式让学生将之改写成一个写景与叙述相结合的片段。其实不管是扩写还是续写、改写,都是在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和发挥。丁有宽先生的“读写结合理论”就强调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读写结合
12、,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三)寻找阅读文本中时空的延伸空间进行想象作文。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可见阅读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1)巧用“艺术空白”。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艺术空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材料。从中我们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或相近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进行想象性说话、习作许连,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想象性说话、习作兴趣,而且能拓宽学生想象的时空。如在学习比金钱更重
13、要这篇课文时,可以故意设疑:红色小轿车的主人在看到自己车的反光镜被损坏后非但没责备我,反而非常的敬佩和感谢我,这中间我给他留下的这张条可想而知是一个转折点。那我究竟会在这条上写些什么呢?这很显然是文章中的一个空白点,于是我便让学生先去感悟这种艺术空白,随后去想象,填写这个空白点。又如在教学西门豹第1012自然段,写了西门豹用计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经过。其中惩治其他巫婆和官绅的场面在学生脑海里的形象是空白的,教学中我便设计了写话训练:西门豹接着会怎样惩治其他巫婆和官绅?那些巫婆和官绅会怎样磕头求饶?岸上看他惩治官绅和巫婆的老百姓会有什么神情、举动、议论?这一填补,使空白中隐含的东西具体化、深刻化
14、,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通过填补,那个妙趣无穷的场面跃然纸上,让学生感受到西门豹用计惩治首恶分子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2)充分的运用阅读文本的插图素材。要将阅读文本中的插图,做为一个课内写作的素材。不断的引领学生捕捉到插图的动态点,想象画面的拓展空间,既而进行有目的的写作。如小学阶段的的古诗教学,只要富有创造性地利用课本较为详细的注释,恰到好处的插图,就能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感悟、明理,使人格特性和个性思维获得广阔生长的空间。于是在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反复诵读古诗,在读中、在合作交流中了解诗的大意,把握诗的两个意象柳树与春风,然后让学生细看插图,边看
15、边展开想象,把自己的眼睛想象成作者的眼睛,让画面动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产生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编一编或演一演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由地驰骋想象,有的把自己想象成贺知章,讲诗人看见这独特景象时的心情与感悟;有的合作表演柳树与春风的对话,挖掘出意象的深层含蕴一首小诗犹如一个无比巨大的时空,让学生从诵读到洞察力的培养,展示了认识与情感的整合,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四)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延伸阅读,拓宽学生的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应该说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16、进而由一斑而全豹,由一点而全面。另外,走课外阅读的道路,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的积累语言的素材,明确文本的选材、构思上独特新颖的一面。正所谓厚积而薄发,有了强大的语言支撑力,明确的写作意向,文章也自然不愁写不好。这具体的途径主要有: (1)做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同步进行。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联系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选择文章时必须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学完古诗后,可选读唐诗三百首,在学习丑小鸭时可读安徒生童话集,学了少年闰土再去读故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四大名著”,读张天翼的大林和小里、秃秃大王,读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耶历险记,
17、读儿童报刊及科普读物。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文学性、趣味性较强的课外儿童诗、童话、寓言、趣味故事、优秀作文等,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2)在多读课外名著的同时,注重积累,并能自觉的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既而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进行背诵,可以说这就很好的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这时作为教师便可顺水推舟的让学生写一定字数的感悟。这可以说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不言而喻的。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这也就为
18、学生有个性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3)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小学生往往有喜说、爱说的特点。他们往往更愿意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一些新鲜发现或是自己创作的作品毫不保留的说给自己的同伴听。这时,我们便可以给学生创造一定的交流空间,适当的开展一些交流活动,从而更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培养自由写作的能力。三、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五)形成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 经过理论联系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实施读写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读写联系读写迁移,提高能力课外拓展,扩大视野。 具体说来,第一环节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
19、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获得初步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一对父子了不起”这一鲜明的形象。 第二环节,就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再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为例,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神情的词句去体会父亲的内心活动;抓住作者描写时间的句子,去体会父亲挖废墟的艰辛和父亲心中坚定的信念及浓浓的父爱;通过对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的感悟,去体会父亲的坚强和伟大的爱。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描写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来体现这一写作方法。抓
20、住父亲对儿子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了多次,达到了强调和前后呼应作用,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要以写作为手段,在作文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如落花生一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许地山从落花生与苹果、石榴的特点进行对比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写。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相关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去。 第四环节,可以让学生紧扣读写结合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达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加深
21、理解,使学生两种能力相辅相承地得到发展。这一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课程向生活拓展,向实践拓展,长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这对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很好的揭示出了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接受,写是表达。叶圣陶早年他曾言及两者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带写,就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点肤浅的认识,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