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读《人间喜剧》有感.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666053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人间喜剧》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人间喜剧》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人间喜剧》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人间喜剧》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人间喜剧》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人间喜剧有感 读人间词话有感 刚接触到王国维的作品就是在我们初中时学的人生3大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原文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个学期又重读了人间词话深切领会了一下这三境界。 “第一境界”原出晏殊(9911055)蝶恋花 原词为:“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

2、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这词的本义是:“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而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柳永(约985约1053) 凤栖梧其二“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欧阳修(10071072)也曾在蝶恋花中化用此句“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义: 为了思念她人变的

3、消瘦与憔悴,衣服变的越来越宽松也不后悔。而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着研究一个问题的答案,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辛弃疾(11401207)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钻研,正在难以解脱之际,突然找到了答案时的心情。 这三句在原词中都各有本意,想必

4、三位前者并没有预见到经王国维辑录到一起,并赋予“求学三境界”的新意后,不但这三句词得到升华,连原词也是焕然一新了。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而折服而感动。前两种境界是第三境界的基础与前提,而后者又为处在前两种境界中的人带来希望与信心。“独上高楼”登高远望“天涯路”,幻想着“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必然会增添即使是“为伊憔悴”。纵然是“衣带渐宽”也是永不放弃的信心。学无止境,每当寻到“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除了那种成功后的愉悦感觉之外,更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又登上了一层“高楼”,而此时又会发现更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无涯之学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并将一如既往地“众里寻它千百度”。 从上就可以看出王

5、国维是个多么伟大而了不起的国学大师,它能化腐朽为神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 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

6、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相比其他的词话,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这部作品可趁无人能及.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奠定人间词话在文化的地位、影响深远的主要原因是它提出了境界之说。“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思想的核心部分,也是其词学理论的根本,是其探寻诗词艺术魅力的标准。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

7、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纵观整个文学作品,“境界”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的境界说提倡不隔,以纠正浙派词的流弊。他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要写得真切不隔。为了体验王国维的的境界之说在作品有所体现,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水槛遣心。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

8、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于杜甫定居草堂后。诗人所绘之景,天然成趣,有闲适的意境。首联写草堂的环境,远离城郭,庭院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可以极目眺望。中间两联写远望所见,江水澄澈,似与岸平,郁郁葱葱的树上盛开着繁花,在黄昏中散发迷人的幽香。鱼儿在细雨中跃出水面,燕子在微风中斜掠过灰蒙蒙的天空。好一派闲适的图画。尤其“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诗人完全客观地描绘眼前所见,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闲适的情调。而尾联以“十万户”与“两三家”形成对比,更显得闲适幽静。全诗未写宏阔的境界,却自有悠然闲适之乐,也可谓别有“境界”。 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对人间词话的一段评论结束我的这篇读后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