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2 4 材料导报 B: 研 究篇 2 0 1 4年 1 1月( 下) 第 2 8卷第 1 1 期 石蜡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王雨利, 荆 浩, 张海波, 朱建平 (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焦作 4 5 4 0 0 0 ) 摘要 为了提 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将石蜡按水泥质量比例的 o 、 2 、 4 、 6 以外掺的方式掺入到混凝土 中, 研究了石蜡对混凝土工作性能、 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掺入石蜡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大, 当石蜡掺量为 4 时较好; 在掺量不大于4 时, 混凝土 7 d 、 2 8 d抗压强度有小幅减小; 石蜡使混凝土的吸水率和相 对渗透系数均减小, 当石蜡掺量大于 4 时, 可使二者的减小幅度达到 5 O 以上。 关键词 石蜡混凝土抗渗性能 中图分类号 : T U5 2 8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 1 0 1 1 8 9 6 j i s s n 1 0 0 5 0 2 3 X 2 0 1 4 2 2 0 2 9 Ef f e c t o f Pa r a f f i n o n Pe r me a bi l i t y o f Co n c r e t e WANG Yu l i ,J I NG Ha o ,ZHANG Ha i b o,ZHU J i a n p i n g ( S c h o o l o f M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He n a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Un i v e r s i t y ,J i a o z u o 4 5 4 0 0 0 ) Ab s t r a c t To i mp r o v e t h e p e r me a b i l i t y o f c o n c r e t e ,p a r a f f i n wa s mi x e d i n t o c o n c r e t e a t O ,2 ,4 ,a n d 6 o f c e me n t b y we i g h t wi t h e x t e r n a l me t h o d,a n d e f f e c t s o f p a r a f f i n o n wo r k a b i l i t y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 a n d p e rm e a b i - l i t y o f c o n c r e t e we r e s t u d i e d T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e s l u mp o f c o n c r e t e i s i mp r o v e d b y p a r a f f i n,a n d i t i s o p t i ma l wh e n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p a r a f f i n i s 4 Th e r e d u c t i o n r a t i o s o f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 o f c o n c r e t e a r e l e s s a t 7 d a y s a n d 2 8 d a y s wh e n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p a r a f f i n i s l e s s t h a n 4 Th e wa t e r a b s o r p t i o n a n d t h e wa t e r - p r e s s u r e r e l a t i v e p e r - me a b i l i t y c o e f f i c i e n t b o t h d e c r e a s e wh e n p a r a f f i n i S mi x e d,a n d t h o s e r e d u c t i o n r a t i o s a r e mo r e t h a n 5 O wh e n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p a r a f f i n i S mo r e t h a n 4 Ke y wo r d s p a r a f f i n,c o n c r e t e ,p e r me a b i l i t y 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指混凝土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能 力 , 由于钢筋锈蚀 、 碱骨料反应、 冻融循环和硫酸盐侵蚀等破 坏过程均是在有水的前提下进行的, 因而抗渗性是决定混凝 土耐久性最基本的因素l_ 1 ,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对混凝土 的耐久性意义重大。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通常有以下措施 : ( 1 ) 降低水灰 比。 降低水灰比会使毛细:f L :f L 径减小、 数量减少 , 从 而提高混凝 土的抗渗性_ 2 。( 2 ) 优化 骨料级 配。通过选用好 的骨料级 配, 可以减小骨料的空隙率 , 从而减少硬化混凝土的孔隙率 , 提高混凝土 的抗 渗性_ 3 。( 3 ) 掺 加矿物掺合料 。掺加 粉煤 灰 、 矿粉等矿物掺合料, 可优化混凝土的材料组成, 改善水泥 水化产物和混凝土硬化后的结构 , 从而提高混凝土 的抗 渗性 能l 4 。( 4 ) 掺用外加剂 。例如引气剂可以产生微小气泡, 切 断许多毛细孔的通道,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 膨胀剂则 通过生成的膨胀物质, 堵塞微小通道 , 从而提高混凝土 的抗 渗性 。( 5 ) 聚合物浸渍 。采用液态有机单体或聚合物渗入 已硬化混凝土的孔隙或裂隙中, 并在其 中聚合成坚硬的聚合 体, 使混凝土和聚合物形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 , 从 而提高混凝 土的抗渗性能_ 1 “ 。( 6 ) 其它措施 。例如通过掺加纤维等手 段控制混凝土基 体的开裂, 从 而达到提高混凝土抗渗 的 目 的 。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 的抗渗 性 ,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增加混凝土生产成本, 使工艺 变得较复杂, 削弱混凝土的抗压 强度等 。因此 , 为 了提高混 凝土的抗渗性 , 还需要探究其他的措施。本工作即进行 了外 掺石蜡对混凝土抗渗性影响的研究。 1 实验 1 1 原材料 ( 1 ) 水泥 水泥采用河南焦作中晶水泥有限公 司生产的 4 2 5 级普 通硅酸盐水泥 。其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能分别见表 1和 表 2 。 表 1 水泥的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 Ta b l e 1 C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s o f c e me n t a n d f l y a s h( wt ) ( 2 ) 骨料 粗骨料为焦作产 5 2 5 mm的碎石 , 表观密度为 2 7 1 g cm 。 ,空隙率为 4 4 , 压碎指标为 1 6 3 。细骨料为焦作产 *山西省重大科技攻关( 2 0 1 2 1 1 0 1 0 0 2 ) ; 河南省联 合基金( U1 2 0 4 5 1 3 )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5 0 9 0 8 0 7 6 ) 王 雨利 : 男 , 1 9 7 5 午 生, 博 士, 副教 授, 从事新 型水泥 混凝土 的研 究 E - ma i l : wa n g y u l i 7 5 1 2 6 c o m 石蜡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王雨利等 1 2 5 的机制砂 , 表观密度为 2 7 3 g c m 。 , 空隙率为 4 1 , 细度模数 为 3 2 , 石粉含量为 7 9 。 ( 3 ) 其它 减水剂为山西凯迪建材有限公司生产 的聚羧酸减水剂 , 减水率为 2 5 。石蜡为抚顺泰盛石油化工有 限公司生产 的 颗粒状石蜡 , 其颗粒粒径均在 7 5 1 5 0肚 m, 熔点为 5 6。水 为焦作市 自来水 。 表 2 水泥主要性能指标 Ta b l e 2 Ma i n p e r f o r ma n c e i n d e x o f c e me n t 1 2 试验方法 ( 1 ) 坍落度和抗压强度 : 依据 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业标 准 J T G - E 3 0 2 0 0 5 公路 工程水 泥及水泥混 凝土试验 规程 进 行。 ( 2 ) 混凝土吸水率 ; 将每组 3 块试件置于 电热鼓风干 燥箱内, 在( 6 0 1 )下保温至恒重 , 记录其各 自质量为 , 精确至 1 g ; 将试件冷却至室温后 , 放入水温为( 2 0 1 ) 的恒温水槽内, 然后加水 至高出试件高度 的 1 3 , 保持 2 4 h ;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 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 , 立 即称取每块 质量( M1 ) , 精确至 1 g ; 按式( 1 ) 计算吸水率 。 W R一 M - M o x m0 ( 1 ) Vl0 式 中: wR 为吸水率( ) ; Mo 为试件烘干后质量( g ) ; 为试 件吸水后质量( g ) 。 ( 3 ) 混凝土水压力抗渗 : 采用顶面直径为 1 7 5 mm, 底面 直径为 1 8 5 mm, 高度为 1 5 0 m m的圆台体型试件 , 按照 公路 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 J T G E 3 0 2 0 0 5 ) 中的水泥 混凝土渗水高度试验方法进行。 2 实验设计及结 果分析 2 1 实验配比及设计 固定水灰 比为 0 5 , 用水量 为 1 8 0 k g m。 , 砂率为 4 5 , 减水剂掺量为 1 , 分别按水泥质量的 O 、 2 、 4 、 6 以 外掺的方式将石蜡掺人混凝土中。7 d 抗压强度为试件在标 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后 , 直接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 2 8 d抗压强 度为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 2 7 d , 然后将试件放在 ( 6 0 1 )条件下养护 6 h , 再测其 2 8 d的抗压强度; 5 6 d 抗压强 度为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 2 7 d , 然后将试件放在 ( 6 O 士 1 ) 条件下养护 6 h , 再将试件置于标准条件下养护至 5 6 d 。 同样 , 吸水率的试件其养护过程同抗压强度 的试件 。相对渗 透系数测试龄期为 2 8 d , 其试件养护过程同 2 8 d 抗压强度 的 试件 。 2 2实验结果及分析 测试结果见表 3 。从表 3 和 图 1 可以看 出, 随着石蜡掺 量的增加 , 混凝土的坍落度先增大, 后减小 , 在掺量为 4 Z时, 混凝土的坍落度最大, 且掺量为 6 时, 也比不掺时的大。可 能的原因是 : ( 1 ) 石蜡 的颗粒较小 , 填充在混凝土的颗粒空隙 中, 从而释放 出更多的自由水; ( 2 ) 石蜡的颗粒表面较光滑且 不吸水 , 从而起到了滚珠的作用 。 表 3 石蜡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Ta b l e 3 Ef f e c t s o f p a r a f f i n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s o f c o n c r e t e 1 8 0 1 7 0 g 1 60 巨 言1 5 0 麦1 4 0 1 3O 1 2 0 O 1 2 3 4 5 6 Co n t e n t 图 1 石蜡对坍落度的影响 F i g 1 Ef f e c t o f p a r a f f i n o n s l u mp 从 表 3 和图2可以看出, 在 7 d和 2 8 d 时, 随着石蜡掺量 的增大,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减小; 在 5 6 d 时 , 随着石蜡掺 量的增大 , 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 在掺量为 4 时混凝土的 抗压强度最大。在 7 d时, 石蜡掺量 2 、 4 、 6 Z的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 2 7 、 9 9 、 2 4 0 ; 在 2 8 d时, 石 蜡掺量 2 、 4 、 6 oA 的混 凝土 的抗 压强度 则分别 下 降 了 0 3 、 7 6 、 1 6 5 。从 7 d和 2 8 d抗 压强度下 降的幅度 可以得出, 在掺量不大于 4 Z时, 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的幅度 较小 , 当掺量增大至 6 时, 7 d 和 2 8 d的抗压强度下降的幅 度较大 , 再结合 5 6 d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 从石蜡对抗压强 度的影响而言 , 石蜡的掺量应不大于 4 。 从表 3和图 3可以看出 : ( 1 ) 随着龄期 的增加, 混凝土的 吸水率逐渐减小 , 但减小 的趋势不一致。在不掺石蜡时, 随 着龄期的增加 , 混凝土的吸水 率呈线性减小 , 这说 明在不掺 石蜡时 , 混凝土吸水率 的减小主要是由随龄期的延长水泥水 化产物逐渐增多 , 混凝土 的孔隙率逐 渐减小造成的 ; 而掺石 蜡时, 从 7 d 到 2 8 d , 吸水率下降的幅度较大, 从 2 8 d 到 5 6 d , 1 2 6 材料导报 B: 研 究篇 2 0 1 4年 1 1月( 下) 第 2 8卷第 1 1期 其减小 的幅度较小 , 这说 明在 2 8 d时, 将石蜡熔融后石蜡在 混凝土 内部形成一层憎水层( 见图 4 ) , 从而使混凝土 的吸水 率 出现较大幅度 的下降。( 2 ) 随着石蜡掺量的增大 , 在相同 龄期时, 混凝土的吸水率呈逐渐减小 的趋势, 相比不掺石蜡 时 , 石蜡掺量为 2 、 4 o 、 6 的混凝土的吸水率下降幅度分 别为 1 5 7 、 3 5 7 、 4 2 6 ( 7 d ) ;5 0 5 、 6 1 1 、 6 4 8 ( 2 8 d ) ;3 6 5 、 4 7 2 、 5 5 7 ( 5 6 d ) , 这些数据说明在掺加 石蜡后, 石蜡 自身的憎水作用使混凝 土的吸水率逐渐减小, 尤其当石蜡被加热熔融后 , 混凝土的吸水率表现出较大幅度 的下降, 在 2 8 d时即使掺量仅为 2 , 吸水率 的下降幅度也 达到 5 O 以上 。 0 1 2 3 4 5 6 C o n t e n t 图 2 石蜡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F i g 2 Ef f e c t o f p a r a ffi n o n s t r e n g t h 7 1 4 21 2 8 3 5 4 2 4 9 5 6 Ag e d 图 3 石蜡对吸水率的影响 Fi g 3 Ef f e c t o f p a r a f f i n o n wa t e r a b s o r p t i o n 图 4 石蜡熔融后的 S E M 图 Fi g 4 S EM p h o t o o f me l t i n g p a r a f f i n 从表 3和图 5可以看 出, 随着石蜡 掺量 的增加 , 混凝土 2 8 d的水压力相对渗透系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 比不掺石 蜡而言, 掺量为 2 oo 、 4 、 6 时渗透系数 的下降幅度分别为 2 3 7 、 5 7 2 、 7 8 3 。由此可知, 石蜡的掺入使混凝土的 水压力相对渗透系数出现较大幅度 的下降 , 尤其是当掺量大 于 4 时, 水压力相对渗透系数的下降幅度大于 5 O 。 O 1 2 3 4 5 6 C o n t e n t 图 5 石蜡对相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F i g 5 Ef f e c t o f p a r a ffi n o n p e r me a b i l i t y c o e f f i c i e n t 从以上石蜡对 昆凝土坍落度 、 抗压强度、 吸水率 和水压 力相对渗透系数的影 响可知, 随着石蜡掺量 的增加 , 混凝 土 的坍落度先增大后减小 , 在掺量为 4 时, 混凝土的坍落度最 大; 随着石蜡掺量的增加, 在 7 d和 2 8 d时, 抗压强度呈逐渐 减小的趋势 , 当掺量不大于 4 时 ,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的 幅度较小 , 在 5 6 d时石蜡掺量为 4 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 大; 随着石蜡掺量的增加 , 混凝 土各龄期的吸水率呈逐渐减 小的趋势 ; 随着石蜡掺量 的增加 , 混凝土 2 8 d的水压力相对 渗透系数逐渐减小, 尤其是石蜡掺量大于 4 时 , 相对渗透系 数的下降幅度大于 5 O 。由以上分析可 以得出, 当混凝土水 灰比为 0 5 , 用水量为 1 8 0 k g m。 , 石蜡掺量为 4 时 , 不仅可 以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 渗性能 , 而且 混凝土 的坍落度 、 抗压 强度也较好 。 2 3 微 观分 析 掺加石蜡可 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 但为了使石蜡融 化, 需要通过加热的方式 , 而水泥水化产物在受热时可能会 发生变化 , 尤其是钙矾石受热时不稳定, 在高于 7 O时会分 解l l , 从而对水泥硬化结构产生影响。因此 , 本实验 以石蜡 的融化温度 ( 5 6) 为加热温度, 进行微观测试 , 以考察此温 度是否会导致钙矾石分解。 试验采用水灰比为 0 5 的水泥浆 , 石蜡掺量分别为 O 和 4 , 将试样养护至 2 8 d , 分别进行 了5 6加热 6 h和不加 热的对比试验, 试验设计见表 4 。 表 4 微观 试验 设计 Ta b l e 4 Mi c r o e x p e r i me n t a l d e s i g n 2 3 1 XRD测 试 X R D图谱见图 6 。从图 6 可 以看 出: ( 1 ) 掺加和不掺加 石蜡的试样 , 在加热和不加热时的图谱均有钙矾石 ( AF t ) 的 峰, 但由于峰不太明显 , 很难根据峰值判断 AF t 生成量 的多 少; ( 2 ) 不掺加石蜡 的试 样, 加热时氢氧化钙 ( CH) 峰值 比不 加热时低 , 这可能是由于在加热的情况下 , 氢氧化钙与水泥 中掺合料的水化加速 , 从而使其峰值降低 。但在掺加石蜡时 如 勰 日 q 苗 A l 器 4 基0 |】 5 2 5 1 5 O 2 l O u 0 【 】 d J 0 日 鲁 第一性原理研 究铱基 高温合金增韧机理 庄严等 1 4 3 口形貌所反映的韧性断裂相印证。 4 结论 ( 1 ) 在 Nb原子分数介于 0 1 5 范围内, 建立 了组分为 l r 。 1 N b 、 I r _ 0 Nb 2 、 I r 2 9 N b 3 、 I r 2 8 N b 4 、 I r 2 7 Nb 5 的固溶体模型, 计算 了其结合能和生成焓、 金属塑性经验判据 G B及电子差分密 度图。结果发现, 所建立 的模型在热力学和力学性能方面都 能稳定存在 , 铌的加入显著地改善了铱 的塑性 。态密度的分 析证实了铌的加入减弱了合金 的键强 , 这都是有利于合金的 塑性运动的 , 其结果与合金力学性能的分析结果吻合 。 ( 2 ) 在 Nb原子分数介于 1 5 2 5 范 围内, 建立 了组 分为 I 卜1 5 3 8 Nb 、 I r - 1 6 6 7 Nb 、 I r - 1 8 1 8 Nb和 I r 一 2 2 2 2 N b 的两 相 结 构 , 两 相 分 别 为 I r单 质 和 L I 2相 ( I r 。 N b ) 。计算了其结合能和生成焓、 金属塑性经验判据 G B及总态密度图。结果发现, 所建立 的两相结构模型在热力 学和力学性能方面都能稳定存在 , 铱塑性 的改善更为 明显 , 态密度图也显示出合金的键强有明显的减弱。 ( 3 ) 在 Nb原子分数介于 0 2 5 范围 内 I r - 1 6 6 7 6 Nb 合金塑性最好, 与实验结果相符 , 铌的加入对金属铱 的增韧 机制主要 为合金化和第二相增韧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Mo r r i s J a me s FTh e r mo c o u p l e s o f mo l y b d e n u m a n d i r i d i u m a l l o y s f o r mo r e s t a b l e v a c u u m-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p e r f o r ma - n e e : US ,4 1 1 1 7 1 8 P I 1 9 7 8 0 5 0 9 2 S t e v e n J S c h n e i d e H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t h r u s t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s p a c e c r a f t p r o p u l s i o n J Ac t a As t r o n a u t , 1 9 9 2 , 2 8 : 1 1 5 3 L l o y d S n e l l ,Av e r y Ne l s o n,Pa 1 M o l i a n A n o v e l l a s e r t e c h n i q u e f o r o x i d a t i o n - r e s i s t a n t c o a t i n g o f c a r b o n - c a r b o n c o m p o s i t e J C a r b o n , 2 0 0 1 , 3 9 : 9 9 1 4 Xi a n g Ch a n g s h u, Ge Yu a n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a n d t o u g h e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i r i d i u m a l l o y s f o r u l t r a -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J Ma t e r R e v : R e v , 2 0 0 9 , 2 3 ( 7 ) : 7 向长淑, 葛渊耐超高温铱合金强韧化技术研究进展E J 材 料导报: 综述篇, 2 0 0 9 , 2 3 ( 7 ) : 7 6 He a t h e r l y l L,Ge o r g e E P Gr a i n - b o u n d a r y s e g r e g a t i o n o f i mp u r i t i e s i n i r i d i u m a n d e f f e c t s o n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E J Ac t a Ma t e r , 2 0 0 1 , 4 9 : 2 8 9 7 Mc Ka me y C G,Ge o r g e E P,Le e E H I mp u r i t y e f f e c t s o n h i g h - t e mp e r a t u r e t e n s i l e d u c t i l i t y o f i r i d i u m a l l o y s a t h i g h s t r a i n r a t e J S c r i p t a Ma t e r , 2 0 0 0 , 4 2 : 9 8 Li u C T,I n o u y e H ,S c h a f f h a u s e r A CEf f e c t o f t h o r i u m a d d i t i o n s o n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I r - 0 3 p c t W a l l o y s J Me t a l l Tr a n s A, 1 9 8 1 , 1 6 : 9 9 3 9 Ya ma b e - Mi t a r a i Y,Ro Y,Ma r u k o T, e t a 1 I r - b a s e r e f r a c t o r y s u p e r a l l o y s f o r u l t r a -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s J Me t a l l Ma t e r Tr a ns A, 1 99 8, 29: 5 37 1 0 Gu Y F,Ya ma b e - M i t a r a i Y,Ha r a d a H Co mp r e s s i o n p r o - p e r t i e s o f B- d o p e d I r1 5 Nb t wo - p h a s e r e f r a c t o r y s u p e r a l l o y s L J S c r Ma t e r , 1 9 9 9 , 4 1 : 1 0 7 9 1 1 Gu Y F,Ya ma b e - M i t a r a i Y,Ha r a d a HEf f e c t s o f c a r b o n a d d i t i o n o n t h e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I r 8 5 Nb 1 5 t wo - p h a s e r e f r a c t o r y s u p e r a l l o y J Ma t e r S c i E n g A , 2 0 0 3, 3 3 9: 2 1 6 1 2 Ya ma b e - Mi t a r i Y,Ro Y,Ma r u k o T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d e p e n d e n c e o f s t r e n g t h o f I r b a s e r e f r a c t o r y s u p e r a l l o y s J I n t e r me t a l l i c s , 1 9 9 9 , 7 : 4 9 1 3 Ha g l u n d J, Fe r n a n d e z Gu i l l e r me t ,Gr i mv a l l FTh e o r y o f b o n d i n g i n t r a n s i t i o n - me t a l c a r b i d e s a n d n i t r i d e s E J P h y s Re v, 1 99 3, 4 8: 1 1 685 1 4 B e r n d G Pf r o mme r , e t a 1 Re l a x a t i o n o f c r y s t a l s wi t h t h e q u a s i n e wt o n me t h o d J J C o mp u t P h y s , 1 9 9 7 , 1 3 1 ( 1 ) : 2 3 3 1 5 He n d r i k J , M o n k h o s t ,J a me s D P a c k S p e c i a l p o i n t s f o r B r i l 一 1 o u i n - z o n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J P h y s R e v B, 1 9 7 6 , 1 3 ( 1 2 ) : 5 1 8 8 1 6 Dwi g h t A E,B e c k P ACl o s e - p a c k e d o r d e r e d s t r u c t u r e s i n b i n a r y A B 3 a l l o y s o f t r a n s i t i o n e l e me n t s J T r a n s Me t a l l S o c AI M E, 1 9 5 9, 2 1 5: 9 7 6 1 7 W a n g Ta o f e n ,Ch e n Pi n g , De n g Yo n g h e Fi r s t p r i n c i p l e s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a n d e l a s t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d s R V a l l o y s J Tr a n s N o n f e r r o u s Me t S o c C h i n a , 2 0 1 1 ( 2 1 ) : 3 8 8 1 8 Wu Z h ij i a n 。Z h a o E r j u n ,Xi a n g Ho n g p i n g C r y s t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e l a s t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u p e r h a r d I r N2 a n d I r N3 f r o m f i r s t p r i n c i p l e s J P h y s R e v B, 2 0 0 7 , 7 6 ( 5 ) : 1 1 9 P u g h S F Re l a t i o n s b e t we e n e l a s t i c mo d u l i a n d p l a s t i c p r o - p e r t i e s o f p o l y c r y s t a l l i n e p u r e me t a l s J P h i l o s Ma g , 1 9 5 4 , 4 5: 82 3 ( 责任编辑房威) 、 、 、 、 、 、 、 。 、 ( 上接 第 1 2 7页) 1 2 J o s i p a B o g n j a k ,J o g k o O z b o l t ,R o l f Ha h n P e r me a b i l i t y me a s u r e me n t o n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s t r e n g t h c o n c r e t e wi t h o u t a n d wi t h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f i b e r s a t e l e v a t e d t e mp e r a t u r e s u s i n g a n e w t e s t s e t u p J C e m C o n c r R e s , 2 0 1 3 , 5 3 : 1 0 4 1 3 Ta y e hBA,Ab uB a k a rB H,Me g a t J o h a r i M A,e t a 1 M e c h a n i c a 1 a n d p e rm e a b i l i t y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i n t e r f a c e b e t we e n n o r ma l c o n c r e t e s u b s t r a t e a n d u l t r a h i g h p e r f o r ma n c e f i b e r c o n c r e t e o v e r l a y E J C o n s t r B u i l d Ma t e r , 2 0 1 2 , 3 6 : 5 3 8 1 4 Ch e n g Yu n h o n g,Wa n g Ho n g we i ,W a n g Yu a n Te s t a n d r e s e a r c h o n p e r me a b i l i t y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J Hi g h wa y , 2 0 1 0 ( 7 ) : 1 4 2 程云虹, 王宏伟 , 王元纤维增强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研究 J 公路, 2 0 1 0 ( 7 ) : 1 4 2 1 5 Ya n P e i y u,Qi n Xi a o, e t a 1 De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d e l a y e d f o r ma t i o n o f e t t r i n g i t e i n s h r i n k a g e - c o mp e n s a t i n g ma s s i v e c o n c r e t e J J C h i n e s e C e r a m S o c , 2 0 0 0 , 2 8 ( 4 ) : 3 1 9 阎培渝, 覃 肖, 等大体积补偿收缩混凝土中钙矾石的分解 与二次生成口 硅酸盐学报, 2 0 0 0 , 2 8 ( 4 ) : 3 1 9 ( 责任编辑房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