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策略在语文阅读课堂中,高效阅读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策划与选择,要解决的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应当采用哪些阅读教学策略呢?教师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对整堂课进行整体策划,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一、激发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长久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可以促使他们专心注意、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进而形成良好的
2、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手段,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渗透于整个初中教学阶段,使学生终生受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课后让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小时等,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并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经过耳濡目染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爱读书。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形成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
3、何实现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这样教学,学生读书积累就有了目标意识,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二、多向度诵读,品读文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注重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把读与品结合起来,通过多向度的导读,将教学过程简化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研读课
4、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一篇范文,学生只有经过诵读,方能领会、涵咏得其妙处。学生在理解体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语言中,有助于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对美词佳句进行诵读,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深入领会文本的思想,方能实现有效阅读。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一文时,笔者创设了多向度朗读平台: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2人小组互读互检课文,读准字音,接着学生4人小组互读,读出诗歌的节奏、语调、语气。二是研读课文,四人小组节选最感兴趣的句段进行理解性朗读、个性化朗读。三是品读课文,精选诗歌的第二与第七节进行分角色呼应
5、式朗读,即一组呼喊,另一组应答,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特点。多向度朗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读中展示自己,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提升自己的听说与分析能力,更在读中体验了语文课的乐趣。三、发散思维训练,迁移能力生活处处即语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把学生带入文本,感受文本内涵和语言智慧,还要走出文本,发散思维,对文本进行创造、升华,才能实现对阅读主体的自我超越。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对大海的热烈向往。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童年,想象一下你最热烈想往的是什么?”在短文两篇中,作者从夏天的蝉、海
6、边的贝壳这些小生命引发思索,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生命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又如行道树一文写道:奉献是一种牺牲一种快乐,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回想一下自己奉献的经历,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还有皇帝的新装写的是一位至高无上的皇帝受到的奇耻大辱,学生就可以思考:“接下来他会采取什么行动呢?大臣、骗子、小孩会有什么结果呢?”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利用教材例子,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反思,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迁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的发展。西方谚语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课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整体策划,在教学过程中相机诱导,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研读文本,实现阅读课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