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填空.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46543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填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填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填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填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填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化生活知识体系1、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文化是_。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不是纯自然的东西);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为载体(文化不是空中楼阁)。3、文化的实质是什么?_。(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_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5、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来

2、看,文化的作用是什么?相互影响。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_,_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_。 B、_。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抵御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霸权主义都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3、;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精神武器。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文化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_。文化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民的_,影响人们的_。文化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的特点。(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_、_、_。文化的作用答题公式:文化的实质+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7、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

4、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8、针对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9、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是什么?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庆祝民族节日,_。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0、保

5、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文化遗产:_,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予以保护。) 1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1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

6、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2)文化是世界的,各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14、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态度:_。 (态度当中隐含的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交流借鉴融合、包容性)(2)原则:必须遵循_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

7、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5、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_;_;教育(A.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B.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传播的途径。(注意:前三个是主要途径)。16、大众传媒含义及特点是什么?(1)新旧传媒的关系:并存。(2)面向大众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3)大众传媒: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_,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7、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意义)(1)对我国: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

8、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现文化创新, 需要博采众长)(2)对世界:有利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18、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互相尊重,

9、求同存异,共同繁荣进步。 (3)(引进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4)(走出去)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文化交流。(6)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19、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0、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_: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10、。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_: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_: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21、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_: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_。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是维系天下华人情感的精神纽带)22、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面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_,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

11、到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3、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4)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4、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_。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

12、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_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2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包含继承与创新)(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3、,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与享用者。26、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_,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经济、政治决定文化)(2)_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_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7、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

14、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28、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什么?(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_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反作用)。文化创新引导社会实践发展;文化创新适应社会实践需要为实践服

15、务,(3)_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9、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是什么?(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30、文化创新的作用是什么?(1)_。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_。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1、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人民群众 + 错误倾向 +内容形式)(1)_,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_,这是文

16、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_,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5)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6)内容形式: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32、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原因和要求分别是什么?(1)核心内涵

17、:全民学习,终身学习。(2)必要性: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3)要求:从国家、社会角度讲: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从公民角度讲: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3、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是什么:_ 34、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35、汉字的地位和作用?汉字: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_37、中华文化如何再创辉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

18、煌,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8、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国文学艺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

19、性特点,长期处在世界的前列。(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39、如何理解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共性与个性)(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丰富色彩。(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例如:各民族既有中华文化共同的价值理念,也

20、有各自的民族风格;各民族有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春节,也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和风俗习惯) (3)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0、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_。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3)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1、中华文化与民族

21、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4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A、基本内涵:_。B、相互关系:(1)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3)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这个主题。43、如何正确认识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22、的精神支柱。(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_,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4、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与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时代特征)(2)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突出表现)4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三精一魂)+必要性+重要性)(1)中华

23、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现实需要)(4)重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

24、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46、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主心骨+优良传统+外来文化思想+时代精神+立足实践)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分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47、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问题: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多种选择。48、文化生活中有喜有忧的原因?(1)喜:_,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2)忧:_,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49、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政府角度:政府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5、文化上: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政治上: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经济上: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引导人民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企业角度:企业要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角度: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26、,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50、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需求增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5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我们的态度分别是什么?(1)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历史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这些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外部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各种不良思想(内部原因)。(2)对待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7、对待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52、什么是大众文化?(即社会主义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作用:导向和示范作用(2)地位: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54、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1)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

28、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2)怎样建设:路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紧抓住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29、的社会主义文化。56、怎样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57、文化自觉的内涵、文化自信的来源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

30、表现、两者关系?(1)文化自觉的内涵:(从自我觉醒和自觉性两方面理解)文化自觉是指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2)文化自信的来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5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

31、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59、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由四个因素决定)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60、为什么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建设?(

32、1)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有利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有利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内容建设,为体制建设,建设的立足点,为青年学生的使命)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请结合50题如何建设的答案);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

33、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青年学生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61、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人才、教育、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科技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

34、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62、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意义分别是什么?(1)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63、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怎样建设?(1)原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模范具有时代性特征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的需要。现

35、实必要性(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略)(2)如何建设:从基本要求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从道德层面讲: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从思想层面讲: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公民角度讲: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建设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建设?(1)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36、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2)原因: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多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现实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理论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影响。(重要性)(3)怎样建设:(从内涵中演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5、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是升华思想道德境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66、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公民应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1)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4)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