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手段 新课标中规定,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虽说“浅易”,对学生而言却并非易事。审视过去的文言文教学,我们通常串讲全文,以明其义,示其要旨,虽喉干舌燥,但一丝不苟,视之稳妥成功;学生抄写笔记,虽手臂酸痛、一字不漏,也视之为理所当然。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如何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求知,日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于是日渐发现学生大量的密集的活动多停留在手部简单的体力劳动和脑部机械的记忆,更多的是单纯知识的简单累积,而较难引致能力的飞跃,达于自主学习的境地。当然,类似的古代私塾教育培
2、养了一代代大家深厚的文学素养。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它广泛阅读的优点,这也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其次,不得不承认那是以单一科目学习为前提的,而且学习的年限不受限制,时间长短也很自由。对于科目众多的现代学生而言,要在两三年的教学时限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的习惯,满足时代与课改的双重要求,那教师就必得借助教材这个“中介”,帮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给教师们提出了方式方法创新,使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新任务。笔者在不断思考,反复实践中,小结出“通句-明义-咏味”这一文言文三步教学法,以期为学生能力提升和自主学习找到更高的起点与平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然,在过程中寻找方法,培养能力乃至习惯,这种站在较高立足点而设计的教学,应建立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关于预习能力,也要用相应措施加以保证,在这一点上我进行过大量探索,并写成磨刀不误砍柴工-对预习的再认识一文。那么预习作业是什么呢?首先,多渠道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其次,反复朗读课文,找出读音上的重难点;然后,译述课文,寻找标记字词句上的疑难,归纳文言文常见现象,并试着解答: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5、重点虚词,6、重难点词语;最后,想像课文中的意境或情形,体会寄寓其中的感情。这样,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