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体会 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学得到足够的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流逐步推开。 但是如今的信息技术教学过分重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忽视了学科本体特点,脱离文本, 淡化工具性, 将传统教学的“人灌”变为了“机灌” 。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 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 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有效的“整合”应用
2、模式,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 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够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当信息技术真正的走向课堂的时候, 却也出现了许多弊病。 基于此, 避免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滥用、 乱用, 使其真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才是真正的“整合”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史上的一场革命,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的一次创举。“整合”教学的课程培养目标,是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
3、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既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又促进了学科教学活动的优化和改革, 启发学生智慧, 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 激发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剥夺了许多学生的真正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知识容器。 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因而他们虽然机械地接受了知识, 但缺乏的却是亲身的体验、美好的情感和自主能力的发展。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学生, 在当今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 再用过时
4、的填鸭式方法教学已为时代所淘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 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 平时应注意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的快捷、方便、 神奇、 美妙。 也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网上搜集一些相关信息。 如在教学太阳 一课之前,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太阳的知识, 课上进行交流, 学生兴致盎然。在搜集资料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达到了“双赢” 。 这样, 引起了同学们对网络的兴趣, 他们就会产生“想上网”的念头, 从而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 激励提高, 变“文本学习”为“能力提高” 学生自主探究性
5、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现、 创意思维能力, 又能培养他们的沟通、 表达、 交流的能力。 因而, 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以达 到“解决问题”为目 的, 为了学课文而学课文, 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则有着它独特的功能,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文本知识, 同时提高了学生能力。如教学海水 这一课时, 学完了课文内容, 通过媒体零距离性, 将文中介绍的海水颜色展示在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学生既能很好的掌握文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后布置作业时, 提出这样的问题:“你
6、们还想知道海水的知识吗? 如果有兴趣的话, 可以自己去互联网上遨游一番。下节课呢, 你们将进一步了解海水。了解海水的味道,了解大海的作用! ”课文中的问题解决了, 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并且准备以比赛的形式来解决。 同学们特别感兴趣,回家以后就忙着上网查找资料。在第二节课上, 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昂, 人人发言积极踊跃, 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就这样, 同学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通过探究学习解决了课本上的问题,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新的问题, 提升了能力。 三、 相机引导, 变“学会”为“会学” 有专家说得好: 我们要给学生*, 而不是给他们干粮。教育教学形式要求新时代的教师
7、应该这样做: 为学生设立一个起点, 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 然后告诉他们到达终点时的要求, 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或方法。也就是说, 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将知识学会, 慢慢地转变为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主动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怎样进行自主阅读、 自主学习, 也就是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 。 如学习外面的世界 这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同学们进行预习, 怎么预习我没作统一要求, 只是说:“你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结果没想到上新课时,好几位同学都带来了从网上下载的关于外面的世界的图文资料, 我好惊喜同学们真的会学习了!结果, 这节课同学们借助这些资料轻松愉快、 饶有兴
8、趣地学完了这一课,并且还了解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课后我把这些资料放在班级, 同学们课下还可以再学习、再探究。 四、 信息技术引发的思考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的方便、 快捷、 高效的学习条件不可否认,但在使用时也会存在过于依赖媒体, 忽视了学科本体特点,脱离文本, 淡化工具性。 主要有以下情况: 1、 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少。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 教师有时将自己所讲内容, 不分重难点, 全部制作成一张张幻灯片, 整堂课教师、学生眼睛都集中在媒体上, 教师顺畅的上完一堂课, 然而这个媒体对学生的“学”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 夸大信息作用,淡化教材和板书。 信息技术有着直观快捷的特点, 因此有些
9、教师将教材的内容也都以媒体代替, 一节课学生并不打开课本, 一直盯在媒体上, 对文本解读不够。 其次,媒体的内容代替了教师板书, 一堂课的精华内容教师并未总结。 由于媒体有着不稳定性, 所以有时会导致学生像看动画片一样上完课, 对本课重点知识并未掌握。 3、 课件制作不能有效为教与学提供支持。 对于课件的制作有时只注重了美观, 五花八门的图片将原本呈现的教学知识掩盖, 课件中与教学无关的各种声音及闪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整堂课教学效率低。 我认为, 信息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使用不当必将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 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也才能充分体现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