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频电疗法.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634336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频电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频电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正弦电流,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干扰(或差频)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 中频电疗法基础知识 一、 中频电流理化特性: 1、 无电解作用:中频电流电流是一种正负交替变化的电流,在正半周内,离子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在负半周内,离子向相反方向移动,故无极性之分。因此电极下就不会发生酸碱反应,避免了对皮肤的化学性刺激。 2、 组织电阻明显降低:直流电的组织阻抗最高,低频电流的阻抗较高,随着频率的升高,组织的阻抗逐渐下降。中频交流电可以通过组织电容的通路,使组织总电阻明显下降。因而中频电疗可以应用较大的电流强度,可比直流电、低频电达到更深层的组织。 3、 对运动神经的综合效应:中频单个脉冲周期的刺激不能引起一次兴奋,但综合多个脉冲周期的连续作用则可引起能够传播的兴奋。这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值得指出,对感应电流已不能引起兴奋的变性神经肌肉,中频电流仍有可能引起兴奋。只要中频电流强度足够,亦可引起横纹肌强烈收缩以及提高平滑肌的张力。一般来说,中频电刺激比低频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要舒适得多。因此,中频电流可使肌肉收缩但不致引起疼痛。 4、 对感觉神经的作用:中频电流可以进入人体深处,但对皮神经和感受器却不致引起强烈的刺激。当通以阈强度中频电流时,最初只有轻微的震颤感,若强度增大时,可出现针刺感,但持续通电时此种感觉逐渐减弱。只有在电流过大时才可能出现不舒适的束缚感。 5、 对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实验证明,在人体胸部、上肢和颈部等处通以2000Hz的中频电流,开始时甲床毛细血管袢数目明显减少,但中断电流10’后却明显增加;在人体下腹部两侧通以2000Hz的中频电流,治疗后显示两侧电流量均增加50%以上。 6、 对生物膜通透性的作用:有人在实验中观察到,在正弦中频电流作用下,药物离子、分子通过活性生物膜的数量明显多于失去活性的生物膜,由此认为这可能是中频电流能扩大细胞之间的空隙或组织间隙所致,因而提高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是中频电流的又一特殊作用。 音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000—5000 (20000) H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频电疗法。常用频率2000Hz。 一、 治疗作用: (一)止痛作用:音频电流作用后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治疗后痛阈明显上升,但其镇痛效果不如脉冲中频电流,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音频电流具有调节或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因而有消炎,消肿,镇痛,促进血管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三)软化疤痕和可松解粘连:音频电流刺激瘢痕或粘连组织,使之产生震动,得到松解及软化之效应。 (四)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对慢性炎症,炎症机化,外伤后瘀血,血肿等均具有促进吸收,消散,软化作用。 (五)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音频电流作用于神经节段或反射区,可以促进汗腺、乳腺分泌,增进食欲,降低血压,对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六)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透入:通过生物实验证明,音频电流可提高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分子因浓度梯度而扩散透过生物膜。 二、 治疗方法: 1、 电极:铅板—橡胶—自粘电极。铅板或橡胶电极外需包以绒布或纱布,浸湿后放于治疗部位。电极大小视病变范围而定。放置电极注意使病灶处于两电极之间。 2、 电流强度、频率:电流强度一般以病人能耐受为准。常用频率2000Hz。 3、 治疗时间、频度、疗程:20-30’/次,1/日,10-20次/疗程。 4、注 4、 意事项: (1) 治疗前将机器旋钮拨至零位。 (2) 金属电极和夹子不得与皮肤接触,以防电击伤。 (3) 电极放置要避开心脏部位。 (4) 治疗时缓慢调节电流,并经常询问患者感觉。 (5) 治疗时不得触摸机器和接地金属。 (6) 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不宜进行音频治疗。 三、 适应症与禁忌症: 1、 适应症:瘢痕增生,粘连,肌肉劳损,扭伤,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局限性硬皮病,注射后硬结,带状疱疹后遗症肠粘连等。 2、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热,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 干扰电疗法 将两种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通过两组电极交叉地输入人体,在机体深部组织内产生一个干扰场,在干扰场中则形成一新的电流,其固有频率为两组电流的频率差,在临床上利用这种“内生”差频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又叫差频电疗交叉电流疗法)。 一、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1、 干扰电疗法中所用的正弦交流电频率在4000Hz左右,属于是频范围。由于采用了交流电,避免了电解,电极可以大为简化。由于频率较高,皮肤电阻明显下降,因此可以增大作用深度。 2、 与过去一般治疗方法不同,治疗时不是一种电流而是同时用两种电流,不是用两个电极而是四个。通过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相差100Hz的中频交流电交叉地输入人体。 3、 在四个电极下起作用的是幅度恒定的中频交流电,机体易于适应,刺激性也少。但在两路电流交叉的深处,因电学上的差拍现象产生具有显著治疗作用的0-100Hz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流。这种深处“内生”的脉冲中频电刺激是干扰电疗法最突出的特点。 4、 两组电流中,一组固定为4000Hz,另一组则在变化中,4000-4100Hz/15秒,差频100Hz,或4025-4050Hz/15秒,差频25-50Hz。或固定在4000±100Hz的任意频率。频率的变化可以避免机体适应,频率固定的目的是以便于选用不同的低频调制频率,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二、 治疗作用: 1、 镇痛:对感觉神经有抑制作用,治疗后痛阈升高,所以具有较明显的止痛作用。 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干扰电流具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且持续时间长。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干扰电治疗后毛细血管有明显扩张,皮肤温度平均升高2℃。干扰电流作用于颈、腰交感神经节处,可以引起相应肢体皮肤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强,因此可加快对渗出、水肿和血肿的吸收。 3、 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干扰电流较易为人体耐受,由于对运动神经和肌肉有刺激作用,所以可引起肌肉收缩反应。多用于周围神经损伤。 4、 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对平滑肌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干扰电流在深部组织产生的0-100Hz的差频电流可引起⑴内脏平滑肌兴奋,平滑肌活动,提高其张力,⑵改善内脏血液循环,⑶调整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对内脏下垂,习惯性便秘等平滑肌张力不足所致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5、 对植物神经的作用:在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的星状神经节上施行干扰电治疗,治疗后正常人血压无显著影响,而高血压病人无论是收缩压或舒张压均有下降。实验证明,干扰电对植物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6、 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能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 三、 治疗方法与技术: (一) 治疗方法:两组,四个电极,交叉放置。 1、 差频的选择: 100Hz 抑制交感神经,多作用于交感神经节 90-100Hz 止痛(强度达到引起肌肉收缩时,有明显的震颤感,可通过掩盖效应或兴奋粗纤维而达到止痛目的) 50-100Hz ①止痛;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③促进渗出物吸收;④缓解肌紧张 25-50Hz ①对正常骨骼肌可引起强直性收缩;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0-40Hz ①兴奋迷走神经;②扩张局部动脉;③使正常骨骼肌发生不完全性强直性收缩 1- 10Hz ①兴奋交感神经; ②正常肌肉发生单收缩; ③使失神经肌肉发生单收缩(1-2Hz); ④使平滑肌收缩(1-2Hz) 0-100Hz 作用广泛,兼具上述各种作用,但因总作用时间不长,各频率出现时间过短,针对性不强。 2、 电流强度(治疗剂量):一般在0-50mA左右,电极面积20cm2时,电流密度不宜>0.8-1mA/cm2,面积50cm2时,不宜>0.5-0.8mA/cm2,面积100cm2时,不宜>0.5-0.6mA/cm2。一般以人体感觉阈,运动阈和可以耐受的最大限度为准。如: 感觉阈下:电流表有指示,病人无感觉。调节时先增大电流到刚有感觉,然后再调小至感觉刚好消失。 感觉阈:调节电流到恰有电感(麻或颤)为止。 感觉阈上:调节电流到明显的电刺激感为止。 运动阈下:电流强度不引起肌肉收缩反应。 运动阈:电流恰好引起肌肉收缩反应。 运动阈上:电流强度能引起明显的肌肉收缩反应 耐受限:使电流加大到病人所能耐受的最大限度。 3、 治疗时间:治疗中可选用1-2种或更多的差频,一般每种1-10’不等,总治疗时间20’。 4、 操作步骤: (1)选择适当电极,衬垫用水浸湿。 (2)检查开关是否处于零位,接通电源,放置电极。 (3)电极交叉放置于病灶处 (4)根据病情选择差频,然后缓缓调节电流输出旋钮至医嘱规定要求略低处,数分钟后再调整。 (5)治疗完毕,输出旋钮归零,取下电极,关闭电源。 (6)衬垫洗净,晾干备用。 四、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差频 剂量 时间 神经炎、神经痛或其他浅组织的疼痛症状 100Hz 1-100Hz 感觉阈或感觉阈上 运动阈 10’ 10’ 颈椎病、腰椎间盘病、肩周炎 1-100Hz 20-40Hz 运动阈 运动阈 10’ 10’ 周围血液循环不良、创伤后淤血,渗出物吸收不良 20-40Hz 50-100Hz 运动阈 运动阈 10’ 10’ 废用性肌萎缩 25-50Hz 50-100Hz 重复3-4次 运动阈上 运动阈上 2’ 2’ 共20’ 锻炼失神经肌肉 1-10Hz 50-100Hz 重复3-4次 运动阈上 运动阈上 2’ 2’ 共20’ 胃下垂、习惯性便秘 0-10Hz 0-100Hz 0-100Hz 运动阈上 运动阈下 运动阈上 10’ 10’ 10 禁忌症:出血、急性化脓性感染,孕妇下腹部,心脏部位等。 调制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流是一种由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其中频电流的频率有2000Hz, 4000Hz和8000Hz三种。调制用的低频频率为1-150Hz,波形有正弦波,方波,微分波,积分波等。临床上应用这种电流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称为调制中频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是一种由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中频频率是2000-5000Hz,调制用的低频频率为1-150Hz,是一种“外生”电流。 调制方式: 1、 连续调制波:调幅波连续输出,脉冲调制法可分别输出连调方波、微分波、积分波,故称连调、 2、 断续调制波:调幅与断电交替出现 3、 间隙调制波:等幅与调幅交替出现 4、 变频调制波:频率交变的调幅波 一、 调制中频电流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1、 调制中频电流含有中频电成分,因此具有中频电的特点:减少人体电阻,使电流的作用深度较大;消除电解作用,减少电流对皮肤的刺激;发挥中频正弦电流所特有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2、 用10-150Hz的低频正弦电流调制,其目的是使中频电流具有低频的特征,可发挥低频电特有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3、 不同的波形或频率交替出现,可以克服人体对电流的适应。 4、 断调波形中,加入可调的断电时间,以使治疗失神经肌肉时,可让肌肉得到不同时间的休息,克服了干扰电流中无通电间隙或间歇过短的缺点。 5、 由于刺激强度与电流变化速度有关,改变调幅度可以改变刺激的强度。 6、 选用半波形调制中频电流,有类似间动电或直流电的作用。 二、 调制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 (一) 镇痛作用:一般认为100Hz,调幅度为50%的连调波对剧烈疼痛有较好的效果,中频治疗后即刻,痛阈明显升高,但治疗后15’即恢复到与治疗前无差异的水平。 (二) 促进血液循环:有人用频率100Hz调幅100%,通断比1:2的断调形中频电流治疗下肢Ⅱ期动脉阻塞性周围血管病,每次25’,每周三次,疗后症状明显减轻,跛行减少,小腿血管体积描记血流速度加快。调制中频电流作用后,血液循环改善是由于电流刺激引起肌肉紧张或收缩,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三) 促进淋巴回流:动物实验证明:使用间调波、变频调制波均可使淋巴管的管径比疗前增粗,说明调制中频对促进淋巴回流有较好的作用。 (四) 锻炼肌肉:断续调制波作用于肌肉,可引起正常肌肉及失神经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幅度比剧齿波电流刺激大,但对皮肤的刺激小,肌力增强,有助于预防和减轻肌萎缩和骨质疏松。 (五) 提高平肌滑张力:连调波、断调波有提高胃肠,胆囊,膀胱等内脏平滑肌张力的作用,并可增强其蠕动收缩,使其功能正常化。 (六)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作用于脊髓颈椎下段,胸椎上段对心脏呈现迷走神经作用,改善心肌供血,心电图指标好转,血压下降,对血液动力学有良好影响。还可以改善呼吸功能。作用于腰交感神经节,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七) 消炎:调制中频电流对神经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非化脓性炎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这可能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或水肿的吸收的间接效果。 三、 治疗技术与方法: (一) 仪器设备:电脑中频治疗仪。电极 (二) 操作方法: 1、 接通电源,检查机器是否正常。 2、 选择合适电极,放在病人治疗部位,紧密接触。 3、 选择合适处方,调节治疗时间,调节电流输出使之达到所需强度。 4、 治疗结束后,所有旋钮归零,取下电极。关闭电源。 四、 适应症与禁忌症 1、 适应症 (1) 骨关节病:颈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病、肱骨外上髁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等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优于间动电、超短波。 (2) 软组织疾病:肌肉扭伤,肌纤维织炎,腱鞘炎,滑囊炎,血肿机化,注射后硬结。有较好的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软化吸收的作用。其疗效比低频为好。 (3) 神经系统疾病:对脑卒中引起的中枢性瘫痪和小儿脑瘫有效。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炎或损伤引起的驰缓性瘫痪可使肌力增强,使肌肉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肌体血流图谱和肌电图谱指标好转,肌肉萎缩减轻。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头部进行连调波断调波治疗,治疗后可使头痛减轻,血管紧张度得到调节,血流改善。 (4) 消化系统疾病:连调、变调、间调波作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上腹部及背部、颈交感神经节等部位,疗后多数患者疼痛减轻,胃排空功能及胃分泌功能好转,腹部治疗适合于疼痛明显并伴有肝功能障碍者,颈交感神经节适合于龛影明显者,可使愈合加快。对慢性胆囊炎有缓解疼痛,刺激胆囊收缩,提高张力,改善运动排空功能的作用。 (5) 泌尿系统疾病:断调波和短波透热治疗尿路结石,多数患者治疗一次后疼痛减轻。通达直肠电极以半波调制中频电流导入抗生素、止痛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好于药物疗法或透热疗法。 (二)禁忌症:急性化脓性感染,出血疾患。恶性肿瘤、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