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幼儿离园环节 注重幼儿习惯培养 记中班幼儿离园活动的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离园活动是一个比较难组织的环节,孩子在离园前的情绪是一天中最兴奋的时候,特别是到幼儿园大门打开,家长来接的时候,因为家长们先后来接,使得孩子更加活跃,老师很难控制孩子的情绪,有时候难免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总感觉顾此失彼。有的幼儿比较内向,呆呆的坐着等家长来接,有的互相争抢玩具,有的在教室互相追逐。案例描述:场景一:幼儿离园前二十分钟,教师:“下面请小朋友去解小便、喝水、并把水杯放在水池里的托盘上,最后去拿好衣服回到座位上。”教师话音刚落,几十个幼儿就匆匆挤在一起上厕所、喝水、拿外套,有一部分幼儿还三三两两围在区域角里
2、玩,在老师的再三催促下才肯回座位。场景二:离园前十分钟,教师要求幼儿或趴在桌子上等家长来接,或坐的笔直等家长来接,录音机里播放着故事,但是没过多久,幼儿就开始相互说话,或者玩。教师在一边说:“小嘴巴闭闭拢”、“请安静等爸爸妈妈来接。”幼儿没有理会。场景三:离园,当家长一拥而上来到教室时,整个活动室就像炸开了锅。来接的和没来接的幼儿都站起来,来接的幼儿跟老师说再见;没有来接的幼儿或者聚集在门口焦急地等待家长的来到,或者疯狂的玩、叫、追逐、打闹。老师在一旁叫:“XX小朋友请你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安静等爸爸妈妈。”“XX小朋友不要跑,小心撞着。”并且老师不忘用眼睛瞪一下正在大叫的幼儿,提醒他小点声。场景
3、四:离园后,两个老师相互看了一下,叹了口气:“唉,怎么每次来接的时候都这么乱。”案例分析:这是前某中班离园的一个过程。场景一中,教师让幼儿一起去上洗手间,因为人数多,幼儿相互挤来挤去不仅不安全,而且看上去乱轰轰的。可能有些幼儿这个时候的心思都在区域角上,所以看到了一些幼儿在区域角里活动,但是却被教师打断,被硬拉回座位上。场景二是每个教师所希望的理想的状态,幼儿都安静的听故事、等家长来接,可是结果往往是相反的。就像场景二那样,教师不停地提醒,幼儿不听。其实在离园前让幼儿听故事或者听音乐这两种活动都不可取,因为这两种活动都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家长是有先后来接的,幼儿的思维容易被打断,一旦打断就很
4、难再继续。场景三是离园环节中最让教师头疼的环节,教师一方面要组织好幼儿的活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着实有些手忙脚乱、分身乏术。于是很自然就有了场景四,老师觉得很无奈。案例反思:离园活动有许多种形式,比如根据组织方式可分为集体式和分散式;根据内容安排可分为学习性的和游戏性的;根据来源可分为教师预设和幼儿自发的等等。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实践都已证明,离园活动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的一个窗口。很多教师在离园活动时总是手忙脚乱,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既从容地组织好幼儿有序的离园活动,为孩子们快乐的一天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又同时
5、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呢?我们该在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做些什么?又有哪些活动适宜在离园活动时组织呢?首先我们要对幼儿园离园现状进行分析。离园活动是一个比较难组织的环节,通常情况下,我们是这样做的:1.整理幼儿穿戴。虽然起床的时候我们已经整理过了,但是经过了一些活动或有些孩子行为习惯不好,往往又衣冠不整了,所以每天户外活动回教室后,我们会给孩子们整理衣裤,洗脸,做到将每个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孩子交给家长。2.回忆一天生活。现在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接到孩子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今天幼儿园做了什么?学了什么?幼儿园一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但是孩子年龄小对于这么笼统的问题常常会无言以对,所
6、以,我们会利用离园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回忆一天的生活,帮助幼儿记住一天中一些重要的内容。这也是和家长的一种间接的沟通,通过孩子更了解我们的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归纳、整理的良好思维习惯和语言的表述能力。回忆一天生活的时候我们还结合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给予孩子鼓励,提出明天的希望。3.讲故事。根据幼儿提出的要求给他们讲喜欢听的故事,有时要讲哪个故事也可由老师提出,如下次要表演哪个故事,我们就给幼儿讲那个故事,让他们先熟悉故事内容,老师讲完故事,可对好的人或事作出积极的评价,进行随机教育。在前面的案例分析中也提到了“其实在离园前让幼儿听故事或者听音乐”这两种活动都不可取,所以我们现在离园环节出了给幼
7、儿整理衣服外就剩下谈话。然而幼儿园教育纲要总则部分指出:“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可见,我们必须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离园活动的有效组织也是不容忽视。教学建议: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中班幼儿的心理活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8、他们在一项活动中的持久性、目的性和专注性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这种持久性是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与操作活动中实现的。但是常规的离园活动大多以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幼儿缺少自主性和选择性,因此,虽然教师提高音量,“苦口婆心”,还是会有些调皮、好动的幼儿依然我行我素,所以要使离园前的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如:爱护图书、玩具,不争抢玩具,这样即使时间不长,幼儿也能在丰富的活动中过得愉快,也得到发展。我们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本着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原则,对于“如何组织好离园环节”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离园活动内容趣味化。都
9、说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兴趣点就来源于对活动材料的本身吸引,孩子的专注度自然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心理需要,在安排离园活动时,我们着实考虑到这个关键要素。通常的做法有:(1)了解、挖掘幼儿的兴趣点,从日常教学活动和活动区中生成幼儿的兴趣点。(2)与季节性、流行性等事物挂钩,不间断的丰富材料,优化活动形式和内容。2.离园活动形式自主化。每周两次的离园活动以自主化的自由选择方式展开。例如区域活动在离园活动中的开放;桌面游戏自主化的选择。例如:第一组为精细动作;第二组为手工活动;第三组为建构游戏;第四组为阅读活动;第五组为益智游戏。这样孩子的选择点多,参与热情也随之递增,同时要求孩子回
10、家前把自己玩过、用过的东西归还原处,也有利于幼儿整理、收拾,遵守游戏规则等良好习惯的养成。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适时选择,有时候还能起到强化的作用。具体的策略:1.教师引导式的展示活动。除了让幼儿回忆并展示自己在集体活动中所学习到的内容之外,重点是要展示教师通过观察后发现的一日活动中部分幼儿表现良好的方面,创设简单的场景,进行情景重现,向其他幼儿展示遇到类似的情况,如何做会更好。例如:一次午餐后,用完餐后的幼儿纷纷拿来抹布整理自己的桌面。一幼儿整理完自己的桌面后,主动将邻桌幼儿的桌面也整理干净。教师就这一行为,在离园时,将其情景再现,让幼儿明白讲卫生时不只是管好自己,还可以帮助别人。2.
11、区角活动。向幼儿开放班级的图书角、美工角、益智区等,美工角摆放一些作画的工具和材料,幼儿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制作活动,如:画画、捏泥等。图书角中的各种图书,幼儿可自由拿取阅读,培养幼儿按顺序一页一页翻阅图书的习惯。益智区投放飞行棋、走迷宫等让幼儿自主结伴分享游戏。同时要求幼儿回家前,把自己看过的书、玩过的物品整理好并放回原处,以培养幼儿整理东西的良好习惯。3.同伴合作式的规则游戏。幼儿自由结伴,以桌面游戏为主进行。这些游戏既可以增长幼儿的学识,更能让幼儿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进行游戏的乐趣,也学习如何正确地与同伴交往。我们进行的游戏主要有:接龙卡片(数字接龙、长短接龙、高矮接龙、数物接龙);拼图游戏;
12、锻炼应变能力的手口协调活动(数数击掌、手指游戏)。4.设立图书分享日和玩具分享日。玩幼儿自带的玩具,允许幼儿把家里心仪的玩具、图书带到班上,放在教室专门安排的一个地方。在离园前的活动中,幼儿可互相交换各自的物品,这样既能丰富活动内容,又能增进幼儿间的友情,也使幼儿体验到同伴之间分享、合作的乐趣。6.进行个别教育和指导。平时幼儿大都是集体活动、个别教育工作往往难落到实处,我们可以利用离园前这段时间,找个别幼儿谈心,进指导教育,这样既不会耽误大多数幼儿的时间,也保护了个别幼儿的自尊心,同时也利用离园前这段时间,组织智力较差的幼儿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能和其他幼儿一样和谐发展。如果
13、剩下的孩子不多时,坐下来和他们聊聊天,与他们做近距离的接触,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和老师有单独接触的机会,了解孩子更多的事情和想法;另一方面,又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感受他们纯洁的心灵!丰富多彩的离园活动会让孩子更加喜欢这个时间段,有事可做的孩子不会“疯跑”,井然有序的活动会让家长有更好的印象。所谓“有始有终”,离园活动也是如此吧!离园前的活动是琐碎、繁杂的,是一日活动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也是孩子从整个一日活动的完美的谢幕,特殊在这个谢幕是家长天天看到的,家长的口碑很多都是在实践的操作中,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慢慢建立起来的,所以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地调整、改进。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得俗一点让孩子开开心心回家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离园活动中让幼儿不是感觉在等爸爸妈妈来接,更不是老师在管着他们,而是快乐中和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