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体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pdf

上传人:et****ng 文档编号:56336 上传时间:2021-06-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体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体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 1 3 2 建 筑 技 术 Ar c h i t e c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v 第4 6卷第 1 2期 2 0 1 5年 1 2月 V_0 l _4 6 No 1 2 De c 2 01 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体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胡韦楠 (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2 1 3 0 0 2 ,江苏常州 )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近年来在沿海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经常出现桩体上浮 现象。通过工程实例 ,针对现场已挖好的土方、已完成的支护,采用静压机进行复打有一定的适用难度,因 此决定采用锤击机进行复打,结果显示复打后的桩承载力及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在楼层较高桩间距较密, 且上层存在较厚饱和粘土层的情况下,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尤其应该f真重,施工时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预 防桩基上浮。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体上浮 ;锤击机复打 中图分类号 :T u 7 5 3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0 4 7 2 6 ( 2 0 1 5 ) 1 2 1 1 3 2 0 3 ANAI fYS I S AND TREATM ENT PRES TRESS ED M EASURES FoR FLoATI NG oF CoNCRETE PI LE HU W ei - n an ( C h a n g z h o u Ci t y P l a n n i n g a n d D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2 1 3 0 0 2 ,C h a n g z h o u,J i a n g s u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p r e s t r e s s e d c o nc r e t e t u b e p i l e wa s wi d e l y u s e d i n c o a s t a l a r e a Bu t p i l e b o d y fl o a t i n g p r o b l e m wa s o f t e n d e t e c t e d I n p r a c t i c a l p r o j e c t , c o mp l e t e d e a r t h wo r k e x c a v a t i o n a n d s u p p o r t c a u s e d c e r t a i n d i f fic u l t i e s f o r r e t a p p i n g b y s t a t i c p i l e p r e s s i n g ma c hi n e Th e r e f o r e ,s t a mp i n g ma c h i n e wa s a d o p t e d a nd i t wa s p r o v e d t h a t t h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a n d s e di me n t a t i o n o f pi l e s a t i s f y t he s p e c i fic a t i o n r e q u i r e me n t s At t e n t i o n s h a l l b e p a i d t o t h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r e s t r e s s e d c o n c r e t e t u be p i l e , e s p e c i a l l y wh e n t h e b u i l d i n g i s h i g h , s p a c i n g a mo n g p i l e i s d e ns e a nd t h e r e i s t h i c k s a t u r a t e d c l a y l a y e r o n t h e pi l e Ke y wo r ds : pr e s t r e s s e d c o n c r e t e p i l e ; p i l e fl o a t i n g ; r e t a p pi n g b y s t a mp i n g ma c hi n e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简单,工期短 ,综合 造价低,可在工厂大批量制作, 桩身质量易保证,有 一 定的耐腐蚀能力和较高的单桩承载力,所以近年在 珠江三角洲和江浙沪一带得到广泛应用 ; 但在使用过 程中,发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出现了一些问题 I2 】 , 其中桩体上浮更为常见。 1 工程概况 苏南地区某工程共 1 8 栋剪力墙结构住宅,其中 1 8 号住宅 1 7 层 ,9号及 1 3 1 5号和 l 8 号住宅为 2 4层 ,1 01 2号 、1 61 7号住宅为 2 7 层 ( 图 1 )。 场地条件从上到下依次为 1 粉质粘土, 2 粉 质粘土, 3 粉质粘土, 4 粉质粘土, 5 粉质粘 土 ( 表 1 )。 本 工程 采 用 H K F Z先 张法 预应 力高强 混 凝 土 空 心 方 桩,A B型 桩,1 8 号 住 宅 桩 截 面 为 4 5 0 ra m 4 5 0 m m,单桩受压承载力极限值 3 0 0 0 k N; 9 1 8 号住宅桩截面为 5 0 0 m m X 5 0 0 m m,单桩受压 承载力极限值 3 8 0 0 k N,桩长 2 0 3 0 m, 桩间距平均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9 - 2 3 作者简介: 胡韦楠 ( 1 9 8 3 一 ) , 男, 江苏常州人, 工程师, e - m a i l :2 4 7 6 5 9 8 7 q q t o m 。 号 l o9 笛 洳 7 粤 一 县 洳洳 嘟 图 1 地块平面图 表 1 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艮 倾 蛆 力 岩土名称 岩土状态 平均厚度A n l d ) a 1 粉黜 可塑 一 硬塑 7 4 l O( 局部缺失) 2 粉质粘土 可塑 软塑 5 8 4 3 粉质粘土 硬塑 9 4 1 0 4 粉觥 可塑 软塑 6 O 1 2( 局部缺失) 5 粉质粘土 硬塑 9 8 2 0 以上 4 d( d 为桩边长 ),最小桩间距 3 5 d ,以 3 或 5 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静压法施工。各楼号桩 2 0 1 5 年 1 2月 胡韦楠: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体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1 1 3 3 基概况见表 2 。 表 2 各楼号桩基概况 楼号 桩截面 m m 总桩数 桩长 m 最小桩间距 m l 4 5 04 5 0 8 9 3 0 1 7 2 4 5 045 0 1 9 3 2 l 1 7 3 4 5 04 5 0 1 9 3 2 0 1 7 4 4 5 04 5 0 1 7 6 2 3 1 7 5 4 5 045 0 1 9 3 2 O 1 7 6 4 5 045 0 1 9 3 2 O 1 7 7 4 5 04 5 0 8 9 2 3 1 7 8 4 5 0 4 5 0 1 7 6 2 5 1 7 9 5 0 0 5 0 0 2 0 3 2l 1 8 l 0 5 0 05 0 0 1 1 9 21 1 8 l 1 5 0 05 0 0 l 1 l 2 3 1 - 8 l 2 5 0 0 5 0 0 1 l l 2 2 1 8 1 3 5 0 05 0 0 1 0 5 2O 1 8 1 4 5 0 05 0 0 1 O 5 2 O 1 - 8 1 5 5 0 0 x 5 0 0 2 0 6 2l 1 8 l 6 5 0 05 0 0 2 7 9 22 1 8 1 7 5 0 05 0 0 2 7 9 21 I 8 1 8 5 0 05 0 0 2 2 2 2 0 1 8 本工程开工时就发现压桩力较大,沉桩困难。随 着桩基施工进行, 用肉眼即明显发现场地中部土体有 隆起,测量部分桩顶标高后发现桩体已发生上浮。 由于本工程桩顶标高在地面以下 4 m左右 , 无法 进行大面积测量,因此在土方开挖后对桩顶标高进行 全面复测,结果显示场地中北部 9 、1 0 、1 6 、1 7 、1 8 号住宅大部分桩存在上浮现象。 以 9号住宅为例,图 2中 +表示桩顶标高比 原标高上升 ,单位为 m m。从图中可看出,桩顶标 高上升为普遍情况 ,大部分桩顶标高比原标高上浮 1 0 3 0 0 mm不等,最大上浮量达 3 1 0 mm。上浮桩 分布没有特殊规律 ,应判定为整个场地土体受到挤 压上浮。 1 0 ,1 6 ,1 7 ,1 8 号住宅桩体上浮分布情况与 9 号住宅类似 ,上浮量均为 1 O 3 0 0 tur n不等 。 由于施工时桩顶标高控制并非十分精确 ,该标高 仅有参考价值,需进行更进一步检测。桩基施工完成 后按桩基静载荷试验要求 , 对上浮桩基进行了抽检。 试验结果显示,桩基在未达到设计抗压承载力极限值 的情况下,Q 曲线出现陡降段,沉降超过规范 3 要求。按规范标准,该桩判定为不合格,存在安全隐 患 ,这结果也证明桩基确实发生了上浮。 2 上浮原 因分析 经分析,认为管桩上浮是挤土效应造成的。管桩 属挤土桩,在渗透幽 艮 低的软土中连续沉桩会产生很 高的超孔隙水压力且无法消散,造成地基隆起,使沉 桩困难和桩体上浮。一段时间后,待超孔隙水压力逐 渐消散才能继续沉桩,直至地基中由于沉桩引起的超 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 挤土效应对已施打桩的影响表现为桩身倾斜及 上浮,多发生在桩间距较密且上层存在较厚粘土层的 地区。本工程上层存在较厚的 1 粉质粘土,上浮主 要发生在场地中北部且楼层较高、桩间距较密的 9 , 1 0 ,1 6 ,l 7 ,l 8 号住宅。而场地南部的 18 号住 宅楼层略低,桩间距相对较疏,且局部场地缺少 1 粉质粘土层, 故未出现桩基上浮问题,这一结果与分 析一致 。 既成桩桩侧土体在相邻桩打入时受挤压变形发生 位移,由于桩和下部土体对其的约束强于上部土体对 其的约束而向上浮起 , 从而在桩和桩侧土间产生桩侧 摩阻力,引起桩身上浮,使桩及桩侧土在一个新的位 置上获得平衡。由于桩体上浮 , 桩端与桩端土间的压 应力变小,当上浮较大时两者脱离接触,使桩端承载 力消失。 由于桩的承载力由桩端承载力和桩1页 峥戡 力两大 部分构成,桩上浮会引起桩端阻力减少,从而改变桩 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在桩承载力中所占比例,对不同类 +1 3 0- i u i : m 一 嚣 Iv,in 。+瑟 笺 鞣 毳 蓦 辩 麓 霉。 图2 9 号房桩位及桩基上浮量示意 建筑技术 第 4 6卷第 1 2期 型的桩承载力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摩擦端承桩和端承摩擦桩而言,随桩顶荷载 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会发生 变化。当荷载较小时,主要由桩侧摩阻力起作用; 当桩顶荷载增大到一定数值时 ,桩端产生位移挤压 桩端土,桩端阻力的作用才开始起明显作用。若桩 体上浮, 桩端与桩端土脱离接触, 甚至出现一段间隙, 桩将在这一荷载作用下持续下滑 ,直到桩端和桩端 土再次接触为止。若桩体上浮过大,则桩体总沉降 量将超过规范限值 ,这也就是静载荷试验沉降量超 过规范要求的原因。 施工顺序对桩体上浮也有明显影响。本工程最 先开工的是场地北侧的 1 5 ,1 6 ,1 7 ,1 8 号住宅 ,然 后是 9 ,1 0 ,1 3 ,1 4 号住宅,再后是 1 8 号住宅, 而场地中间的 1 l ,1 2号住宅因其他原因,是最后开 始桩基施工的。 土方开挖后桩顶标高复测结果显示, 上浮较严重的是最先施工的 9 ,1 0 ,1 6 ,1 7 ,1 8 号 住宅,而最后施工桩基的 1 1 ,1 2 号住宅虽位于场地 中央,但上浮现象并非十分严重。这是因为后施工 的桩对先施工的桩有挤土作用,而最后施工的桩受 到其他桩的挤压相对不那么严重,所以上浮量也相 对较小。值得一提的是,虽然 1 1 ,1 2 号住宅上浮现 象不严重,但由于是最后施工,整个场地的土体都 被挤密,造成压桩力非常大,给这两栋住宅楼的桩 基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3 处理措施 许多工程实例 表明,对上浮的桩进行复打是 有效的处理方法,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对 上浮的 9 ,1 0 、1 6 、1 7 、1 8 号住宅楼所有桩进行全 面复打 。 针对现场已挖除的土方及已完成的支护 ,采用静 压机进行复打有一定难度,因此决定采用锤击棚进行 复打, 锤击桩按规范进行,复打从中部的桩开始依次 复打。控制最后 1 0 击沉降量小于 5 0 m m方可停止复 打。 复打后的桩均有下沉,最大下沉量达 1 5 5 in l n , 最小下沉量为 5 m m,大部分在 2 0 6 0 m m之间。所 有住宅楼的桩复打后下沉量统计见表 3 。 全部桩复打完成后, 选取沉降量较大、适中、较 小的桩分别进行静载荷试验,结果显示复打后的桩承 载力及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证明复打对处理桩基上 浮问题是有效的。 表 3复打下沉量统计 复打下沉量 m m ( 根数 占总桩数百分比) 楼号 总桩数 0 2 0 2 O 6 0 6 0 1 0 0 1 0 0以上 9 2 0 3 8 5 ( 4 2 ) 9 4 ( 4 6 ) 2 0 ( 1 0 ) 4 ( 2 ) 1 0 l 1 9 5 9 ( 4 9 1 3 4 ( 2 9 ) 1 4 ( 1 2 ) 1 2 ( 1 0 ) 1 6 2 7 9 1 0 8 ( 3 9 ) 1 4 1 ( 5 0 ) 1 9 ( 7 、 1 1 ( 4 o 0 ) l 7 2 7 9 1 0 1 ( 3 6 ) 1 4 4 ( 5 2 1 2 1 ( 8 1 3 ( 5 1 1 8 2 2 2 9 4( 4 2 ) 1 1 9( 5 4 ) 6( 3 ) 3( 1 ) 总计 l 1 O 2 4 4 7( 4 1 ) 5 3 2( 4 8 ) 8 0( 7 ) 4 3( 4 ) 4 预 防措施 桩基上浮是由挤土效应造成的,预防桩基上浮应 从减轻挤土效应人手。为减轻乃至避免出现桩基上浮 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 1 ) 加大桩的中心距。不少工程实践表明, 现行 规定的 3 a ( a 为桩径 ) 偏小,宜加大到 4 d 甚至 5 d 。 尤其是采用方桩时,不宜简单的把 d 取为桩边长,而 应按方桩的截面等面积代换为圆桩的直径, 从而控制 桩间距。 ( 2 ) 设置应力释放孔,减轻挤土效应,减少土 体的位移和隆起。 ( 3)采取引孔沉桩 ,以减少 沉桩 的排 土量 ,减 轻挤土效应。 ( 4) 降低地下水位和改善地基土的排水特性, 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 降低打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 ( 5 ) 合理制定打桩顺序和控制打桩速度, 遵循“ 从 中间开始 ,先密后疏,先长后短”的原则,并严格 控制每 目沉桩数量。 ( 6 ) 在地质条件不适宜采用预制桩的地方,应 尽量采用非挤土桩。 5 结束语 尽管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有很多优点, 但在工程应 用中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桩型。在楼层较高、桩间 距较密,且上层存在较厚饱和粘土层的情况下,使用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尤其应该嗔重,施工时应采取措施 预防桩基上浮。 参考文献 1 徐新跃 预应力管桩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J 建筑技术,2 0 0 3 , 3 4( 3): 1 8 7 1 8 9 【 2 壬昆伟 超长 P H C管桩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 【 J 建筑技术 2 0 1 4 4 5( 4): 3 2 4 3 2 5 3 J G 9 4 -2 0 1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s 【 4 】 J G J 3 2 O 1 O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 s 】 5 1 G B 5 0 0 0 7 -2 0 1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