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结合”和“两融合”教学策略的构想2009-11-05 14:34:12|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语文有效性教学及教育操作学的研究金顺小学 倪学成 电话:13882997234针对当前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趋势及由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日趋变异化、复杂化和新生化的特点,结合我平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我特为语文有效性教学设计了“多用三结合,巧用两融合;丰富语文学习 ,优化语文教学”的策略。语文的“三结合”教育是指“学校主导,家庭辅导,社会诱导”的社会化教育模态;“两融和”教育是指“学习中正确生活,生活中有效学习”的综合化教育模态。“三结合”教育要求我们做到“学校主动实效,家庭同步有效,
2、社会正效匹配”的要求;“两融和”教育要求我们实现“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全面学习;正确生活,有序生活,开放生活;二者兼顾,相容相生,互促互用”的态势。这两种教育教学方法不仅能减轻学校及教师的劳动强度,还能大幅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缓解师与生、教与学的畸向发展或互动矛盾;这两种教育教学方法不仅能在学习中推动学生语文素养与社会现实及学生实际匹配的有效生成和同步开发,还能在生活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入建构,进而推动学生三维素养的正态生成,从而弱化乃至消除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生活实际之间的“剪刀差效应”;这两种教育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地调动家庭与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强化学校、家庭、
3、社会的相互支持、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全民化、同步化发展,进而从根本上建构学校教育应对社会急剧转型及由此而导致学生心理日趋变异化、复杂化和新生化态势的功能,由此而有效地融和学校教学与家庭辅导、教书育人与学生成才、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到:1、在课堂学习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建构;丰富并优化学生的语文积累,陶冶并激发学生的语文情趣,生成并建构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三结合”教育和“两融和”教育提供基础性建构元素。2、在校外交流上,应注意吸收家庭、社会及其他邻接个体、群体、事态的正态
4、教育元素,建构学生个体相应的素养基质、再生内涵和发展结构,并同步整合课堂学习的语文积累、语文情趣、语文素养。为“三结合”教育和“两融和”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功能性动力。3、在学生发展上,应注意调控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功能态势与结构层次,以此推动学生生成多态势的、多维向的功能性亲和力,养成多层次、多组合的结构性亲和力;为“三结合”教育和“两融和”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结构性动力。4、在课外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地域分布引导学生自主结合,形成“自主+互动”的功能群体;同时,教师要引导功能群体的结构和运作规则,有效生成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的功能结构;教师要指导功能群体的日常运作、功能完善和
5、规则优化,并同步强化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融合效能;为“三结合”教育和“两融和”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操作架构。5、在三方结合上,要召开家长会议,明确“三结合”教育和“两融和”教育的教育意义,共商“三结合”教育和“两融和”教育的引导、监管和帮扶,形成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和常态化的实施规范,并推动“自主+互动”型功能群体的生活化运作。为“三结合”教育和“两融和”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运作动力。6、在实施过程中,要通过三方结合的引导、监管和帮扶同步建构学生及其功能群体“学习中正确生活,生活中有效学习”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用以规范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防止流于形式,防止无效融合,由此而激发“三结合”的作用,有效推动“两融和”教育的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在推动“三结合”教育和“两融和”教育时,应着眼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面,并紧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两个维度,广纳素养,生成未有;链接生活,服务社会;三方互动,共促发展;两维结合,学用相济;由此而实现“由内收而至内化,由内化而至内生”的发展过程,从而培育出最具生存力和发展力的“未来社会人”。 撰 稿: 倪 学 成 版权所有人: 倪 学 成 时 间: 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