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家乡美食诗文.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31254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60.03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美食诗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家乡美食诗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海美食故事诗文集 “食之文”小组整理 组长: 组员: 海神仙恩施长街蛏  古时,什么叫蛏,人们不知道。很早以前,长街一带一片汪洋大海,靠海边的渔民对海里的渔业知识什么都不懂,只是一天到晚  鱼捕捞为生,生活过得不怎么好。相传,有一位海神仙路过长街,渔民非常热情好客,感动了这位海神仙。于是,海神仙就在长街住下来,天长日久,海神仙深感这里的渔民勤劳俭朴、善良殷实。海神仙就恩施于长街渔民。对他们说,当我死后,用席子把我裹起来,抛到海涂里去。长街渔民老实照办。第二天潮水退了,海涂上排满了许许多多一只只如似的“席卷筒”,外面包着薄薄的月牙子壳,里面一身白肉,壳子的一头露出两根管子,真像两条腿;另一头露出像似一个舌头。渔民见到后,很奇怪,是否海神仙变的呀!于是就把这东西叫做“圣”。圣因生在海里,后来,人们又在左边注上虫字,才成为现在的蛏了。 冯唐英教民养蛎 西店位于象山港畔,阆风山脉下游,港湾曲折,错落有致,沿海有十几里长的海岸线,分布着十来个村庄。山脉间有大小21条溪流,淙淙的溪水常年不停地流向港湾,港水咸淡适宜,养分丰富。暴雨天,山洪把大量的沙石冲向港湾;涨潮时,潮水又把海泥涂淤积一起,双并夹击,年长日久,大自然的造化,这里的海形成了平坦宽阔的滩涂,沙石成堆,泥涂肥沃。    人们南过奉化境,北跨杨梅岭,西上铁场岭,这片宽阔的海滩涂就会跃然在你的眼帘里。更令人惊喜的是,宽阔的海滩涂上,屹立着两座亭亭玉立的小山墩。相传,是一位神仙为百姓造福,围堵象山港的狮子口时,落下两块泥巴,从而形成两座小山墩。后来,人们把这孪生姐妹的小山墩,美称为双山。双山岛屿各三四十米方圆,二十来米高,两山相距数十米,珠璧双联,风姿独特。   自古以来,双山的形体与景色,随着潮涨潮落变化无穷。涨潮时,一片汪洋把风姿绰约的双山悬浮在大海之中,酷似一只大盆景,令人陶醉。到了烟雨蒙蒙的天气,更让人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潮水退了,双山就露出了底脚,山体与海滩涂连在一起,人们可以直上直下,看起来是两只小山墩。它的作用可大了,有了这两只小山墩,挡住潮水的冲击,海滩涂的淤积也就更快了,双山的山体岩石和海滩涂成了牡蛎繁殖生长的天然理想的胜地。岩边、石头上处处牡蛎盛生,一簇簇的蛎壳成堆,西店简直是牡蛎滋生的世界。   牡蛎的产生,民间还有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东海龙宫有位宫女,偷偷出门,四处飘游。一天,她来到了象山港尾,看到了这里的山水景色迷人。这位宫女化作村姑,在双山的岩石上玩耍,正当兴趣盎然时,不留心,她的乳汁喷洒在海岩石上,后来,岩石凝结成牡蛎。人们把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的牡蛎肉,称之为“海仙奶”。旧时,人们看见牡蛎觉得很稀奇,双手一掰,一不小心,皮破血流,疼痛得很,对野生牡蛎不敢去触碰它。    南宋末年,有个进士姓冯名唐英,先世河间人,祖先均系宋室臣将,挈眷护从宋高宗赵构南渡,流离浙东,随遇而安。三十五岁的冯唐英得了科举进士榜,中试后,适遇乱世,南宋覆灭,报国无门,只好流离隐避海隅弹丸之地的西店石孔头。冯唐英在这荒僻的象山港畔生活,亲眼目睹这里宽阔的滩涂上生长着一簇簇的牡蛎,无人问津。他想何不教民众开采野生牡蛎,聚石养蛎?    经过冯唐英风餐露宿,顶风冒雨,不厌其烦地教诲,西店沿海的石孔头、团  、铁江等十来个村的村民深深感动,都纷纷下海采挖牡蛎,养殖牡蛎。春整滩,夏抛石,秋翻苗,冬收获,三年轮作,坚持不懈,牡蛎养殖业越来越兴旺。西店的人工养殖牡蛎,不仅体大肉肥,而且精卵肥发,极大地丰富了象山港的水产资源,养殖牡蛎也就成了西店沿海各村的一大产业。村民们不忘进士冯唐英的恩德,把他视作养蛎之父。冯唐英去世后,人们在冯唐英住地立碑,以作永远纪念。据光绪《宁海县志》记载:“物竞天择,宋冯进士唐英,教民养蛎,使牡蛎由野生驯化成养蛎,至今犹利赖云。”   霞客饼的传说 原来在四百年前有个叫“徐霞客”的大旅行家,走南闯北,从宁海开篇,首宿梁皇驿。他以为路上人烟稀少,要驿丞给他准备点干粮。 当时,前童一带的麦饼很厚,冷了就咬不动。徐霞客得知后,叫贴薄一点。好客的梁皇街妇女争相做麦饼,一口锅贴不及,就一擂再擂,越擂越薄。贴后一尝,觉得比先前好吃。于是就做成现在这样的薄饼。 近有学者听了上面的故事后,提议改名“霞客饼”,以纪念这位旅游大师。 凫溪香鱼成贡品 250多年前的一个清风明月的仲夏孟秋夜,悠游江南的乾隆来到了宁海凫溪畔。是夜,装扮成商贾的乾隆及其一随从借宿凫溪畔一寺庙。正欲整装休寝之际,乾隆忽闻一阵异香,久鼻端而不散,遂“闻得香而特循,后入名家”,乃知香味之源—原来是几位村夫在烤一种小鱼。在尝过了这一被村民称作“皇帝老子也吃不到”的小鱼之后,乾隆对其味赞不绝口,回去之后即传旨把它列为贡品。 关于前童三宝 称为前童三宝的东西,是我们不但耳熟能详,且时常食用的,记得瞿秋白先生那篇有名的遗言《多余的话》就以下面这句话作结: 中国的豆腐是好吃的,世界第一。 文革中它被作为反面教材拿出来供大家批判,遂记住了这个经典的句子。 那时候,可以给老百姓读的文章,也就数鲁迅先生的还有意思。 在瞿秋白先生这个句子中,我得以闻到一点鲁迅的味道,那时候并不知道两人是莫逆之交。为什么在来日无多的时候,他要费心来赞颂豆腐? 文章当然是允许乃至需要闲笔的,但以什么话来作闲笔,仍然反映一个人的趣味及志向。 瞿先生欣赏豆腐,是因为他更喜欢那种朴素、平常的生活。虽然命运让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到了诀别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回眸这样的日子。 这就要说到前童人。这个在此地栖居、绵延七百余年的旺族,正如讲解员所言,小小的村子,其经历却并不平凡,不乏大起大落,每到关键时刻,往往与中国历史的进程紧密关联。譬如以“台州式的硬气”(鲁迅语)著称的方孝孺,就曾两次来这里讲学授教,当他因拒绝为燕王朱棣起草诏书而被株连十族时,前童的门生也因此罹难。又譬如1907年即加入光复会的童保喧,是前童人深度介入现代史的一个标志,辛亥革命时,他率军收复杭州,担任浙江临时都督,深得孙中山先生器重,却不幸早亡。 对于历史这道大餐而言,这些都并非闲笔,而是可歌可泣,让人永远铬记在胸的浓烈篇章。 那么,又是什么样的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前童人? 我以为,正是被称作三宝的“豆腐、香干、芯腐(近似通常所说的油豆腐)”中所蕴含着的淡泊、中正与一丝不苟。如此朴素的食品能做出名气,当然是有原因的。 据说前童所产黄豆与别处不同,个儿特别小,用来磨浆十分适宜,加上洁浄的水源和精致的工艺,乃把平常食品做出了名气。 在镇政府面前的那家不起眼的饭店就餐时吃到了前童三宝,果然味道不俗。豆腐有冷伴和烩制两种做法,芯腐是油里炸出来的,香干则作为配料放在菜里,均好吃。同行的美食家东坡无肉先生大加赞赏。 世上最好的东西(不止食品一道),往往生性平和,也惟此,才能留存久远,像传统国学、不少宗教都是这样的东西。 建议当地主人稍改瞿秋白先生名言两个字,作为此地旅游的广告语: 前童的豆腐是好吃的,世界第一。 这样说,尽管没有和全世界的豆腐(尤其是日本豆腐)认真比较过,大体是不错的。更多地方,豆腐制作早已工业化,城里人,谁还见过传统的做豆腐? 所以又有人提出可以推出一种旅游项目,请客人一起来参预豆腐的制作过程,磨豆腐其实也是磨人,现代人太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变得更沉静、更坚实。 前童的宝贵遗产还有祖先留下的老房子,同样沉静与坚实。我们在村里逛了许久,尤其是建筑上的石雕,让人感觉美不胜收。 商品经济兴盛,秉承古训的前童人未能领潮流之先,却因此把味道浓浓的老建筑与古文化保留下来,现在这些都成了巨大的财富。 难道这不是命运对他们的最大褒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