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德教育无处不在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此话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教学之中。”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应该在重视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 挖掘文本,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达成道德教育。文本
2、如矿藏,只要我们充分地去挖掘,就可以挖到金子。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两位教师都上悲壮的一幕这一课的课堂实录。其中一位教师抓住文中的一些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主人公在生命最后的几十分钟里首先想到的是汇报工作,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而另一位教师则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文中的主人公在生命最后的几十分钟里首先想到的是工作,使学生体会到这是因为他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这两堂课的效果是不同的。由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哪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好,德育渗透得更好。上述第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没有太大的作用,学生只能感到文中主人公不顾自己生命、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觉得这个伟大的人物实在
3、太高尚了,离自己太远了,自己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对学生来说太空洞了。文中的主人公变成了“神”,脱离了现实。而第二位教师则把“神”变成了“人”,把文中的主人公拉进了现实,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也可以做到,这就渗透了对学生责任心的教育。 德育要渗透各个环节 德育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必须时时抓、反复抓,即使是在一堂课中,每个环节都应注意渗透德育。首先是导入语。导入语是一节课的开始,如果导入语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去认真阅读、细微体会,这样的渗透才是有价值的,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其次是阅读教学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情激情,借助语文教师表现出的鲜明的爱憎情感去影
4、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与教师的思想产生共鸣,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课文中的思想内容,有时是通过其中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来学习。例如珍珠鸟这一课,我们就可以抓住重点句子“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展开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的道理,尊重对方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些温柔的色彩。 我们还可以利用表演活动渗透德育。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一课时,很多教师都选择了分角色表演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要能够很好地做到分角色表演,不但要熟记课文内容,而且还要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5、,细心地揣摩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变化等。在分角色表演活动中,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深刻地体会到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大公无私,廉颇的知错就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 再次是拓展活动。“学以致用”,德育的目的不是只让学生懂得道理,而是以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真正懂道理的人。因此,我们在拓展活动中注意联系实际,把德育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在学习口语交际学采访时,我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学会采访,并提醒学生使用文明用语,设计一些简单的采访提纲。采访活动结束后,我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运用礼貌用语的好处。我首先采访了在表演活动中被采访的同学:你听到礼貌的语言时,内心有什么
6、样的感受?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听到别人对你没有礼貌的话语时,内心又是什么感受?两相对比,你想说什么?你有没有对别人说过不礼貌的、伤害的话?通过这一拓展活动,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文明礼貌用语的好处,很多同学逐渐地改掉了陋习。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借助语文课本,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渗透德育,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语文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它不仅反映出教师的师德水平,更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认真地从教材中挖掘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因素、在语文课堂中注意渗透德育外,还要注意自身的影响因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如果教师自身师德水平不高,只会说不会做,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口是心非,那么教师就会失去威信,说教就会失去应有的“信度”。这看起来似乎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但却是任何教育方法所无可企及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造就出品德优良的学生。 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作为教师,在进行各学科教学的同时应渗透德育,使我们的学生不仅成才,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