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1B【解析】在校园文化中,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制度文化。2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2C【解析】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3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教学计划D培养
2、目标3C【解析】教学计划是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洛克4A【解析】夸美纽斯奠定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5学科专家的建议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A教育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5C【解析】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发展趋势、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非常熟悉,所以他们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6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A学习动机B学习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内容6A【解析】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学习动机,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7制约课程
3、改革的三大因素是()。A政治、经济、文化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C社会、知识、儿童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7C【解析】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8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A升华性问题B突出道德争端C澄清与总结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8B【解析】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1)突出道德争端;(2)询问“为什么”的问题;(3)使情境复杂化。9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是()。A小学教育B初中教育C高中教育D大学教育9B【解析】教育的不同阶段中,初中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10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
4、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的领导方式。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10D【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和教学成绩挂钩,导致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运用比较多。11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A人文主义教育学B存在主义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要素主义教育学11C【解析】杜威主张教育应为当下的生活服务,要“在做中学”,所以他的思想被认为是实用主义的。12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2A【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
5、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3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3C【解析】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1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14B【解析】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的近代学制,使中国近代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所以是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15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A自然B社会C实践D现实15B【解
6、析】学生是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发展的烙印。16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A思维能力的培养B创新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实践能力的培养16B【解析】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17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17C【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18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有极大的关系。A设计B安排C认识D设想18B【解析】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19在全面
7、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19A【解析】德育是各育的方向,是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2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算B读、写、画C读、画、算D写、画、算20A【解析】读、写、算是公民最基本的能力。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_教育制度,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化,职业中学_的趋势。1双轨、职业、普通化2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是身心发展的_规律。2互补性3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8、和教育质量的是_。3科学技术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_、_和评价作用。4导向、激励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5差异性6_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6人身权7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具有_,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则有_和_。7历史性、阶段性、民族性8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_和_,形成目标体系,推动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8小组目标、个人目标9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_的基础上,这是以_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9感觉活动、个人认识论10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_提出的,是一种以_为中心
9、的管理。10德鲁克、自我管理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测验的信度1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相关系数为100,信度最高;相关系数在080以上,测验做出的结论均属准确。2网络教育2网络教育:(1)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2)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3发展个性3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4设计教学
10、法4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5心理健康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答案要点】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2简述孔子
11、的教育思想。2【答案要点】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主张“有教无类”,他从探讨人的本性人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差异不大,所以注重后天教育;(2)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3)教学纲领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4)承认先天差异,重视因材施教;(5)提倡启发式教学。3教学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3【答案要点】教学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4学校文化的特性有哪些?(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12、(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五、论述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3分。共23分)1试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答案要点】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为适应当代学科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2)重视基础学科科研成果知识的结构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
13、的学习水平。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的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4)重视个别差异。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共同的形
14、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怎样才能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2【答案要点】现代教学论强调学与教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