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发热复习提要一、概念1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2过热 体温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出现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或者调节障碍引起机体被动性的体温升高时,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以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这种现象称之为过热。3体温升高体温升高(0.5)生理性体温升高病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升高4体温升高不超过38低热体温升高3839中等热体温升高3940高热体温升高41过高热二、发热的原因和机制致热原与激活物致热原 引起恒温机体发热的物质称为致热原。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和内生致热原。发热激活物 能够激
2、活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并使其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和性质细菌及其毒素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 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病毒和其它微生物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或柯萨奇病毒,螺旋体或真菌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硅酸盐结晶和尿酸结晶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 睾丸酮淋巴因子内生致热原(EP)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类:有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脾巨噬细胞等。肿瘤细胞:骨髓单核细胞性肿瘤细胞、白血病菌细胞、霍奇金淋巴肉瘤细胞、肾细胞癌细胞。其它细胞:郎汉氏细胞、表皮角化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肾小球膜细胞等。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是一组内源性的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加热7
3、020min即可破坏其致热活性。各种蛋白水解酶均能破坏其致热性。EP表现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其致热性在某些种系动物中呈现有交叉反应。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白细胞介素-6(IL-6)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下丘脑终板血管区神经元的作用内生致热原的直接作用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 通过中枢介质的参与,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前列腺素E环磷酸腺苷Na+/Ca2+比值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发热激活物单核细胞EP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上升Na+/Ca2+CAMPPGE2OVLT 三、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的特点体温
4、上升期 此期热代谢特点是散热减少,产热增加。2、高峰期或稽留期 此期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3、体温下降期 此期热代谢特点是散热多于产热。四、热限及其成因热限在发热动物的实验中发现,致热原静脉注射引起的发热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依赖关系,但到达一定水平后,再增加致热原剂量,发热效应却不再增加,体温上升被限定于一定高度,这种现象称为热限。热限调控机制的存在对保存生命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热限解释的假说应急性粗调学说内源性解热系统学说温敏神经元突触闸门机制假说体温正调节受限和负调节加强学说五、发热机体的功能与代谢改变生理功能改变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 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约
5、18次/min。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高峰期,动脉血压会轻度下降。呼吸系统功能改变 发热时,由于血温增高和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作用,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持续的体温升高可因大脑皮层和呼吸中枢的抑制,使呼吸变浅慢或不规则。消化系统功能改变 食欲低下,恶心、呕吐,便秘和腹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 头痛,部分病人有谵语和幻觉。代谢改变一方面在致热原作用后,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进行调节,提高骨骼肌的物质代谢,使调节性产热增加,另一方面体温升高的副作用。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蛋白质代谢 高热病人蛋白质分解加强。糖与脂肪代谢 发热时肝糖原分解增加,使得血糖增高,糖原储备减少。发热
6、时脂肪分解也显著增加。水、电解质代谢 在体温上升期和高热持续期,患者排尿减少,可导致水、钠和氯在体内潴留。在高热后期和体温下降期,由于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大量蒸发水分,出汗增多,又可引起脱水。六、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生物学意义 是机体的防御反应,是疾病发生和进展的一个信号。2、处理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2)确定解热的适应条件(3)对于体温过高病人,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采用适当的退热措施。(4)选择适当的解热措施。(5)适时补充发热时营养物质的消耗。试 题 A型题1.有关发热的概念中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是体温调节中枢
7、调定点上移所致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2.临床上常把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多少称为发热:A.0.2 B.0.5 C.1.0 D.1.5 E.2.03.下列哪项不属于过热:A.先天性汗腺缺陷 B.脱水热 C.中暑D.严重创伤 E.甲亢4.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5.关于发热概念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是体温调定点上移的结果 B.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C.与致热源的作用有关 D.机体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E.属病理性体温升高6.过热见于:A.妇女月经前期 B.妊娠期 C.热射病D.剧烈运动 E.癫痫发作7.发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A.出汗
8、 B.对流 C.血流 D.传导 E.辐射8.下列微生物或其产物中哪项不是发热激活物:A.葡萄球菌之肠毒素 B.溶血性链球菌之红疹毒素C.麻疹病毒 D.酵母 E.生理盐水9.指出下列哪项为发热激活物:A.5本胆烷醇酮 B.5-H型本胆烷醇酮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D.糖皮质激素E.白细胞致热原10.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A.无菌性炎症 B.恶性肿瘤 C.变态反应D.细菌感染 E.病毒感染11.注射青霉素引起发热的直接原因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B.局部组织损伤C.消毒不严 D.剂量过大E.激活淋巴细胞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A.增加前列腺素合成 B.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C.抑
9、制前列腺素合成 D.抑制磷酸二脂酶活性E.是肾上腺素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13.内毒素是:A.革兰氏阳性杆菌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B.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C.革兰阳性杆菌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D.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源性致热热原E.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小分子蛋白质14.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主要是: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促进内源性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15.寒颤是由于:A.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B.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僵直性收缩C.下肢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D.竖毛肌周期性
10、收缩E.竖毛肌不随意收缩16.下列哪项是产白细胞致热原细胞:A.淋巴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D.单核细胞 E.胰岛R细胞17.下列哪项不是白细胞致热原的性质:A.是一种蛋白质B.胃蛋白酶可破坏其致热性C.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D.具有耐热性,加热7020分钟仍有致热活性E.具有交叉致热性18.下列哪种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量最多: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D.肝脏星形细胞 E.淋巴细胞19.下述哪一项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IL-1 B.TNF C.干扰素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E.粘附蛋白20.恶性肿瘤导致发热,可能主要是:A.合并感染 B.细胞免疫反应 C.瘤组织坏死
11、产物D.癌瘤组织的低分子物质 E.原胆烷醇酮21.发热的共同信息物质很可能是:A.内源性致热原 B.内毒素 C.外毒素D.cAMP E.前列腺素22.调节体温的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 B.海马回 C.视前区前下丘脑D.桥脑 E.脊髓23.下列哪项不属于参与发热中枢调节机制的中枢发热介质:A.PGE B.cAMP C.Na+/Ca2+D.钠离子与钙离子的比值 E.组织胺24.前列腺素是细胞膜磷脂的代谢产物,其前身是:A.甘油三酯 B.磷脂酸 C.白三烯D.花生四烯酸 E.血栓素25.阿斯匹林可引起退热的主要机制是:A.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B.抑制腺苷酸环化酶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 D.扩张血
12、管E.降低脑内5羟色胺26.发热高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超过散热 B.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C.散热明显减少 D.辐射热明显减少E.对流热明显减少27.一般公认,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A.5 B.13 C.27 D.50 E.1倍28.发热病人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29.发热时,体温上升期机体变化是:A.体温高于调定点 B.体温低于调定点C.体温与调定点相适应 D.产热小于散热E.产热与散热相等30.体温下降期可导致:A.Na+潴留 B.CG潴留 C.水潴留D.脱水 E.出汗减少31.高热病人容易发生:
13、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 E.水肿32.发热机体在体温上升期泌尿功能变化是:A.尿量减少,比重升高 B.尿量减少,比重减小C.尿量增多,比重升高 D.尿量增多,比重减小E.尿量无变化,比重无变化33.下列对发热病人的处理哪项不正确:A.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B.对一般发热解热有利疾病康复C.注意水盐代谢,预防脱水 D.补充维生素E.进食易消化营养物质34.一般认为腋温超过多少为罕见:A.39 B.39.5 C.40 D.40.5 E.41.135.发热机制的中心环节是:A.产热增多 B.散热减少 C.体温调节机构失控D.支配外周血管神经障碍 E.体温调定点上移
14、36.下列哪一年龄发热患者最常发生热惊厥:A.新生儿 B.6月-6岁 C.青年人 D.老年人 E.1岁-12岁37.有关热限成因的主要假说及机制中哪项不正确:A.应急性粗调假说B.内生性解热系统假说C.温敏神经元突触闸门机制假说D.体温正调节受限和负调节加强假说E.体温调节中枢麻痹 X型题38.生理性体温升高包括:A.癫痫发作 B.月经前期 C.妊娠期 D.剧烈运动 E.甲状腺功能亢进39.过热见于:A.先天性汗腺缺乏 B.中暑 C.剧烈运动D.甲状腺功能亢近 E.恶性肿瘤40.下列哪些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 B.内毒素 C.热休克蛋白D.炎性渗出物 E.白细胞介素41.下列哪些是产内
15、生致热原细胞:A.单核细胞 B.肝星状细胞 C.郎罕氏细胞D.动脉内皮细胞 E.白血病细胞42.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有:A.白介素1 B.淋巴因子 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 E.本胆烷醇酮43.肿瘤坏死因子引起发热的特点:A.由巨噬细胞产生 B.属白细胞致热原C.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 D.直接作用体温中枢引起单相热E.可通过白细胞致热原引起双相热44.关于白细胞致热原下列哪项不正确:A.属内生致热原 B.属发热激活物C.主要由中性粒细胞产生 D.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E.具有明显的致热性45.发热发病学的发病环节中哪些是错误的:A.发热激活物的刺激B.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C.脑内钠离子与钙离子的比
16、值降低使调定点上移D.温度效应器不参与E.产热增多,散热减少46.发热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中心体温低于调定点 B.出汗 C.皮肤血管扩张D.寒颤 E.产热增多,散热减少47.发热退热期的热代谢特点:A.产热大于散热 B.产热等于散热 C.产热小于散热D.产热障碍 E.有出汗48.发热高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有“鸡皮”现象 B.有寒颤C.皮肤血管舒张 D.中心体温与调定点相适应E.产热大于散热49.发热机体代谢改变的总特点是:A.基础代谢率升高 B.分解代谢增强 C.氧化磷酸化降低D.能源物质消耗增多 E.营养物质消耗增多50.发热机体可出现:A.糖原合成增加 B.代谢性酸中毒 C.
17、血浆蛋白升高D.磷脂合成增加 E.脱水51.高热时心血管机能改变有:A.心输出量增多B.体温骤退时可导致休克C.有心律不齐D.在不同期血压可轻度升高或下降E.心率加快B型题A.月经前期 B.月经后期 C.脱水热 D.猩红热 E.更年期 52.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是: 53.属于发热的是: 54.属于过热的是: 55.骨骼的缓冲: 56.钙通道阻断剂为: 57.肺淤血水肿:A.内生致热原 B.内毒素 C.组织坏死产物D.抗原抗体复合物 E.本胆烷醇酮 58.从实验家兔腹腔渗出白细胞中提出的致热原是: 59.变态反应引起发热的原因是: 60.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构成成分中有:A.单核细胞产生 B
18、.巨噬细胞产生 C.淋巴细胞产生D.白血病细胞产生 E.神经胶质细胞产生 61.肿瘤坏死因子: 62.淋巴因子: 6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干扰素 B.本胆烷醇酮 C.糖皮质激素D.生理盐水 E.前列腺素 64.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65.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 66.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A.产热正常,散热减少 B.产热增多,散热减少C.产热与散热都增多 D.产热减少,散热减少E.产热减少,散热增多 67.发热的体温上升期有: 68.发热的高峰期可出现: 69.发热的消退期可出现:A.中心体温调定点 B.中心体温调定点C.中心体温升高调定点 D.中心体温正常调定点E.中心体温正常调定点 7
19、0.发热的体温上升期: 71.发热的高峰期: 72.发热的退热:A.发热激活物 B.发热中枢介质C.内生致热原D.体温调节中枢 E.体温调定点 73.白介素1是: 74.淋巴因子是: 75.cAMP为: 76.肿瘤坏死因子是: 77.本胆烷醇酮是:名词解释78.发热79.生理性体温升高80.过热81.发热激活物82.致热原83.内生致热原84.白细胞致热原85.寒颤86.恶寒87.热惊厥88.热限 问答题89.试述白细胞致热原()的性质与作用特性。90.简述发热发病学的基础环节。91.试述发热的时相及临床表现和热代谢特点。92.试述发热机体的代谢(糖、脂、蛋白质)特点。93.发热过程中病人会出
20、现哪些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填空题94.发热是指在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95.病理性体温升高包括和。96.几种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_、_、_ _。*97.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是一种_,其决定致热性的成份是_。98.睾丸酮的中间代谢产物_是类固醇性发热源活物的典型代表,其致热性取决于_构型。99.现已发现的内生致热原有、 、。100.现已公认白细胞致热原就是。101.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激活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代谢反应,包括 增多,增强和释放等。102.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白细胞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 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03.肿瘤坏死因子是细胞分泌的一种蛋
21、白质。104.白细胞致热原的致热作用不受_限制,因此 具有_致热性。但其抗原性却有种属 _。105.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106.参与发热中枢调节机制中最受重视的中枢介质有_、_、_。107.体温调定点受_比值所调控,此比值_可使调定点上移。108.内生致热原引起发热的基本机制是内生致热原作用于_部位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其_上移所致。109.多数发热其临床经过一般可分为、三 个时相。110.发热的第一时相为体温上升期,又称;第二时相为高峰期, 又称;第三时相为退热期,又称。111.热的消退根据其消退的快慢可分为和。112.发热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减少和增加。113.发热高峰期热代谢特点是产
22、热与散热在上相对平衡。*114.发热退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产热,散热。115.发热机体物质代谢的改变有_、_和_方面影响的结果。116.发热机体糖代谢特点是肝糖原_增强,糖异 生_,血糖_。117.发热机体基础代谢率_、_代谢增强,物质消耗_。118.高热病人蛋白质_代谢增强,可出现_平衡。119.由于发热机体的代谢紊乱,酸性代谢产物如_、_堆积,可出现_中毒。120.体温上升1摄氏度,心率每分钟增加_次; 若体温上升华氏度,心率平均每分钟增加 _次。121.体温升高可使病人心率、呼吸、胃肠蠕动。122.发热引起心率加快的机制主要与系统的活性增强和血温 升高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有关。123.热限是机体对调节性体温升高的,防止体温无限上升而危及 生命,是重要的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