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放来对猪八戒形象的综述班级:06汉本(2)班 学号:0601010227 姓名:唐萍燕前言: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块巨大瑰宝,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本文将选取小说中猪八戒的形象,总结人们近年来从不同角度对猪八戒形象进行的文学解读。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原是一个天神,因调戏常娥被贬入凡间,可是却投错胎变成一头猪妖。后在高老庄被孙悟空收服,猪八戒成了唐僧去西天取经的重要一员,取名悟能。针对猪八戒这个颇具喜剧效果的形象,不同时期的人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都得出了对猪八戒这个形象的独特见解。解放后,有人用阶级矛盾理论来分析,说明猪八戒是个向封建统治阶级“悔过自新”,“改邪归正”的农民小私有
2、者的代表;到80年代中后期,各方的学者都回到了文学本身,从文学的角度来理性地分析了猪八戒的独特形象,如有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作出现代意义的重估,认为猪八戒是美与丑,美与善,世俗性格与英雄性格,喜剧性格与悲剧性格的多层立体结构的统一;到现今,各种学科的相互渗透,对猪八戒的研究更是有了新的发展,如以神话原型批评模式,挖掘出人类各种欲望的象征,或者从佛教唯识宗看,猪八戒是属于眼耳鼻舌身的人,或者以童话精神方面分析,猪八戒的形象对儿童的成长有一定的娱教功能,更或是站在民族心理的高度来阐释猪八戒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华民族普通民众性格的代表。(一) 一个改邪归正的农民小私有者解放后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普
3、遍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民主性精华的作品。其理由是它广泛地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会,歌颂了对天宫、地狱统治者及危害人民的妖魔鬼怪的反抗斗争。而对于小说中的各个人物的评论,他们也是举着阶级论的大旗,认为每个人物都是带有一定的阶级倾向的。如猪模人样的八戒就是一个农民小私有者的代表。猪八戒曾经在天庭当过天蓬元帅,阔过,是个地地道道的剥削者,后面被打入凡间成了一个没落的被剥削者,可是恶习不改,在高老庄里隐藏猪的身份,要入赘做人类的女婿,当长工。但在后面的取经之路上,他和众师徒们克服艰难险阻,完成了取经大任。这些都说明猪八戒已经成为一个改邪归正的劳动者。而他的农民气质更是突出,猪八戒身不离九齿钉把,勤劳
4、质朴,憨厚老实,都表现了中国农民的天性。如当他还在高家做女婿时,他就替高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以后在取经途上,他更是一个人摩肩挑担,苦劳最甚,干着“长工”的活儿,十数年如一日。但农民的局限性也在他的身上尽显无遗。如自私,爱贪小便宜:取经途中,一事当前,他总是先想到自己,一次妖怪按图点名捉拿他们,他只为自己许愿:“城煌,没我便也罢”,至于念到唐僧和孙悟空的名字,他都不管。有便宜处,他又总是抢在前面。除此之外,他还背地里还攒私房。这些都是农民小私有者常见的毛病。上述观点从阶级属性分析了猪八戒的形象,有一定的道理依据。因为作家吴承恩所处的时代是小农经济的封
5、建社会,对农民很熟悉,当然会很自然的把小农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但是把猪八戒刻意地归入农民小私有者阶级中显然是偏颇的。首先,吴承恩在当时是否就有小私有者这个概念了吗?其次,猪八戒这个形象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并不能简单地划为农民小私有者。比如猪八戒的贪吃、贪睡、徽惰、好色、好扯谎、好占小便宜、怕困难、不坚定,等等,都是人的缺点,不管哪个阶级,哪个国家的人上都会有。它所包涵的意义很广泛的,绝不能说它就是私有者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二) 一个人文主义关照下的性格多层次立体的猪八戒8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各种思想的复苏,以及国外新的文学理论的涌入,在文学的研究上也迎来了春天,如对西游记
6、中猪八戒的形象分析有了新的认识。学者们认为当跳出简单化庸俗化社会批评,阶级立场的牢笼,以张扬人生欲求的人文高度来审视猪八戒这个形象时,也许更能深人开掘它所内蕴的文化蕴涵,从而更能接近形象的真实,并由此折射出人性的真实。在取经的队伍中,猪八戒的形象不是最鲜明,最完美的,但是他却拥有塑造人物的厚度,即具有多元,立体的性格结构的形象。美与丑的统一在小说中,猪八戒出场就以一副吓人,丑陋的长相示人。把原本以为找到了一个好女婿,好丈夫的高老庄父女吓晕。“这是从何方的,长得如此丑的猪妖”。可是他却有着内在的本质美,善良,憨厚。在高老庄,任劳任怨地干活,高老人对这个如此勤劳的女婿可喜欢了。猪八戒外形丑与本质美
7、相结合形成了“丑角美”。他的美未经浓妆艳抹的矫饰而见天真自然,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内蕴丰富而独特的本质美。美与善的结合猪八戒的美感是建立在真和善的坚实基础上的。他所以获得大众的喜爱,首要原因便是其率真自然表里澄澈的性格表现。猪八戒活动的场面无不本色流溢,贪吃便贪吃,贪色便贪色。“猪八戒爱媳妇”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其爱媳妇的方式有别于文雅君子的含情脉脉,也不同于淹博之士的老谋深算,倒颇有阿Q式的坦荡,实在。世俗性格与英雄性格的统一世俗性与人文主义重视人关怀人发展人的本质一脉相承。它表达的是普通大众的世俗愿望和人生欲求。它较少地受道德理念的羁勒而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的生存本身。猪八戒由天上直接到人间
8、。因此,猪八戒受人间道德礼教的污染少,更多地表现出赤裸裸的“本我”。他取经前从天上到人间的经历构成了他世俗性格的基础。而他的英雄性格则体现在斗魔战场上,他经常“不消吩咐”便主动出击,酣战既久,还能抖擞精神,恶战顽敌。喜剧性格与悲剧性格的统一。猪八戒这个形象集合了众多的喜剧特征。如他贪恋女色,却落得个人人喊打的地步;他贪吃,却常常忍饥抱腹;他懒惰,却经常被差遣干苦差事。学者认为猪八戒的喜剧性格也正是形成他悲剧性格的原因:色欲,食欲,物欲促使他不断地留恋世俗人生,然而,当他费劲千心万苦取得取经成功时,却被封为净坛使者,这是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的。学者们从人文主义的观点和西方的悲剧理论分析了猪八戒复杂
9、,立体的形象,试图对猪八戒作出颇具现代意义的解读,并由此对现实人生做出颇具启发意义的人文观照。(三)蕴涵着人类原始的欲望猪八戒是吴承恩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主角,针对这个形象,有些研究者吸收了国外神话原型批评的模式,对猪八戒进行了新的注解。而学者魏崇新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猪八戒形象新解_西游记_新论之一就提及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神话原型,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原始社会中,猪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在中国早期神话中,野猪更是作为一种危害人类生存的妖物出现。所以在中华民族的早期心理中,猪作为原型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隐喻或象征意义。在周易,正义中,母猪的形象比喻了女子淫乱,猪也成为淫欲的象征。到了
10、晋千宝搜神记,母猪作为淫欲的象征不是象在周易中用以比喻淫荡之女,而是直接转化为女人的形象,使人与猪的形象开始重合。从猪的原型演化看,愈到后代猪的形象就愈被人格化,具有人性昧,到了吴承恩的西游记,猪八戒的形象就完全人格化了。学者们认为其实在西游记中最其文化内涵,最具原型意义的当数猪八戒,他象征着人类的贪欲:食欲和色欲。他每到一处总是以吃饱喝足为快。如在取经队伍中,八戒的食肠最大,在黄风岭王老者家吃斋,“呆子一顿把他一家子饭吃得罄尽,还只说才得半饱”,被悟空称为饿鬼。每见到漂亮的女人就垂涎欲滴,故而唐僧骂他是俄柑的夯货;悟空笑他是.重色轻生,见利忘义的镶箱,淫心不断夯货;就是到了西夭,佛祖如来也说
11、他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八戒自己对此也供认不讳,说什么“老猪先世为人,贪欢爱徽”一生棍沌,乱性迷心。贪与爱是八戒的本色,也是人类普遍的钦望,人们从八戒身上也不难照见自己的。(四)从佛教唯识宗看,猪八戒是眼耳鼻舌身的代表在从佛教唯识宗看_西游记_人物形象塑造中,作者蔡相宗与李荣昌从佛教唯识宗看,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各自代表了人的某个部分,合起来才能是个有血有肉,有情识,完整的人。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是人接触外界的工具。眼能观色,耳能听音,鼻能嗅香,舌能尝味,身能接触。故而,八戒是师徒四人中唯一一个集贪色、贪吃、贪睡和贪名利于一体的人。首先,贪色。八戒做天蓬元帅时,就专注如花美女,带酒戏弄嫦娥;受菩萨点化
12、后,仍色心不改,在高老庄逼高翠兰为妻。其次,贪吃。八戒在高老庄作女婿时,高老头就说他:“食肠却又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被悟空降伏以后,跟了唐僧作徒弟,他总是嚷着要吃要喝,好象他永远吃不饱似的。贪睡。八戒代表身识,身识最爱贪睡,所以贪睡就成了八戒的特长,并且在作者的妙笔之下,八戒的贪睡更是夸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唐僧让他去化斋,他走着走着,竟能走得磕睡上来,然后往路旁草案里倒头便睡,醒来后再说谎交差。总之,其作所为,都是眼耳鼻舌身五识形象的外在表现。(五)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看,猪八戒是具有普通老百姓的普遍性格特征学者吴圣昔在呆子形象面面观_猪八戒剖析谈到,如果说
13、孙悟空是具有超常才能与崇高人格的大英雄,那么,猪八戒则是追求饮食男女等世俗之乐的普通民众的代表。他的性格特征是中华民族普通老百姓所具有的普遍性格特征。他的现实欲求也是芸芸众生所追求的。这个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同样是丰富的,它同样折射了中华民族民族文化心理。对吃睡的嗜好正是中华民族普通老百姓的正常需求,是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以食为天”的朴素思想的体现,也是明代个性解放思潮所肯定的人欲思想在作品中的反映。猪八戒的物欲,即“财货心重”。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流通加快并导致商品交易的频繁发生,同时也促使货物囤积。其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物的囤积,所谓
14、“居安思危”、“好天积下雨粮。”猪八戒对物的欲望是老百姓的普通欲望。所谓“衣食住行”,衣放在第一位,因为它可保暖蔽体,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猪八戒的色欲和家欲。中华民族几干年来一直很注重“传宗接代”,所以儒家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礼法,而情欲或色欲正是满足这种繁衍需要、种群存在的基础。家的观念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没有家就意味着没有根,“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大多数民众的理想。(六)猪八戒形象的儿童功用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来看,黄来明在他的论_西游记_的童话精神中认为:吴承恩在塑造猪八戒形象时,充分发挥了他“善谐剧”的艺术秉性,让猪八戒呆得可笑,呆得可爱,猪八戒那笨拙的动作、滑稽的
15、长相、特别大的食欲,构成自然的幽默。他的一连串行动的结果是一连串的笑话,总是事与愿违、欲盖弥彰、自我暴露,表现出可爱而又可笑的喜剧性性格。猪八戒是童话中典型的笑话人物,笨伯式的童话形象,中国人民喜爱他的程度并不亚于对孙悟空的喜爱,他的滑稽可笑对少年儿童有极大的艺术吸引力。在这个形象身上,微有鉴戒寓焉。人们在笑过之后,也能警惕到猪八戒的弱点和缺点。猪八戒性格的某些方面很像那些容易犯小错误的少年儿童,对少年儿童也有警戒作用。 总结:以上就是自解放后到现今,对猪八戒这个形象的研究成果的综述。无论是从阶级论分析,还是站在人文主义的高度看,更或是以神话原型批评模式,佛教唯识宗,民族文化心理,娱教功能来阐
16、释,都赋予了猪八戒这个形象的时代性。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蕴是有很大帮助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 参考文献:西游记_人物谈及其他 于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 三教合流及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与_西游记_的文化意蕴 郑巧玉 南开大学 2007年5月 人文主义观照下的猪八戒形象的厚度 付琼从佛教唯识宗看_西游记_人物形象塑造 蔡相宗 李荣昌呆子形象面面观_猪八戒剖析 吴圣昔 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猪八戒形象新解_西游记_新论之一 魏崇新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猪八戒形象新论 杨俊 论_西游记_的童话精神 黄来明 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4月论猪八戒 刘士昀 四百年_西游记_学术史 竺洪波 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4月孙悟空_猪八戒形象塑造的艺术经验 孙逊 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 杨俊试论_西游记_的回想倾向 刘远达 思想战线 1982年第一期试论_西游记_的主题思想 王燕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读_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_ 石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