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
1、◆(2013·广东佛山)7.唐老师说:我们往往抛开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对统治阶级阵营中的许多政要人物与国家建树之材,一如像李鸿章那样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坚持“师夷之长技”,力求摆脱困局的历史人物,缺乏一点“同情的了解”与尊重。唐老师认为
A.李鸿章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 B.我们都应该同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
C.李鸿章是爱国者 D.认识历史人物应有鲜明的阶级立场
2、◆(2013·广东佛山)8.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 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3、◆(2013·湖北宜昌)8.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工业创办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4、◆(2013·山东青岛)12.19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C.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D.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富强起来
5 ◆(2013·河北省)12.“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
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 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5.戊戌变法下列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措施是
A.改革政府机构方面 B.兴办私人企业方面 C.训练新式军队方面 D.开办新式学堂方面
7、◆(2013·湖北恩施州)18.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3·江西)5.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 .精减机构 D.裁汰冗员
9、◆(2013·陕西)14.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10、◆(2013·四川成都)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B
百日维新
挽救了民族危亡
C
《定国是诏》颁布
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11、◆(2013·浙江杭州)2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这一年
A.《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B.《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12、◆(2013·江苏常州)5.下列图片中,与中国近代第一场具有思想启蒙作用的政治运动相关的是
A B C D
13、◆(2013·山东青岛)15.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屡遭挫折,但从未放弃理想即建立一个基于社会正义的民主社会;他一生策略多变,但目标坚定不移即实现中国的统一和富强,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为拯救和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强学会 D.中国国民党
14、◆(2013·广东珠海)56.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5、◆(2013·河南省)3.“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2013·湖北鄂州)12.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17、◆(2013·山东聊城)9.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8、◆(2013·四川成都)5.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他倡导了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新文化运动
19、◆(2013·广东梅州)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0、◆(2013·广东珠海)55.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运动
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21、◆(2013·江苏宿迁)25.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2、◆(2013·山东德州)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23、◆(2013·浙江台州)15.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面对以上不足,中国人开展的探索分别有
①洋务运动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13·海南省)21.阅读材料:(12分)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北洋水师(定远号)
材料二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
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作为主要涉及哪些领域?(3分)
(2) 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2分)
(3) 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分)
25、◆(2013·福建福州)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图4 图5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2分)
(2)材料二中,把图4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2分)
(3)孙中山把图5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3分)
(4)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2分)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3分)
26、◆(2013·山东淄博)16.(8分)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3分)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3分)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