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通州区金沙中学 拟题人:葛军旗 试做人:周燕飞 审核人:黄伟 2014年3月11日
七(下)语文第一次形成性练习试卷2014.3.13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提示:请将试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会导致无法评分。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5分)
在世界人物的星空中,有许多像太阳一样光彩夺目的明星。开学以来,我们已经lǐng lüè( )了许多人物的风采 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为普通工人敬仰的大师鲁迅,zhì ài( )着学生的蔡芸芝老师,获奖无数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赵普,方正博学的寿镜吾先生……走近这些人物,会树立你的精神和品格。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2. 在文中方框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3. 语段中划线句存在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2分)
4.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8分)
(1)居高声自远, 。 (2) ,禅房花木深。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
(4)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5)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 , ”两句,既是实写,又寓想像,把洞庭湖的气势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6)郑谷的《鹧鸪》中,“ , ”两句,通过人的感受侧面烘托了鹧鸪啼声之悲。
5.语文实践活动。(4分)
每到早晨入学和下午放学时,学校门口的马路上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拥挤现象,有时汽车甚至会堵上十几分钟动弹不得。这给学校的正常工作和学生的通行安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你作为学校校报记者,准备采访一下学校李校长和一位开车送孩子上学的男性家长,请你根据两位采访对象的不同,分别设计两个问题。
二、 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古诗《新晴》(宋·刘攽),完成6-7题。(4分)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6.第二句中“无人”写出了 的情境。(1分)
7.后人评价,诗歌第四句中“偷”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二)阅读《赵普》一文,完成8-11题。(13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8.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则《论语》二十篇也 (2)碎裂奏牍掷地
9.解释加点词。(4分)
(1)普少习吏事( ) (2)既薨( )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4)卒用其人(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11.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三)阅读《屋檐下游走的光阴》(梁惠娣),完成12-16题。(16分)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2.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3分)
1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
14.第⑦节作者为什么说“‘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2分)
15.散文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下列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并与标题、第②节相呼应,写出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B.第⑤节以动衬静,用大公鸡昂首挺胸的踱步与发出的声音来衬托当时的宁静。
C.①④⑥节引用古诗,增加了文学情味与阅读美感,同时暗示了思乡皆因读诗。
D.第⑥节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用“滴滴答答”、“叽叽”等拟声词来增强画面感。
1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回答问题。(5分)
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1) 上则材料选自名著《 》,读完这本名著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用一个表达鲜明观点的句子为该名著作书评。(3分)
(2) 本文与材料都写到了外祖母,本文中的外祖母是一个 的人,而材料中的外祖母除此以外还是一个 的人。(2分)
(四)阅读《宣纸》(于心),完成17-21题。(10分)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如书法工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方法。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纸。 (选自《市场周刊 》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7.文章分写部分先后从宣纸的 —→湿染性—→ —→胶着性—→持久性
五个特性做了说明。(2分)
18.第③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9.第⑥节画曲线句子中 “通常”一词为什么不能删除?(2分)
20.⑤⑥节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引用孔丹的传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引出了“宣纸”这一说明内容。
B.判断生宣与熟宣最简单方法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宣纸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即为生宣。
C.宣纸的湿染性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是因为这种特性使书写者在书写时困难加大。
D.“水走墨留”的唯一原因是宣纸具有湿染性,“寿纸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不招惹虫蛀。
三、写作。(40分,含书写分5分)
22.满树的花朵,满枝的果实,最初只源于那粒小小的种子。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睿智地成长;梦想是一粒种子,使人奋斗和坚强;善念是一粒种子,使人变得阳光和高尚。种下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请以“种下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七(下)语文第一次形成性练习答题纸
本卷总分:60分(不含作文)
1、(2分)( ) ( )
2、(1分)应填入的标点是:
3、(2分)修改意见:
4、(8分)
(1) (2)
(3) (4)
(5) ,
(6) ,
5、(4分)
问题一:
问题二:
6、(1分)
7、(3分)
8、(2分)
(1)则《论语》二十篇也 (2)碎 裂 奏 牍 掷 地
9、(4分)(1)( ) (2)( )
(3)( ) (4)( )
10、(4分)
(1)
(2)
11、(3分)
12、(3分)
13、(1)(2分)
(2)(2分)
14、(2分)
15、(2分)( )
16、(1)(3分)名著:《 》 书评:
(2)(2分)
17、(2分)
18、(2分)
19、(2分)
20、(2分)
21、(2分)( )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