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5614492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仲淹传(节选)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

2、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选自宋史,有删改)【注】极言:非常激进的进言。奉亲:侍奉母亲。不报:不予答复。徙:贬官。天戒:天示惩戒。侈土木:大兴土木。蠲除:清除,减免。(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微斯人_寻通判河中府_市材木陕西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B.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C.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D.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4)【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有什么内涵?【乙】文中范仲淹“忧其君”与“忧其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 (1)曾经;如果没有;不久;购买(2)C(3)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4)内涵: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尝”“微”“寻”是古今异义词,“市”属于

4、词类活用。 (2)这句话的大意是: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南面: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面;朝:朝拜;法:效法。故这两句可以翻译为: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4)【甲】结合语境分析,“古仁人”和迁客骚人不一样,迁客骚人 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

5、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他们 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对此非常忧愁,因为天子这样做是不合礼法的。这是“忧其君”的原因。当时正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范仲淹认为这样做是劳民伤财,应该停止。这是“忧其民”的原因。 故答案为:曾经;如果没有;不久;购买 C 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内涵: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

6、在后。“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7、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含义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语句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等。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

8、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当时正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范仲淹又上书:“昭应、寿宁年间的事情历历在目,前事不远后事之戒。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让人民休息。目前应当停止修建寺庙景观,较少木材购买量,以解决财政赤字。”又上书:“现在降除官员多取决于太后的亲近与否,这样的行政不是太平盛世的方法”。虽然朝廷没能听从范仲淹的意见,但是

9、宋仁宗深切以为范仲淹是忠臣。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与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 是非若所知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病于无鸡乎?(3)在养猫问题上赵人与其子主张不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各自的主张及原因。 儿子:_赵人:_(4)以下从本文获得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10、看问题要有长远眼光B.看问题要权衡利弊C.看问题要善于变换角度D.看问题要抓主要矛盾【答案】 (1)你(2)(有鼠)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3)儿子:主张把猫扔了。因为尽管猫灭了鼠,但也吃掉了鸡。;赵人:主张继续养猫。因为尽管猫把鸡吃了,但鸡没了不过不吃鸡罢了,而继续有鼠的话,可能离挨饿受冻的日子不远了。(除掉猫后,老鼠带来的祸患远超无鸡可吃的影响)(4)C 【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若:古义:你。今义:如果,像。 (2)本题注意关键词:病:有害,害处。乎:句末语气词,吗。 (3)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其子

11、的主张“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是因噎废食,因为猫吃鸡,就要把猫扔掉。而其父则主张“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反对赶走猫,看问题从根本上看,我们家的祸害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有没有鸡。有了老鼠,它们偷吃我家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通我们的墙壁,毁坏我们的家具器皿,这样我们将要挨饿受冻了。 (4)此题通过赵国父子的对话描写,对是否赶走猫的问题,父子两人的观点不同,儿子只看表面,父亲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根本。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从根本上看,要长远,要能权衡利弊。要抓主要矛盾;不能只看表面,只注重眼前。“看问题要善于变换角度”不合文意,故选C。 故答案为:你; (有鼠)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 儿子:主

12、张把猫扔了。因为尽管猫灭了鼠,但也吃掉了鸡;赵人:主张继续养猫。因为尽管猫把鸡吃了,但鸡没了不过不吃鸡罢了,而继续有鼠的话,可能离挨饿受冻的日子不远了。(除掉猫后,老鼠带来的祸患远超无鸡可吃的影响);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13、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参考译文】 一有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

14、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3文言文阅读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 , 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 , 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

15、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选自古文观止【注释】清河张君梦得: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状语。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始得平地_余兄子瞻名之曰_不以谪为患 _穷耳目之胜以自适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连 山 绝 壑 长 林 古 木 振 之 以 清 风 照 之 以 明 月(3)文言中的许多虚词,有着丰富的意义和不同的作用。联系选文,与选句中划线字作用相符是( ) 选

16、句: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A.提示思路,转换内容。B.开启话题,引出下文。C.表达语气,突显情感。(4)在苏辙眼中,“快哉亭”里的张梦得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分析。 【答案】 (1)才;命名(取名);忧愁;美景(2)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3)C(4)文中的张梦得在苏辙眼里是“自放”的,“自适”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反能以美景来自求安适。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

17、意“名”这里属于词类活用,“患”,“胜”属于古今异义词。 (2)这句话的意思是: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根据题意断三处的要求,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3)这句话的意思是: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是承接张梦得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非常的豁达乐观。因此这句话中的“更何况”表达赞叹的语气。 (4)结合张梦得的动作、语言故事分析,文中的张梦得在苏辙眼里是“自放”的,“自适”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

18、放自己的身心。“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反能以美景来自求安适。 故答案为:才;命名(取名);忧愁;美景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C 文中的张梦得在苏辙眼里是“自放”的,“自适”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反能以美景来自求安适。【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

19、,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理解虚词表达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分析虚词的表达效果。 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这里找出夏翁、尤翁的相关事例依次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长江流出西陵

20、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

21、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4文言文阅读 【甲】 楚于陵子终之妻也。楚王闻于陵子终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镒,往聘迎之,于陵子终日:“仆有箕帚之妾,请入与计之。”即入,谓其妻日:“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

22、方丈于前,可乎?”妻日:“夫子织屦以为食,非与物无治也。左琴右书,乐亦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蚤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因。一一列女传贤明传【乙】 接舆躬耕以为食。楚王使使者持金百镒、车二驷,往聘迎之,日:“王愿请先生治淮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与语而去。妻从市来,日:“先生以而为义,岂将老而遗之哉!门外车迹,何其深也?”接舆日:“王不知吾不肖也,欲使我治淮南,遣使者持金驷来聘。”其妻日:“得无许之平?”接舆日:“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子何恶,我许之矣。”妻曰

23、:“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绩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其乐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接舆日:“吾不许也。”妻日:“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又违,非义也。不如去之。”夫负釜甑,妻载妊器。变名易姓而远徒。莫知所之。一一列女传贤明传【注释】镒:y,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驷:s,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屦: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不肖:不才,不正派;品行不好,没有出电等。在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甑:zng,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红器:纺织工具。(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请入与计之_岂将老丽遗之哉_

24、夫负釜甑_(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体会于陵子终妻和接舆妻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得无许之乎?【答案】 (1)计议,商量;放弃,舍弃;背。(2)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3)楚王想要请我担任宰相,派遣使者带着重金前来。 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4)“也”用于句末,表示祈使语气,表达妻子对

25、丈夫性命的担忧以及忠诚的劝告,现在正处乱世,若出仕为官,性命也会受到威胁,妻子能洞察世事,可见其聪明与智慧,面对名利,不为所动,足见其不图钱财,善良贤惠,对丈夫的挚爱。 “乎”与“得无”连用,表达强烈的反问语气,“该不会答应了吧?”写出了接舆妻在不知实情时的反问,其中饱含着对否定答案的期待,当听到丈夫答应之后,她重申丈夫的志向,足以见得她对原则的坚守,不阿权势,不图富贵,不谋私立,不贪钱财,只求丈夫平安。【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计”意思是计议、商量;“遗”,这里是放弃、舍弃的意思;“负”,是背的意思。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仁义之士不合礼仪的事情

26、不会去做,也不会因为身处卑贱便改变自己操行。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为:把当做,这里是请担任的意思;来“前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楚王想要请我担任宰相,派遣使者带着重金前来。 坚良:坚车良马;肥鲜:鲜美的食物。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要调整语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 (4) 结合语境分析,楚王派使者前往聘请迎接于陵担任国相,于陵征求妻子的意见,他的妻子就给他分

27、析利弊,最后又给他分析当前的形式,说现在正处乱世,若出仕为官,性命也会受到威胁,“也”用于句末,是一种担忧的语气,表达对丈夫的担忧以及忠诚的劝告,由此可见于陵的妻子非常的聪明与智慧,面对名利,不为所动,不图钱财,善良贤惠。 结合语境分析, 接舆的妻子从市场回来听到丈夫说楚王派使者拿着百镒金子,两辆四马车,前往聘请迎接自己去治理淮南, 接舆的妻子非常不赞同丈夫去,当他并不知道丈夫有没有答应。于是就反问丈夫“难道你答应了吗?”这里“乎”与“得无”连用,表达强烈的反问语气。当听到丈夫答应之后,她重申丈夫的志向,足以见得她对原则的坚守,不阿权势,不图富贵,不谋私立,不贪钱财,只求丈夫平安。 故答案为:

28、计议,商量;放弃,舍弃;背。 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楚王想要请我担任宰相,派遣使者带着重金前来。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 “也”用于句末,表示祈使语气,表达妻子对丈夫性命的担忧以及忠诚的劝告,现在正处乱世,若出仕为官,性命也会受到威胁,妻子能洞察世事,可见其聪明与智慧,面对名利,不为所动,足见其不图钱财,善良贤惠,对丈夫的挚爱。 “乎”与“得无”连用,表达强烈的反问语气,“该不会答应了吧?”写出了接舆妻在不知实情时的反问,其中饱含着对否定答案的期待,当听到丈夫答应之后,她重申丈夫的志向,足以见得她对原则的坚

29、守,不阿权势,不图富贵,不谋私立,不贪钱财,只求丈夫平安。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语气的能力以及理解思想感情的能力。

30、语气是说话人在交际中对谈到的情况所持的态度。语气有四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人物说话的语气,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是: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译文】 【甲】楚于陵妻,是楚国于陵子终的妻子。楚王听说于陵子终是一个贤能的人,便想让他做楚国的宰相。于是,便派使者拿着百镒(重量单位,一镒二十两,也有说是二十四两)金子,前往聘请迎接他。于陵子终对使者说:“我有妻子在家,请我和她商量一下。”入室后对妻子说:“楚王想让我做国相,派使者拿着金子来。如果今天当了国相,明

31、天便会有众多车马和随从,面前会有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你说可以答应吗?”妻子说:“先生你通过织草鞋能挣来食物,并非不能得到物质。再说左边有琴相伴,右边有书可读,应该说是乐在其中啊。即使有众多的车马和随从,但得到安宁所需要的不过仅有容膝之地。即使面前摆满了美味佳肴,便让人觉得甘美的不过仅一点肉食。现在以所需不过容膝之地,一肉之味便可得到快乐,而却要身怀对楚国的忧虑,怎么能这样呢!身处乱世,自然多灾祸,我恐怕先生的性命难保了。”于是,子终出来辞谢使者,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之后,便和妻子一起出逃,为人看守园子,浇灌园圃。 【乙】接舆亲自耕种,供自己吃用。楚王派使者拿着百镒金子,两辆四马车,前往聘请迎接接

32、舆,对接舆说:“大王愿意请先生来治理淮南。”接舆笑而不答应,使者最终没有和他说话而离开。接舆的妻子从市场回来,问:“先生一生坚持仁义,难道到老来要丢弃吗!要不,门外的车迹,怎么那么深呢?”接舆说:“大王不知道我不肖,想让我治理淮南,派遣使者持财物车马来聘请我。”妻子问:“你答应了吗?”接舆说:“富贵是人都想得到的,你难道会厌恶,我已经答应了。”妻子说:“仁义之士,不合礼仪的事情不会去做,也不会因为身处卑贱便改变自己操行。我侍奉先生,亲自耕种保证有食物可吃,亲自纺织保证有衣服可穿。能吃饱穿暖,根据仁义而做事,其中的快乐足以让我们满足。如果接受了人家的丰厚的俸禄,乘坐着人家的坚车良马,吃着人家鲜美

33、的食物,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什么!”接舆说:“那么,我不答应了。”妻子说:“你如果不听从,便是不忠;你如果听从了,又不合仁义,不如离开这里。”于是,接舆拿着锅盆,妻子拿着纺织器械,改名换姓迁走远方,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节选自诗话总龟)【注】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又欲作“推”字_(2)把文中的画线

34、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 【答案】 (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结合课内所学“于”翻译为“在”;“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

35、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在;想要 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

36、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出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37、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38、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名之者谁 名:_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杂然而前陈者 陈: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亭子之前层层铺垫,交代了亭子的得名来由,这是为了突出文章中心:醉。B.第二段对景美详写,第三段对酒香略写,照应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文章中写了禽鸟的乐趣,作者认为它们的乐趣与人不同,它们只享山林的乐趣,并不懂得人的乐趣是什么。D.全文环环相扣,从醉翁亭的命名引出“醉翁”的深意,从早晚与

39、四季的景致引出滁人游琅琊之乐,从日暮醉归引出太守之乐,结构严谨,脉络分明。【答案】 (1)取名,命名;情趣;摆开(2)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3)A 【解析】【分析】(1)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名”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是一词多义:情趣;料想;心愿;心思。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陈”是一词多义:摆开;述说;陈旧。 (2)本题注意:之,音节助词,无实意。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深,幽深。秀,秀丽。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

40、”,名词。发,开了。幽香,散发幽深的香气。佳,好。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3)A项,第一段写亭子之前层层铺垫,交代了亭子的得名来由,是为下文的活动安排了一个优美独特的背景,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故A错误,选A。 故答案为:取名,命名;情趣;摆开;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

41、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42、。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

43、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

44、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7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 范文正公守邠州 ,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范仲淹罢宴)【注】邠(bn)

45、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缞绖(cu di):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亟(j):急迫地。赗(fn)敛:下葬入殓的衣服。怃(w)然:形容失望的样子。彻:通“撤”,撤去。赒(zhu)同“周”救济。(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是进亦忧_先天下之忧而忧_使毕其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坐客感叹有泣下者。(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案】 (1)探求;这,这样;在之前;完成(2)

46、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3)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是”: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求”与“毕”在现代汉语中也分别有“探求”和“完成”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微”:没有。“斯”:这种。“归”:归依。“坐客”:在座的客人。“泣”: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