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学案 高三年级化学备课组 备课时间:2012.9.19
课题
课题: 专题五 铜、银、锌、铬、锰及其化合物
班级
所需课时
授课时间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铜、银、锌、铬、锰了解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
2.掌握几种常见金属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这样一个复习流程让学生在以后的复习中能得出复习一般元素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铜、银、锌、铬、锰了解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
铜、银、锌、铬、锰了解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含预习、新授、课堂训练、作业等)
方法、思路和技巧
(一)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铜元素位于周期表 周期 族,其电子排布式为 ,铜具有 色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其晶体堆积方式属于 。
2、 铜具有不活泼金属单质的共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如: 、
铜与浓硫酸化学方程式:
铜与稀硝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铜与浓硝酸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3、氧化铜具有难溶氧化物的共性和氧化性。
写出氧化铜与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氢氧化铜具有难溶氢氧化物的共性和弱氧化性。
写出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醛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铜盐中的Cu2+具有弱碱阳离子的共性和氧化性
6、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感悟高考)1.(09广东)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感悟高考)2.(2007年江苏)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投入50mLb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
b≥80y(1-a/3)
[例题1] CuCO3和Cu2(OH)2CO3的混合物34.6g,可恰好完全溶解于300mL 2mol/L盐酸溶液中.加热分解等量的这种混合物可得CuO
A.16.0 g B.19.2 g C.24.0 g D.30.6 g
[例题2]把表面有氧化物的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铁片一起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为
A、是Fe3+和Cu2+ B、是Fe2+和Cu2+ C、是Fe2+和Cu2+ D、只有Fe2+
(二)银的化合物
1、卤化银:特殊的颜色,感光性,且用于离子的检验。
2、银氨溶液:
试写出有关银氨溶液的配制及与乙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三)锌及其化合物
[例题3]如图为一种钮扣微型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俗称银锌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Zn +Ag2O = ZnO+2Ag 。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
B.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充电时电流流向阳极,阳极被氧化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ZnO+H2O+2e-=Zn+2OH-
(四)铬及其化合物
铬是银白色金属,质硬而脆。它的原子序数为 ,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CrCl3能与N、O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写出Cr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
[例题4]电镀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剧毒、致癌的Cr2O72-。该废水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利用还原剂把Cr2O72-还原成毒性较低的Cr3+,再加碱生成沉淀。另一种方法是:向废水中加入适当的NaCl,用Fe作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时,阳极反应为:Fe—2e-=Fe2+
B.电解过程中阴极能产生氢气
C.电解法中,转化Cr2O72-的离子方程式为: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D.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生成Fe(OH)3和Cr(OH)3沉淀
(五)锰的化合物:
1、二氧化锰:
(1)氧化性:
(2)催化作用:
2、高锰酸钾:
(1)特殊的颜色:
(2)受热分解:
(3)强氧化剂: 可与多种还原性物质反应,一般情况下在酸性条件下氧化能力增强(实验室中一般以何种酸来酸化,为什么?),且还原产物为Mn2+。
也可将多种有机物氧化。如:
等
[例题5]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里,二氧化锰的催化问题到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解释。鉴于制得的氧气中有氯气的气味,生成的氯化钾又略显紫红色,认为反应过程如下:
Ⅰ.2 KClO3+2MnO2 == 2A+B↑+C↑
Ⅱ.2A == D+ MnO2 +C↑
Ⅲ.B+D 2KCl+ +C↑( 上述反应都需加热)
⑴氯酸钾分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⑵Ⅰ中氧化产物是(填化学式)
⑶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作业布置
内容
难易程度
约需时间
教后感
第十七讲 铜 银 锌 铬 锰(课时作业)
1、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元购回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一般的铜器容易出现铜绿,但这三件国宝在240年后仍不生锈,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A、它们的表面都镀上了一层耐腐蚀的黄金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
C、铜的金属性比氢小,因此不易被氧化
D、它们是含一定比例 的金、银、锡、锌的合金。
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铁片和铜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把铜和银连接后放在稀硫酸中,溶解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Cu2+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放出气体的速率加快
3.为除去氯化铜溶液中混有的氯化亚铁得到纯净的氯化铜溶液,常先加入H2O2溶液将Fe2+全部氧化成Fe3+,然后再加入
A.NaOH溶液 B.氨水 C.CuO D.Fe(OH)3(胶体)
4、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 、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 Na2CO3 主要:Cu2++CO32-+H2O==Cu(OH)2↓+CO2↑
次要:Cu2++CO32-==CuCO3 ↓
(2)CuSO4+Na2S 主要:Cu2++S2-==CuS↓
次要:Cu2++S2-+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中,正确的是
A、Cu(OH)2>CuCO3>CuS B、Cu(OH)2<CuCO3<CuS
C、CuS>Cu(OH)2>CuCO3 D、CuS <Cu(OH)2<CuCO3
5、已知Cu+2Fe3+==2Fe2++Cu2+,Zn+2Fe3+==2Fe2++Zn2+。现把等量的CuSO4、FeCl3和Zn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反应容器中所得产物(残余物)除SO42-和Cl-外还含
A、Zn2+、Cu、Fe3+ B、Zn2+、Cu2+、Fe3+
C、Zn2+、Cu2+、Fe、Fe2+ D、Zn2+、Cu、Cu2+、Fe2+
6、将固体MnC2O4·2H2O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5~50℃ 时,MnC2O4·2H2O未发生变化
B、75℃时,MnC2O4·2H2O失去部分结晶水
C、100℃时,剩余固体全为MnC2O4
D、200℃时,剩余固体全为混合物
7、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 。
① 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② 硫酸铝和氨水 ③ 硫酸锌和氢氧化钠 ④ 硫酸锌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锌的原因
。
8、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
4CuI + Hg = Cu2HgI4 + 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是__________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当有1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_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 + □I — □CuI + □I
9、Cu2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Cu2+。测定一种含Cu2O的矿石中Cu2O含 量的方法是:将矿石溶于足量的Fe2(SO4)3和H2SO4混合液,然后用KMnO4溶液测定。
(1)写出并配平矿石溶解时的化学方程式:
(2)再用KMnO4滴定时离子方程式:
(3)Cu2O与以上两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