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 第七周小测试
出题人 韦桂简 审题人 蓝凡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2、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3、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C、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4、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深动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作者用作品中人物的话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这里“刚刚开始安排”指的是(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措施 B.加强农奴制的措施
C.开展工农运动的措施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措施
5、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6、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7.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克里木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8.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之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 )
A.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需用高价购买份地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11.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 )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1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
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
13.假如约翰是一位俄国农民,在1880年他40岁时有可能经历的是( )
A.由于“二一九法令”的颁布,获得大片土地,过着幸福生活
B.在法院里看到律师的辩护,陪审团参加审判
C.在街头听取赫尔岑等知识分子宣传,要求拥护亚历山大二世
D.参加农民暴动,并迫使沙皇政府作出让步
14.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15.列宁指出:“1861年诞生了1905年”。其真正含义是( )
A.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
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的根源
C.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D.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发生的
16.列宁在评论1861年改革时说过;“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后来又高度评价道:“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对这两种评价的正确理解是( )
A.对立统一 B.失之偏颇 C.相互矛盾 D.继承和发展
17.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使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18.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19.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20.马克思曾说过:“俄国人民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马克思这句话的本意是( )
A.俄国是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国家
B.俄国人民受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C.封建农奴制残余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俄国工人阶级肩负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拉津斯基《最后一位伟大的沙皇》 材料二 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份地的多少和义务都订立契约,由地主拟定并由政府在地主中挑选调解员负责监督。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
制度的法令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并简要分析导致其两面性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