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稿件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
2、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二、基本内容维度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技术素养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1. 了解信息时
3、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2. 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3. 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3. 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4.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5. 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5. 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
4、生良好行为习惯。计划与准备6. 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6. 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契合点。7. 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7. 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8. 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8. 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9. 加工制作有效支持课堂教学的数字教育资源。9. 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10
5、.确保相关设备与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正常使用。10.确保学生便捷、安全地访问网络和利用资源。11.预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11.预见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组织与管理12.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12.利用技术支持,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3.让每个学生平等地接触技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13.让学生在集体、小组和个别学习中平等获得技术资源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14.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观察和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整。14.有效
6、使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对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适当干预。15.灵活处置课堂教学中因技术故障引发的意外状况。15.灵活处置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发生的意外状况。16.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提升技术素养并发挥其技术优势。16.支持学生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技术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评估与诊断17.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17.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并合理选取或加工利用评价工具。18.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18.综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7、提供依据。19.尝试利用技术工具开展测验、练习等工作,提高评价工作效率。19.引导学生利用评价工具开展自评与互评,做好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20.尝试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20.利用技术手段持续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学习与发展21.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具备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22.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2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24.掌握专业
8、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25.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实现学用结合。三、实施要求(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
9、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
10、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术语表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2.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3.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4.数字教育资源: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11、、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的统称。5.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6.技术资源:是对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7.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8.移动设备:是对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9.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10.教师网络研修
12、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能够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支持教师进行常态化研修。视听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视听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针对我国现代化教育的现状,大量的视听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用于传统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开发内容更加丰富的视听教育资源以充实现有视听教育资源,扩大教育面.【关键词】视听教育资源 传统教育 远程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电力的普遍使用,视听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大众媒介的大规模发展,视听教育在远程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导致远程教育从单一的函授教学形态向多媒体教学的形态
13、转化.开发和利用视听学习资源的意义当今,电子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教育观念的革新伴随而来,丁兴富指出,从大众教育到普及教育;从成人教育到全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从终身教育二次教育,回归教育,终身学习再到全民终生学习;从学习化社会到学习型组织等.这些教育思想的提出及相应教育实践的开拓,不仅适应了信息技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为教育技术的应用,远程教育和开放灵活学习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人的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是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且是无止境的.素质教育不是基础教育的专利,应伴随人的整个生命旅程.2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和开
14、发教育资源使其应用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视听学习资源的运用可通过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两种形式.本文要谈的是由广播电视大众媒介传播的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视听学习资源具有很多优势.广播电视传播的覆盖面广,传输速度快,数据量大.音像资料真实,生动.即使在网络多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视听教育资源的开发潜力还是很大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教育发展慢.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和宁夏省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皆小于4.82年,文盲率都高于20%,甚至高达3040%,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很大,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如北京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在1995年就已达9.2年,为全国最高水平.3考虑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域相对偏
15、僻的地区,开展视听远程教育资源是切合实际的.而且即使经济发达的地区除少数学生,知识分子等绝大部分人不会或没条件或没精力利用网络多媒体,针对这部分人群,我们同样要搞电视教育.因此,开发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普及率.现有的视听教育资源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被很好的利用,甚至浪费掉.校园闭路电视网络系统中传统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包括录音,录像教学课堂中还有投影,幻灯等等.由于这些音像教材大多交互性差,或不适合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际而不实用,或重难点不突出,或设计制作观念陈旧,或片子图像声音质量不好,或有的学校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甚至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电教手段的优势等等诸多原因,多年来,这些音像教材在我们
16、的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利用率一直不高,有点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感觉.将这类资源系统地组织起来并针对教授不同的受教育者加以利用,将对我国的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和深化作用.对现有视听学习资源的利用教育资源,对于学习者来说即为学习资源.那么什么是学习资源呢 祝智庭在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一书中指出,学习资源是指可资学习之源,包括支撑教学过程的各类软件资料和硬件系统,广义上也包括一切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人,财,物.4 祝智庭将学习资源分为学习材料与教学环境两大类.对每类又分为设计的与利用的两种形态.所谓设计的学习材料,是指为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信息产品,如教学录音带录像带,教学投影片幻灯
17、片,多媒体课件等.在教育技术界,习惯上称这类设计的资源为教学软件或媒体教材.所谓利用的学习材料,是指那些本来并非为教学目的而设计,但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教育利用价值而被用作为资料,例如电子百科,电子报刊,软件工具,音像资料,以及多种多样的网上信息资源.5那么如何利用视听学习资源呢 比如利用收集到的电视节目进行编辑剪接,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利用影视剧中的片断场面镜头与课文内容或背景的联系,辅助语文课教学;6将多媒体技术引进化学课堂教学,用于展示微观结构,显示化学反应部位和模拟实验突破难点;7剪辑生物音像教材和反映自然及生物生活的电视节目片断,从事生物学科电化教学等. 8一视听学习资源的获取获取学习资源
18、有多种方式和途径:1,集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类电视节目和影视资料2,购买现有的音像教材,音像资料,根据需要,适当编辑,截取3,教师根据需要自行开发制作的音像资料教学单元4,与其他视听材料制作单位进行交流合作5,从网上下载可用于教学的视听学习资源的片段视听学习资源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使资源符合教学实际,增进教学效果,精炼简洁,易懂.二视听学习资源的加工与储存对于获取的学习资源,有的可以直接利用其进行教学,而有的则需要进行加工整理才可用于教学.例如,有些电视节目全部用于教学过程会占很多教学时间,有些不必要的环节即可根据教学情况删除.有些音像资料,影视资料也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做些删改,挑选出少而精
19、的部分组成教学单元.这就需要教师在选取视听学习资料的同时酌情进行剪辑,复制,编辑工作.从传统的录音,录像带上剪辑认为有用的资料片段,采集进入计算机,经过复原加工针对质量差的,补充,改造,完善,编辑制作,最后再刻录成数字光盘.这样不但容量大,更易永久保存,而且通过修改会更适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9虽然传统音像电子教材在目前仍将存在,但由于不易保存,不易修改,质量有限等缺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到来,必将被数字音像电子教材所取代.数字化教材具有可任意复制,随意修改剪辑而又无任何信号损失,且大容量,易保存等优点.因此,传统音像电子教材的数字化是建设现代化电子教材的重要途径.视听学习资源的储
20、存要建立视听学习资源储存库,将剪辑完毕的教学单元按编目储存到教学资料库,以备将来使用.三视听学习资源的组织和利用学习资源不仅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且应是学习者自学时能够查找的学习资源.为此应建立视听学习资源中心,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的寻求知识,并学会如何寻找.因此,视听学习资源中心应将可收集的各类视听学习资料集中起来,给以合理的编目,索引;提供支持各类资料的设备;还应具备供使用视听资料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相应的用房和环境.视听学习资源中心的组成视听学习资源中心可由以下几大要素组成:2,视听学习资源的组织为了便于教师和学生检索,视听学习资源应该系统地组织管理.我们可以将搜集整理好的视听学习资源
21、分类,集中储存于资源库统一管理.学习者在使用时,需办理借阅手续,或由学习者检索所需的信息源,然后再由集中管理的媒体信号控制系统输出,这样学习者就可在相应区域的学习终端上进行学习.1按学科分类我们可以将学习资料按各学科分类,把政治,历史归为社会科学类,而数学,物理,化学归在理学,文学类可包含语文,外语,自然类分为地理,生物,风光等,艺术类可以再分为音乐,美术.2按信息储存形式分类如电视录制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此种分类方法便于工作人员储存,管理.3按关键词分类各类学习资源均有其内容特征,根据资源的各方面特征设置几个关键词,在选择时可以利用关键词来检索相关资源.虽然这种分类不适合作为存放和
22、管理学习资源的结构,但却很好地解决了某些属性信息难以明确,系统划分的问题,解决了设计中模棱两可的窘况.104按使用目的分类将学习资料分为知识学习类,技能学习类,艺术欣赏类,德育类,体育类,实验类等等.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检索,查询,借阅.3,视听学习资源的利用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仍然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学习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至少在中小学,特别是条件稍差的农村,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存在和延续,传统的音像电子教材录音,录像,图片,投影,幻灯仍大有作为.继续利用,补充,改造,完善其中优秀的教学资料,也是现代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一个方面.视听学习资源内容的开发当前,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仍坚持
23、学科课程体系,但为了防止学科课程体系的缺陷,打破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相互割裂的状态,就要开发其他类型的课程,尤其是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现代人具有一种综合的科学素质和全面的认识能力,其中包括当代社会越来越强调的信息素养.当代信息社会对人的这种要求,仅靠学科课程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对各种类型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1,开发微教学单元视听学习资料在我国目前的学校课堂教学中,由于全部实现电化教学的人机对话条件尚不具备,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学校电化教学一般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学校课堂教学必须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通过讲解,演播,分析,讨
24、论,练习等方法来实现.由于传统的音像教材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过程,不方便课堂教学使用,因而人们在课堂电化教学的实践中提出了发展以片断性教学内容为主的素材片,插播片,资料片等.这类电视教材,可以没有头尾,也可以没有解说,只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断材料,教师使用这类教材时,需要边展示边讲解11.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这种不追求形式完整甚至不加解说词的片断性电视教材,在课堂应用中经过教师的现场讲解,教学效果往往更佳.2,听觉资料的开发教育部门和音像制作单位可以开发一些声音资料.例如童话故事,诗歌,散文朗诵等可以制作成录音带出售,也可以在全国及各级省市区电台或校园电台播出.听
25、觉媒体适合远距离传播,这种媒体的信息传播可不受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当把声音信号调制后发射则传播速度快,及时,距离远;听觉媒体既适宜集体大范围的教学,也适宜于个别学习,有的媒体还可反复学习;特别是它适合于视觉残疾或知识经验很少的人的学习;由于听觉媒体提供的语言信息比印刷材料更富戏剧性音调,音色,音强,因此可做成丰富多彩的听觉材料.3,视听资料的开发影视以其鲜活动感的画面,独具魅力的艺术样式,吸引着孩子们好奇,求异的目光,深受孩子们的青睐.影视是一部无字之书,是一座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从一个全新独特的视野关照社会和人生.因此,影视用于中小学教学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思维.教育工作者可以
26、与影视工作者合作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4,开发交互式视听学习资源现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闭路电视和图文电视越来越发达,可以在校园内实现视频点播,逐步实现在地区,市县乃至全国范围内视频点播,达到远程教育交互式学习的目的.学习者可根据学习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终端进行视频点播,来收看学习资料自主学习.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稿件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探索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力图构建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内容、评价的构建机制。作者组织调查研究,开展各类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举行专题研讨活动,指导基层学校开展县级现代
27、远程教育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确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内容、评价的一套运行方式,培养了一批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研究的骨干教师,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关键词: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信息素养对于绝大多数处于21世纪的人来说,对“信息”这个名词是比较熟悉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信息。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要赢得未来,必须先赢得信息。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获取、判断、运用纷繁复杂信息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
28、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而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多媒体信息,它们都不能自动转化为优良的教学效果,都不能缺少教师的桥梁与催化作用。如果各门学科的教师不能在各个不同的年级水平上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功地结合到教学中去,将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以至无法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显然,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
29、养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信息素养亦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我县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硬件、软件的配备已经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但投资效益并不明显,其瓶颈就在于教师培训的滞后,尤其是学科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滞后。我们一直讲信息化过程中软硬件投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实际上最大的软肋在教师培训,这比硬件投入更直接,教师专业准备不足,势必造成投资效益的低下。因此,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就显得尤为迫切。作者通过近四年的研究、实践,从开展教师以应用现代
30、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出发,多方法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理论探讨和实践模式研究,将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结合,探索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所支撑的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新模式,研究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和促进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师培训模式与方法,并在研究行动中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之成为21世纪合格的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一、探索符合我县特点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培训模式(一)任务驱动,学用结合的培训模式(适合多学科教师的集中培训)对教师培训也讲究“任务驱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员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
31、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强调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员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来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具体的做法是:(1)划分小组,明确各自职责为了培养学员的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根据学员已有的技术水平与各人的特长将分成组,并在开班典礼上宣布:如果小组中任何一位学员无法通过最终考核,则该小组的所有组员均不能通过考核。对各组任命小组长,由小组长对组内的生活、卫生、考勤等问题进行统筹与分工,由班长对此统一进行登记,记入考核成绩。(2)明确任务,激发学习动机学员们
32、初进实验室时,放在他们面前的是“裸机”以及相关课件制作软件、操作系统。培训结束后,每组完成一个教学设计和课件,并借班上一节课,课后指导教师与其它组进行评价,提出改进见意。(3)开设课程,学员自愿参加按教学计划开足课程,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如果自己认为能通过最终考核还可以申请免修。(4)团结协作,以交流促提高听完一门课程后,各小组可以一起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组内、组与组之间都允许进行充分的交流,授课的教师也一起参与讨论,以及时解决学员的问题,直到每位学员完成任务为止。通过这种交流与碰撞,学员迅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同时,他们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三个人一起学比一个人学要快;三个人一
33、起做一件事情比一个人做要方便。(5)逐一严格考核,巩固学习成果修完一门课程后,就对全体学员进行逐一考核,如小组内一人考核不过关,该小组则全体不及格,需重新学习。(二)具体学科任务驱动的行动研究培训模式(适合单学科教师集中培训)将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教学思想以及学科知识的培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把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和革新教师的教学思想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提高信息技术。就可开始一边学习信息技术,一边应用信息技术(即“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再不断发现不足,逐渐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课题组要根据受训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与应用的当
34、前需求与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教学任务或学科主题,实现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实际问题+自主探索+专家引导=具体学科任务驱动的行动研究。具体的做法是:(1)按学科特点,讲授相关软件语文: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汉字转拼音、学科符号王英语: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学科符号王数学: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几何画板、学科符号王物理: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学科符号王化学: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学科符号王生物: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学科符号王(2)培训者设计一些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教学任务或学科主题培训者要深入了解受训者的教学问题与需求,这是
35、设计合适任务的前提与关键,针对性不强的任务设计不能引起受训教师的兴趣,也无法提高受训者的实际能力,更不能解决受训者的实际问题,所以,培训者与受训教师的协作与交流是必要的。具体任务的设计可以借鉴Intel公司正在推广的“Intel未来教育”培训时的任务设计方法:“Intel未来教育”培训时不寻求给受训教师很多时间的计算机技能训练,而是强调一种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的方法,并在具体任务中来消化这种方法,从培训一开始就要求受训教师以本学科内容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并解决一个自身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在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时,要根据培训内容的层次性和培训对象的复杂性,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
36、性,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参训对象学习的兴趣,增强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3)受训教师在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互相交流完成教学设计接受任务后,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授课的教师也一起参与讨论,以及时解决学员的问题,直到每位学员完成任务为止。通过这种交流与碰撞,学员迅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4)逐一考核,巩固学习成果所有课程修完以后,对全体学员进行逐一考核。考核方法可多种,如写一份教学设计、完成一件课的课件、上一节信息技术的示范课、对培训的反思等。(三)研修一体化的渐进式网络教学模式(适合能上互联网的学校,学员带着任务巩固和发展学习的成果)教师每2周集中培训1天,时间为10周108学时,培
37、训形式包括讲授、自学与讨论、做中学活动。在两次集中培训之间布置辐射和课堂实践的后续活动,通过网络为后续活动提供在线课程和课程资源来支持学员的学习。应用网络作为交互工具,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的全部活动在网上发布,并开辟专题论坛。培训还强调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的课件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这样把教师培训、教师研究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三者结合,形成基于网络的新型专业发展模式。培训大致通过以下步骤来展开:1确定培训主题我们基本上每月安排一个培训主题,并在学科网站的论坛上进行公布,一个月的培训活动就围绕该主题展开。2组织理论学习为每一个专题收集相应的理论资料,通过E-mail分发给每一位参训教师,要求他们
38、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对资料进行全面的预学。3设计教学片段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要求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结合所学理论对指定的教学内容设计两个以上的教学片段,发布到网站的“网上教研”论坛中。教师们可以在论坛中对各种教学片段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网上交流氛围。 4组织教学实践在前面的基础上推选出两位教师,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结合研究专题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所有的教师集中观摩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用摄像机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5开展交互式评课交互式评课由教研员主持,两名执教者担任嘉宾,采用谈话的形式。先组织所有教师围坐在一起再次观看教学录像,并就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的
39、参与、学生的协作以及两位执教者对专题内容的理解、把握和体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交流。交互式评课注重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对话氛围,以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过程为“靶子”,紧紧围绕研究主题,以引导教师积极地进行思想碰撞、深刻反思教学实践为主要目的,不以形成某种定论为最终目标。6网上交流由于交互式评课的时间非常有限,交流不一定能深入,发言的面也不一定广泛,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网上教研”论坛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每次进行交互式评课后发起有关专题研究的讨论,组织学科教师在论坛里进行充分深入的交流。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网上教研,既加深了对各个专题的认识,又慢慢养成了勤于思考、敢于辩论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每
40、位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四)以课研究驱动学习的自主探究模式要求教师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参加报告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带着“任务”去驱动“学习”,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多媒体教学的各种方法。实行“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最好办法。大致通过以下步骤来展开:1课题组确定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方面的课题,纳入县级课题规划。2课题立项后,有的放矢地对立项课题的研究者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的专题培训3个别辅导或在论坛、网站上答疑,解决、指导课题研究
41、中存在的问题。4在课题结题时,评出“精品课题”和“示范课题”,这样力图“以点带面”,以对立项课题的培训和支持带动全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二、培训方式策略四要四宜在相当一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工作中,培训方式本身与现代教育技术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例如,主讲者在讲台上大谈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以及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他的满堂灌、“人灌”加“机灌”的讲课方式却不知不觉地暴露出来,而全然不顾听讲人的状态,更没有任何互动的措施。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身教重于言教。如何在培训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使教师从培训过程中直接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是值得每一位主讲者
42、深思的。此外,我们还要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年龄、性别、学科等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进行培训。我们总结出培训班的“四要四宜”:一要控制讲课节奏,宜慢不宜快;二要照顾到面,宜浅不宜深;三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宜少讲多练;四要主讲与助教相结合,宜多配辅导老师。从培训后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对我们的讲课和辅导是完全认可的,以后培训班还需增加实践时间和更多的操作指导三、培训时间策略短期论坛考虑到教师平时又要上课,还要搞科研等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讲课时间,同期开设几个培训班是十分必要的,让教师有选择的余地,保证教师尽可能不缺课。另外,每期培训的时间宜短不宜长,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可以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在时间上,
43、平时以23个半天(一般为下午)以及双休日下午为宜,不太适宜安排在上午和晚上。为使培训工作延续,我们还建立了“教育技术论坛”网站,教师对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经验、体会,都可以通过论坛发表和交流,深受教师欢迎。四、培训效果反馈调查总结举办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提升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把这个工作做的更好,培训班结束后应做一个问卷调查,内容可以包括教学内容及难易程度、对主讲教师的满意度、教学时间的安排、对培训班的总体感觉及建议等等。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还要认真做好总结,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不断改进培训工作。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自觉地学习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以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来带动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努力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