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政治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两千多年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1,选贤任能,虚怀纳谏;2,加强中央集权,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
1,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南书房;2,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
经济
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思想
焚书坑儒,加强专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民本思想,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大兴文字狱,加强文化专制
文化
统一文字
完善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民族关系
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
开明的民族政策:1,设机构:
东突厥—羁縻府州;
西突厥—安西都护府;
2,吐蕃和亲;
3,册封首领
缓和民族矛盾,尊重文化传统:1,对汉:崇尚儒学,开科取士,延揽汉族之士;2:对蒙: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3,对藏:册封达赖、班禅
对外关系
积极有好的开放政策,设立鸿胪寺,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1,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丧失发展机遇
总体评价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生活时代
春秋晚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希腊奴隶制社会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希腊奴隶制社会
核心思想
“仁”—核心:人际关系;
“礼”—恢复周礼,匡正社会秩序;
中庸—协调仁、礼关系
理念论
1,突破理念论,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2,确立了哲学研究对象;3,伦理学上:讲述“中庸之道”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
理想国—维护奴隶制极权政治
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
文化教育
1,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2,教育目标是成人,成君子;
3,教育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张因材施教,言传身教;4,教育内容:“六经”,“六艺”
1:创办阿卡德米学园;2:生源来自上层社会,男女平等对待;
3:教育内容:自然科学;
4:教育方法:对话式教学
1,创办吕克昂学园;
2,教授科学技术;
3,对一般民众发表讲演;4,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逍遥学派;5,在众多领域成就卓越:生物、物理、哲学、逻辑学等
历史地位
1,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2,改变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为教育推广创造条件;3,对亚、欧产生深远影响
是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影响了西方文化走向,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促进欧洲教育事业发展
局限性
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维护奴隶制
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时代背景
政治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
英国殖民统治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同前)
思想
启蒙思想传播
启蒙思想传播
历史功绩
1,领导英国革命,推翻封建王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制定对内对外政策,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A,对内:a,政治上建立军事独裁统治;b,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文化上改善法律,扶植文教,提倡宗教信仰自由;B对外:远征爱、苏,颁布《航海条例》,发动英荷战争,与瑞、丹、葡签订商约,巩固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
1,领导独立战争,建立独立国家;2,主持制宪,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共和政体;3,首任总统,完善总统制,制定对内对外政策,维护民主政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A:对内:a,网罗人才,组成内阁;b,建立国家银行,活跃国民经济;c,创立总统否决权,开创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B:对外:a,改善同英、印第安人关系;b,孤立主义,西进运动
1,雾月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帝国,制定内外政策:A,对内:a,宗教上承认天主教为国教;b,政治上精简编制,建立高效军事体制,剥夺民权;c,经济上,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财政,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军事上实行征兵制;e,法律上颁布《民法典》,确立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B:对外:发动对外战争,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打击欧洲封建制度
对内政策
对外政策
过失
专制、残暴
1787年宪法具有局限性
后期战争具有侵略性,争霸性
总评
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杰出军事家
为美国建立和民主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美国之父”
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时代背景
1,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探索近代化道路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各国国情
半殖半封社会
英国殖民地
一战后协约国半殖民地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
反帝
反帝反封
主要思想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非暴力理论(坚持真理)
西方资产?文明
斗争方式
暴力革命(辛亥革命)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平方式,合法手段)
武装斗争
革命活动(历史功绩)
1,创立政党:1905年同盟会,提出提纲—三民主义。2,领导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帝制;3,颁布《临时约法》,否定君主专制,维护民主共和;4,捍卫共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5,促成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发展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1,第一次:1919-1922年,首次提出不合作,并完成自传,开展纺车运动;2,1929-1930年第二次,“向食盐进军”达到高潮;3,二战间-四十年代中后期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第一次提出独立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4,为消除种姓制度和教派纷争而斗争
1,反对侵略,赢得独立:1923年签订《洛桑合约》,并成立共和国;2,推行改革,获得发展:a,政治:废除政教合一,成立共和国;b,社会改革:改变整个社会和文化结构;c,文字改革:改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d,宗教改革:宗教与政权分离;e,法制改革:采用西方立法,废伊斯兰教法,男女平等;f,经济改革:以苏俄为师,推行国家主义,30年代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局限性
未改变中国双半性质
1,限制人民革命运动;2,抵制西方物质文明,阻碍印度近代化
1,改革不彻底,偏远地区未改变传统方式;2,经济上忽视农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总评
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国父”
圣雄,国父
推动以“世俗化”为核心的资产阶级现代化改革,称为“土耳其国父”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基础知识】
马克思,恩格斯: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思想家
(一)革命合作
1、共同创立了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合写的 《神圣家族》 ,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 ,发展了黑格尔辩证法,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发表 《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创立 无产阶级政党 。(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 。)
3、积极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1848年欧洲革命中,参加德国革命,创办《新莱茵报》 )
(二)马克思
1、批判黑格尔唯心哲学,吸取精髓 辩证法 思想,接受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 观念,主编《德法年鉴》,研究 英国古典政治经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从唯心主义转向 唯物主义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 共产主义 。
2、批判继承 古典政治学 ,撰写 《资本论》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占有剩余价值,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 科学基础 之上。
3、建立“国际工人协会”( 第一国际 ),成为协会的领袖和灵魂。
4、巴黎公社失败后,撰写《法兰西内战》 ,赞扬巴黎公社,总结经验教训。
(三)恩格斯
1、1844-1845年完成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对近代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
2、充当“第二提琴手”:
1)与马克思进行伟大合作;
2)支持马克思的革命活动:经济上资助;感情上支持革命;理论上的支持:提供马克思所需的资料。
3、1889年,指导推动成立 第二国际 ,教导各国工人运动要从本国实际出发。
4、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整理出版 《资本论》二、三卷 ,撰写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第一次探讨了 人类社会史前史 ,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此外,还研究和探讨 垄断组织、帝国主义两大政治军事同盟等新现象 。
●学习马恩:为人类谋福利和解放的信念,坚定的革命信念、进行理论探索的非凡勇气和创新精神。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革命理论
革命实践
1900年创办《火星报》,为建党做理论宣传
建立政党:1903年社会民主党二大召开,制定党纲,标志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俄国化)
1, 一战爆发后,提“一国胜利论”指导十月革命,发展马克思主义
2, 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3, 七月事件后,写《国家与革命》,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组织武装起义
领导革命: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巩固政权:1,签署《布列斯特条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2,1918-1920年打退国内外武装干涉,领导国内战争胜利,巩固新生政权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918-1920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取得国内战争胜利;
2,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a,背景:苏俄经济和社会危机;b,内容:粮食税,开放市场,自由贸易,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意义:正确探索,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为全面建设打下基础;
3,晚年探索:现代化大生产,民族问题,党政建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功绩
革命理论
革命实践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湘江评论》,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1921年中共一大—走上革命道路
2,开展工人运动
3,参加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4,领导农民运动
投身革命
(大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
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井冈山的斗争》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
2,秋收起义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遵义会议,力挽狂澜
5,领导长征取得胜利
抗日战争
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共七大为党的指导思想,《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持久战》
1,国共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取得抗战胜利
3,1942年整风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解放战争
《论人民民主专政》
1,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2,领导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开辟新纪元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1941-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
2,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3,1953-1957年:一五计划
4,1953-1956年,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思想根源
1956年《论十大关系》—经济上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政治上
1956-1966年,十年建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十年文革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 理论
建设实践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2,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阐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
1,80年代,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80年代,对外开放,(80年代特区沿海城市,90年代);3,外交成就:(美、日、苏);4,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南方谈话:—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1,社会主义本质;2,三个有利于;3,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以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90年代后期成功收回香港、澳门
一个国家,两种体制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