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赞游戏 文明成长以游戏活动为载体的小学生礼仪教育探究摘要:礼仪教育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着学生早期的言行举止。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小学生待人接物意识的养成和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礼仪教育的三个环节入手,分析游戏活动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的优势,通过探索性的方略实施,探究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新路。关键词:小学生 游戏活动 礼仪教育礼仪教育对小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归属为小学生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范畴,对小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参与社会分工作用巨大。“游戏”作为小学生天性和现实教育的有效衔接活动,在小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借助
2、于游戏活动来实施礼仪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一、小学生礼仪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有关礼仪教育,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通常强调三个基本的环节,即感知、认识和实践1。所谓感知,就是要对礼仪有一个思想上的预期,在思想里有关于礼仪的概念,并能够在一定条件形式下产生礼仪性质的条件反射行为。礼仪教育的认识方面,相比感知,在层次和深度上有了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在这个环节,礼仪不再是复杂而模糊的认识,而是具体的、可感知的清晰性主观行为,甚至于小学生能够自主分辨某些场合下的礼仪行为。实践是礼仪教育的最高阶段,通过实践性环节,小学生对礼仪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最终在反复实践中形成对特定场景下特定行为的礼仪反应能力,转
3、变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二、游戏活动在小学生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一)活动载体的提供我们通过游戏活动赋予礼仪教育活的灵魂,使抽象的礼仪教育活动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游戏实践活动,学生在获得游戏乐趣的同时,在浸涵的特定性内容中受到礼仪教育。总的来说游戏活动中有礼仪的因素,礼仪教育依托游戏活动为载体扎根于小学生思想。因为有游戏活动的载体作用,小学生良好礼仪教育得到了顺畅的开展并取得了理想效果。(二)实践要求的满足礼仪教育三个环节的发展表明,礼仪行为最终还是要靠小学生自我践行。游戏活动彰显了学生在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强烈的自我意识得到尊重和体现,其主导下的游戏实践行为要求得到了
4、满足。在游戏活动中小学生的天性实践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行为对提升小学生自我主导下的礼仪养成行为意义重大。(三)过程结果的夯实游戏是校园内的经常性活动。小学生对游戏活动轻车驾熟,游戏过程一般是顺畅的,可预见性的阻塞性因素较小,便于达到预期游戏目标效果。而通过自我游戏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积累属于小学生实践认知的一部分,是小学生个性经验中最稳定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巨大。掺合礼仪性质的游戏活动,满足了游戏活动积极因素的一般条件,在实践了游戏活动的同时,其稳定的礼仪成分已深深地随着游戏的经验扎根于小学生头脑。 三、游戏活动中实施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方略(一)在游戏环境创设中营造
5、潜在氛围小学生是感性的,对于其交往礼仪的培养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创设有利的活动环境,营造潜在的暗示导向氛围,通过对学生个性的全面照顾考虑,在丰富多样的素材环境下,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引发积极主动的礼仪行为2。例如,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创设一些有特色的礼仪教育体验区,在体验区内张贴一些活波有趣的图片,摆设一些简单的游戏道具,设置一些易于被小学生接受的游戏场景,见面打招呼的场景、陌生人交流的场景、会客的场景、告别的场景等等。教师带领小学生到这些场景中进行多样性游戏式模拟,使小学生学会一般见面打招呼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在与陌生人交流时应该注重哪些细节,在于客人交流时使用的用语、手势等等,以及在相互之
6、间告别时应该注意哪些礼貌性动作。通过游戏场景的创设,使小学生来到这个游戏环境中就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是有礼貌的,在游戏中营造潜在的礼仪教育氛围。(二)在游戏指导中引入礼仪方式小学生知识阅历构成简单,单纯的活动主导行为并不能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我们高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要把握引导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活动节点恰当地引入礼仪教育内容3。碰到别人要及时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甜甜地说“谢谢”,使用别人的东西时要征得对方的同意等。这些后天的规范性礼仪内容并不存在于小学生的思维观念里,需要教师帮助提醒:“什么时间,什么情况,该做什么,该说什么,该如何
7、礼貌应对。”例如,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分享游戏时,可以有目的的选择一些不同种类、大小不一的食物作为游戏道具,让小学生们自主将这些食物分发给不同的学生。起初一些小学生可能会将自己喜欢的食物留给自己,或者将色泽鲜美的食物留给自己。当老师发现这一问题后,不要谴责小学生的这种行为,而应该及时的对小学生进行游戏指导教育,为他们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使他们明白孔融的礼貌之处就在于能够主动的将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这些礼仪是任何人都应该具备的最简单的礼仪常识,在游戏的指导中小学生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并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三)在矛盾对立中获取应对机会由于认知水平、规则意识、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游戏活
8、动中小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教师要理性并且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要把握住矛盾爆发的节点,引导小学生用礼貌的言行来避免冲突、化解矛盾。对于矛盾中的礼仪教育,学生理解的深刻,记忆的也深刻。当小学生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指导他们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在矛盾产生时,抓住契机有效施教可以实现礼仪教育的升华。例如,教师在带领小学生玩火炬手穿越障碍的游戏时,将小学生按性别和体能差异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游戏比赛。在游戏比赛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小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强,或者认为自己组的个别小学生没有优势,于是在游戏比赛过程中不把火炬传递到其他小学生手中,自己在游戏中占用更多的
9、机会,造成其他小学生的不满。这时老师要及时的站出来化解游戏矛盾,告诉他们游戏应该给每位同学均等的机会,无论自己有多么强大都应该以礼貌为前提,不能剥夺其他同学参与游戏的权利,在团队中沟通与配合才是决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这样有利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四)在效果评价中夯实过程基础教师要及时就游戏中的礼仪教育情况进行评价,通过针对性地不足整改和效果提升,逐步实现小学生礼仪教育质的进步和升华。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一个阶段的礼仪教育体验式游戏,把班级的小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小组到公园去寻找不文明的行为,有的小组到公共汽车站上去寻找不文明的行为,有的小组在校园内寻找不文明行为。经过一段时间
10、的体验式游戏,教师让学生对所发现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总结和讲述,并谈谈他们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时的感受,以及是否对这些不文明行为做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讲述及行为表现,及时对学生的游戏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既要对学生们所发现的问题给予客观评价,又要对学生们纠正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勇敢给予肯定,使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发挥更大的实效性。综上,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承接了小学生的天性和后天教育之间的联系,从其实践的效果来看,其实践性的价值意义很有进一步探索发展的必要。而我们也正是基于小学生游戏活动下针对性地礼仪教育内容,通过暗示性环境氛围的创设营造、内容的针对性引入、矛盾对立下的机会把握以及过程结果的评价反馈实现小学生礼仪教育的突破性开展。注释:1杨妍.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之我见.飞:素质教育J.2014(1)2周琦.“小问题、大礼仪”生活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索.现代教学J.2015(6)参考文献:1.沈丹妮.礼仪教育的缺失初探以A市小学生为例J.科学与财富,2015(6)2.黄勇.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J.科学咨询,2015(9)3.巢卫平.试论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三维模式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