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 会计电算化(逆向思维教学案例)“总账系统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总账系统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科目会计电算化教学对象中职二年级提供者邓琤玲课时4课时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内容分析 使用教材:高教版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总账系统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教材分析: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节主要介绍了总账系统期末会计业务处理,该内容要求通过逆向思维,站在对前一部分“日常业务处理 ”、“出纳管理”、“账簿管理”内容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从更高的层面来操作并掌握期末处理业务,这是“总账模块”的点睛之笔。为本教材中“UFO报表”的学习及今后的实践性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该内容无论在学科中,还是从整个专业教
2、学计划的全过程来看,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 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分层目标:1. 基础差的学生:(1)定义转账分录;(2)生成机制凭证;(3)对账;(4)结账。2. 学习中等学生:(1)在前一种学生基础上,学会反记账、反结账;(2)学会理解并设计公式;(3)学会对比,换位思考等学法,进行分析归纳。3. 成绩优秀的学生:(1)在以上的基础上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要进一步提高;(2)敢于质疑、辩论、总结规律和可行的学习方法。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总账模块中的期末业务处理的能力。多媒体展示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案例,培养学习兴趣
3、和小组竞争意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防微杜渐,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转账定义教学难点:转账生成(期间损益)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专二年级学生对会计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思维活跃,能大胆提问题, 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缺乏耐心,在教材处理上加入大量的实例和设问。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宜锻炼思维,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探究式、直观演练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
4、际的原则。学法指导:逆向思维、分析归纳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以问题和展示逆向流程图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使他们于无疑之处生难疑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机房、多媒体环境、会计电算化软件、演示课件、板书七、教学过程 (4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课 前 探 究 25 分钟各小组讨论分析: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继凭证处理及出纳业务之后,要完成出报表前的工作,逆向倒挤出还有哪些待办事项。1.课前让各小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讨论结果上交。2.点评学生作答的情况。3.分析展示日常业务流程图,提出本课需要完成的任务。1.针对教师
5、点评提出疑问。2.建构一定的理论框架。3.对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有较深了解,接受任务。1.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加大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通过课前收集讨论结果这一设问环节,激发学生探究认识到本课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同时引出本课内容期末处理。任 务 一 45 分钟理解转账凭证的数据来源完成定义转账分录的任务:1. 自定义转账2. 对应结转3. 汇兑损益结转4. 期间损益结转4.点拨问题一:外部转账与内部转账的数据流向。5.提出学习任务,巡查课堂。6.演示公式对比表格。4.根据老师总结出的待办事项,分类形成四种类型的结转任务。5.试测结转公式的设置。6.对比外部转账和内容转
6、账的区别。3.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收获。4.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分析,旨在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流向情况。任 务 二 45 分钟生成机制凭证:1. 自定义凭证2. 对应结转凭证3. 汇兑损益凭证4. 期间损益凭证生成前的准备工作5. 期间损益凭证7.利用幻灯片创设问题:问题生成转账凭证时提示没有可生成的数据,可能原因是什么?问题转账凭证生成后,就可以月末结账了吗?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7.答: 定义转账凭证的会计科目本月余额为零。转帐科目的日常业务凭证未记账。转帐凭证公式定义错误。8.答:转账凭证生成后,还必须执行审核、记账操作,才能进行月末结账。5. “教起于思,思起于疑”,以
7、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思起疑,疑促思;一年级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前后知识的连贯性较差,运用课堂讨论法,学会在小组讨论和师生讨论中集思广益,对知识融会贯通。6. 期末转账有严格的先后次序。加深学生对会计核算程序严格步骤推演的印象。任 务 三 45 分钟月结处理:6. 对账7. 反对账8. 结账9. 反结账8.板书列示期末处理的逆向流程:取消结帐取消记帐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修改或删除凭证9.个人操作,小组互助。10.归纳本月不能结账的可能原因。7严格遵照会计特有的先后次序理解顺向过程,之后逆向推演。8.学生操作过程运用逆向思维最多的一个环节。归 纳 总 结 15 分钟1.本月有未审核凭证不能结
8、帐。2.本月有未记账凭证不能结账3.上月未结账本月不能结账。4.总账系统与其他系统对账不一致,不能结账。5.其他子系统本月未结账。9.课件演示。10.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回顾知识,各小组选用不同的总结方法:其一:表格法其二:表述法其三:思路法9.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感性认识的目的,激发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10.通过归纳总结巩固内化新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全面理解期末处理的重点难点。布置 作业5 分钟根据所学的内容完成作业巩固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板书:总账系统流程图八、教学反思:在实训课程中,如果采用统一进度组织学生操作,虽然能避免一些“意外”情况
9、发生,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如果选择加大学生自己操作量的教学模式,则出错率高,学生们的进度也不相同,课堂难以掌控和把握,但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的能力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权衡之下,我选择了让学生更有收获的教学模式,并针对这一模式出错率高的“缺点”,充分利用这些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多操作、多实验、多思考的学生,出错的机会更多,而这些能充分调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单位的表现更加出色。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已进入较深专业课程的学习,部分同学会有畏难情绪,内心想学好又担心学不好。作为教师的我,在给学生描绘职业蓝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会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的
10、提高,多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思路上的引导。充分信任他们能学懂,能学好。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共同营造和谐气氛,以提问和提示的方式授课,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学会自学,学会自己总结规律和归纳知识。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尤其是对于会计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将来在工作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完全等同于书本的内容,所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掌握、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学流程图 开始小组交结果课前热身问题的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导入新课,布置任务,分组完成任务1:完成定义转账分录的任务展示学生成果,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任务2:在任务1的基础上生成机制凭证教师强化程序推演顺序巩固内化新知,布置任务任务3:顺向逆向完成月结处理任务展示学生成果,点评归纳总结,知识梳理布置作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