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口技教学设计陕西咸阳教研员 李鹏 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探究
2、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口技是一篇文言文,主旨是学生在品味课文的同时,感受我国口技艺人高超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探究历史,品味经典的欲望。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听读-自己品读-初步译文-总体感知的流程。整体的任务设计上,以学生借助注释、积累的文言文知识自主翻译,合作总结为主。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承担引导和指正者的角色。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主要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3、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虞初新志的编者张潮对口技的评价是:“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2、熟读课文,疏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理解、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本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3、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4、;2、多听多写,培养文言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2、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高超技艺的生动的描写。【教学难点】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新知:关于口技: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2、 视频导入:播放现代口技片段视频,令学生感受场景,引入口
5、技的概念。3、介绍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等。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的序言。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二、目标导学,探寻事理:1、处理字词,初读课文。 课前生字词的处理是对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的保障,该环节建议使用随机抽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对生词的解释,学生需要在课前使用工具书积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词语。2、听读课文,了解概况。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在读的过程中考虑问题,思索课文描写的情境,自己试着在书本上画出关键点。3、轻声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学生自读课文,读的同时根据自己理
6、解,尝试粗略翻译课文。要求读准节奏,注意停顿,疏通文中的疑难词句,有疑即问。教师释疑: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恰好。宴:举行宴会。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但,只。闻,听见。以为妙绝。以为,认为。绝,极点。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乳,喂奶。呜,发出呜呜的声音。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少,稍微。稍稍,渐渐。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腿。走,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在本环节,考察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能力,可以采用同桌合作品读的形式进行。环节的最终成果目的如下: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
7、中”、“表演后”来叙事的。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三、导思点拨,初析课文: 经历分角色朗读之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脉络有了一定的印象,所以在此环节,主要是以启发学生自主归纳,得出课文结构层次为主。 教师出示思维导图表格,学生根据课文合作填写表格,在填写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的学习方法,讨论“道具、气氛、场景”和口技的精彩之处。四、总结课堂,引导延伸 1、学生将预习时不懂的字、词、句翻译提出来,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2
8、、学生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重点疑难问题。3、教师检查课文翻译,每一小组抽查一人进行班级文章翻译接龙游戏。如出现问题教师可进行指导。在此环节上,可以采取翻译组翻译时,其他组补充加分的形式,最终形成优胜组。五、布置作业。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发思考: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初读了口技。在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精读课文,共同走进作品的世界,感知口技的魅力。出示问题:回忆所学,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二、品鉴课文,分析文意:课文分析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勾画、总结课文思维导图,训练抓住重点概括课文的能力。教师根据课堂活跃程度,逐步出示释义。(释义部分见课件)在该部分,引导学生思
9、考和阅读。(一)1、朗读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2、思考: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点词句。善:擅长 厅事:大厅、客厅 施:放置 会:恰逢,正赶上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译文: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
10、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听读这一部分,三、精品课文,答疑解惑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1)第一个场景:梦中惊醒。(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2)第二场景:渐入梦乡。(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纵声”“渐拍渐止”,声音由大而小,“微闻”声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闻余响。(3)第三场景:火起群乱。(深夜失火、救火
11、的情景。)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这一部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摹,请同学们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遥闻既而当是时未几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第一个场景的声音从“深巷犬吠”开始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第二个场景“夫声起”、“妇梦中咳嗽”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声音变小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言来衬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齐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各种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说明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节波
12、澜起伏,扣人心弦,体现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艺。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
13、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4、小结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
14、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文章写得波澜叠起,变化万端,动人心魄。5、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字句。妇抚儿乳 (动词,喂奶)。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儿含乳啼 (名词,乳头)。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宾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处:说出。奋袖出臂:卷起。 两股战战:大腿。 几欲先走:几乎、差点儿;跑 (七)朗读第5段、理解课文结尾一段的作用。思考:这一段写到“抚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向已。”似乎与第1段相
15、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与第1段相呼应更是以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八)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1、分析理解: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的神情举止的反应。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衬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魅力。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
16、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2、揣摩语言,领会主旨。(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造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见”。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4)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四、总结全文,引导深思:本文正是这样通过细腻的刻画描写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五、布置作业:略。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