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日战争(人教版)教学设计作者:“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 一、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二、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它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的重要单元。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2、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启发式分析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四、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组织学生搜集信息、总结研究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2、 通过探究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抗日战争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
3、 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参与互动,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探究性和创造性。(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 通过探究全民族团结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国共两党“合则两利 分则两伤”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的警策团结。2、 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3、 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五、 教学重难点(一) 教学重点抗
4、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重要的作用(二)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六、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七、 教学设计思路抗日战争这节课大家都很熟悉,初中时都已经学习过,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再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的主要素材,平时接触的也很多,因此课前让同学们进行以抗日战争为题的探究性学习。情境讨论式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蓄积理论的基础上,其依据是“学习中心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
5、发学生 学习兴趣;学生则通过分组讨论,参与互动,体验感受,师生交流,共同营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八、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南京大屠杀不忘国耻日本侵华史七七事变等视频资料,保卫黄河义勇军进行曲音像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2、 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日本侵华史料九、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要同学们在老师带动下一起高歌。通过这一环节,烘托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学习内容;当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忽然停下,提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一)日本全面侵华(板书)1、日本侵华相
6、关历史:(播放不忘国耻日本侵华史中日本近代以来对中国侵略的视频资料)设置情境,让学生回归到历史的原始状态,让学生明白日本侵华是由来已久;2、日本全面侵华我简单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环节,通过我提供的材料,同学们猜一猜分别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问题)材料一:此事发生在1931年,日本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此事后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材料二:此事发生在1932年1月的上海,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侵略军袭击该地,驻守凇沪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材料三: 同年,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的国家。材料四:7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
7、事件,此后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材料五: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同时打出19311937年日军侵略逐步加深的地图,有动画)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将本课基础知识点复习了一遍,进而向学生指出这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罗列在一起,充分说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尤其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已经处于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板书)“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日本的军事侵略逐步加深 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8、 “华北事变” 为主要矛盾 “卢沟桥事变”(二)、全民族的抗战(板书)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所以说,日本侵略步步深入的过程,也是国共两党走向合作的过程,因此抗日战争不是哪一党哪一派或哪一个战场的抗战,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首激昂的保卫黄河把我们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播放保卫黄河歌曲。让学生点燃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会唱的学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吟唱。)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
9、的全民族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活动:考考你的眼力)以下是电影不忘国耻日本侵华史中的几个片断(播放血战台儿庄、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你熟悉这些场面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电影中回忆所学,节省了时间,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请同学们举例有哪些战役(争)体现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配合?学生回答(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教师进一步明确,人民军队的壮大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长,抗击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与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相呼应,使日军在占领武汉、广州后不能继续扩大进攻规模,其速战灭亡中国的计划也破产。由此可见,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始终。其主要贡献是,在政
10、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抗击日寇的全民族的持久战。 虽然有中华儿女的英勇抗战,虽然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是,却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用动态地图演示 上海 徐州 太原 武汉广州 等华北 华中 华南大片领土都被日军占领 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民族真的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中国人民如何在艰难的环境里坚持抗战。)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探究问题:共产党和国民党各在抗日战争中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起了怎样的作用?(分组讨论,实施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开始小组代表发言,其中对问题二中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形成了比较明
11、显的两种意见,一认为作用较大,二则认为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对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意见基本一致。在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简单评价后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3)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12、(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二)(我先播放了台儿庄战役的部分片段)。我认为国民党在在抗战初期的作用,尤其是抗战初期态度比较积极,作用较大(1)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大作用。(2)鼓舞了民心士气,特别是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3)支援了敌后战场和抗日游击战争。(4)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当然正面战场出现了丧失失地、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尤其是相持阶段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不仅
13、降低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起了妨碍和破坏抗战的作用,但这些并不能就此抹杀国民党对抗战所起的重大作用。(三)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板书)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情境一:(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断,黑太阳731片断,不忘国耻日本侵华史片断,创设情境,感受真切直观)情境二:已经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大肆美化日本侵略战争,歪曲侵华历史,内容要点梳理如下:(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五大篡改:竭力掩盖真相 严重歪曲事实(一)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二) 关于“二十一条”(三) 关于“九一八事变”(四) 关于卢沟桥事变(五) 关于南京大屠杀七大谬论:宣扬侵略有功
14、推卸战争罪责(一) 称中日战争是共产党挑唆(二) 称中日战争责任全在中国(三) 对外侵略不再用“侵略”一词(四) 不再提日本在战争中所犯罪行(五) 大书特书日本的战争损失(六) 放大字号为战犯鸣冤叫屈(七) 鼓吹侵略“造福”亚洲看完后,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对日军的暴行有何感受。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有的说:“好好学习,将来不让中国人再受这种罪”,更多的同学则对日本人充满了仇恨,有的说要他们血债血偿,有的说要打倒日本人。 老师总结:回首往事,我们无限感慨;关注现实,我们愕然彷徨。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齐齐哈尔毒气中毒事件都深深铭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日本日本右翼势力的这些做法也深
15、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但是二战已经结束六十余载,和平的种子深植于各国人民心中,和解的推进与积累也不断结出希望之果。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以史为鉴,知耻后勇。铭记历史和正视历史,记取教训,惟有如此,才能免除后世再遭战争之苦。(为了引导学生分清日本人民和极少数右翼分子的区别,以及日本人民和军国主义的不同,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板书,告诉学生)认知有两种:真实的认知;暗味的认知。后者是借助视听嗅味触得来的认知,往往靠不住。真实的认知是来自理智的认知。没有理智,思想必然不在;没有思想,认知难免暗味。这一环节即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应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还应该
16、将抗战精神运用到今天的学习中来。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思考:(战争是残酷的,犯下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有自己的父母妻儿,是什么是他们从人变成灭绝人性的恶魔,而把杀戮的屠刀对准中华民族?)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有利条件:中国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充分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四)抗战的胜利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播放视频资料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南京政府受降仪式,创设情境)探究问题;有人用一个密语(谜底:打中国古代人物的
17、名字,屈原,苏武,共工,蒋干)来说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讨论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学生谈论。在总结学生的答案之后,指出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1)中国共产党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正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原
18、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加速中国抗战的胜利起了较大的作用。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它的意义,不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而且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作出巨大的民族牺牲,对这场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界规模的搏斗作出了重大贡献。(五) 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回首往事,我们无限感慨;关注现实,我们愕然彷徨。二战已经结束六十余载,和平的种子深植于各国人民心中,和解的推进与积累也不断结出希望之果。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六十年后的今天,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依然阴魂不散。联系当前的实际,告诉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
19、我看到了这样一道日本历史试题:“日本跟中国每100年就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又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我最早是在读者上看到这道题目的,文章的作者还提到日本学生都认为中日战争会从东海或者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大概都是2015年至2020年之间。和许多看到这道题目的人一样,我想到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这道题目和答案本身是让人吃惊的,甚至是可怕的;二是想到了中日历史考题的巨大差异。另外,法国有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二战中遭受浩
20、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的比较详细,其中有一组这样的数据: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的遗址。广岛: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39人,精确到个位。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着3000个死者的名字。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开始,近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汽车鸣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广岛: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21分之一;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
21、数2000人左右,最多不到10000人,占全市人口的2800分之一或者500分之一。如果你是一个第三国家的人,你认为二战给哪国带来的伤害和教训更深刻?是什么让日本强化了灾难而淡化了它的侵略性?是什么让我们过早地忘记了伤痛,而仅仅是几个幸存者微弱的呐喊?作为一个中国人,需要我们更多更多地去思考以上两则材料作为课后习题,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反思是我们在历史学习中非常需要而恰恰又是我们忽略的,我想他的价值应该超越了把历史课本背得滚瓜烂熟本身吧!结束灾难的日子,值得全人类永远铭记。然而纪念,决不仅仅是再一次温习60年前胜利的欢欣,而是为了记住教训,让当今的时代更加和平与和谐。 60年过去了,亲身经历过当
22、年战争与伤痛的人正越来越少。今天,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显得更为必要。 #课外延伸: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网站九、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中最早的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2、抗战前期,国共两党密切配合的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3、“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4、宋女士一生历经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族抗战(引自汪道涵致宋美龄女士亲属唁电)这段话表明了对A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的谅解B宋美龄反对日本侵略的赞扬C宋氏三姐妹毕生事业的赏识
23、D蒋介石推行亲美政策的肯定5、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抗击日军的中国军队为A新四军 B八路军 C中国远征军 D国共联军6、某校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七三一部队”罪恶活动的相关证据,他们主要该去哪进行调查A华北 B华中 C西北 D东北7、对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敌后战场作战方式与正面战场截然不同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同时存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的特色8、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军队出兵中国东北 B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C国共两党亲密合作 D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二、问答题19
24、45年8月15日,四川成都市街头贴有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请你根据所学抗战的相关知识,回答此对联的含义。三、动手能力题:抗日战争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叶挺、张自忠、李宗仁等)。请大家为课本中或者你所知道的抗日英雄作一张人物名片或者碑文。(范例)(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抗日民族英雄帖”,拉进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制作名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B 3、C 4、B 5、C 6、D 7、B 8、D二、问答题上联用了三个国家名:中国、捷克、日本;下联用了三个城市名:南京、重庆、成都。意思是中国在抗战中战胜了日本;南京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日本侵略中国后,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南京被日军侵占了,抗战胜利后,南京又成为国都。这幅国名、城名巧联,内容贴切,形式又十分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