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 抗日战争【知识结构】一、日军的侵华和罪行1、30年代,日本扩大侵华的主要史实 (1)1931年, 事变,侵占整个 。 (2) 年7月7日,日本制造 事变。(成为 的开端)2、日军的滔天罪行(1) (2) (3) 二、中国人民的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原因:日本全面侵华, 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2、意义: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2、国民党抗战( 战场):(1)主要战役:组织 、 、 、 等多次重大战役。 (2)战况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 ,威胁南京,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 在宝山县城壮烈牺牲; 率八百官兵坚守四行仓库。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
2、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取得 的胜利。徐州会战: 战役大捷武汉会战:1938年, 失守后,抗战进入 阶段3、中共抗战( 战场):(1)1937年秋,制定了动员 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 ,即 。 (2)挺进 ,开展 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 变成抗日的前线。三、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1)时间: (2)指挥者: (3)地点: (4)意义(地位):中国军队 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中共成为 。2、抗战胜利:(1)标志: 年 月 日 ,日本投降。(2)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 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 和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
3、 得到提高。(3)原因: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巩固训练】1.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该观点重在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 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 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2.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曲反映的史实是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B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D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3.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
4、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得知此战役名称是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4.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5、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A B C D5.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6.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中国革命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中共的中心任务A B C D7.中央
6、宣传部张部长钧鉴:查本月二十八日新华日报第三版左下角有陕甘宁边区学生电英学生联合会之大字标题新闻,亦属不合。以后不许有陕甘宁边区字样登载,希即切实注意为要。中正手启。卯艳。侍秘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8.新华社国际时评“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2010年2月)23日再度表示,不会撤回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是中国人民最为沉痛的近当代历史记忆之一,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而
7、河村竟然声称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这种言论有多么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下列材料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A.日本政府仍否认南京大屠杀 B.大屠杀发生在日本侵华战争之中C.国际社会早已认定这一罪行 D.是中国人民最为沉痛的记忆之一9. 20世纪30年代后期,张闻天曾指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同时面对太多的敌人,最不应该的就是两个拳头去打人,要知道,打倒一切是小孩子的幻想,结果是被一切打倒。”张闻天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A.巩固工农联盟 B.开展武装斗争 C. 争取进步力量 D. 建立统一战线1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
8、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11据史料记载: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五十万七干余人。国民党军队击毙日军80余万,平均每年抗击侵华日军40%。1943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被围英军7600多人,歼灭日军4个师团。从材料中不能出的结论( )A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B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国民党军队一直消极抗日D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12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
9、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是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 D正面战场抗日进入高潮13对右面两则材料理解准确的是七七抗战揭开了全面抵抗的序幕此战发生于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反映国人对抗日英烈的敬重与纪念A BC D14.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15在一份政治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
10、,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这份宣言应该发表于A.九一八事变后 B.华北事变后C.卢沟桥事变后 D.百团大战时16 右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国父”深受人民爱戴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17.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年春的这段话说明了A打垮日本是美国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B中国的坚持抗日使盟国掌握
11、了战略主动权C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兵力 D开辟第二战场迫在眉睫18 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19.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将“日本的战争机器”“卡住了13个星期”的是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太
12、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20.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这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21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
13、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 B C D22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将抗日领导权交给国民党 B首次提出统一战线的主张C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23皖江澎湃八百里,淮河生息五千年。安徽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下列红色旅游景点与安徽有关的是A B C D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B新四军军部旧址C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指挥中枢 D军旗升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