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解读新课标个人申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 学校: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学科:语 文姓名:邵 姗时间:2010年11月14日美丽是小兴安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上册一、学习目标:目标一:使95%的学生能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等词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目标二: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2.课后第一题:我要读出
2、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目标三:使95%的学生理解课文,举例说出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举例说明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定进行观察的方法。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课后第三题:“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二、学习重点:举例说出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依据:因为本单元的主题是“壮丽的祖国山河”。单元导读提出的要求是“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我
3、制定的教学重点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定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依据: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孩子们思维活跃,刚开始写作对于观察和写作方法知之甚少,用词也不准确,生动。对小兴安岭了解很少,因此只有通过了解搜集的资料,理解重点词句,才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用词的准确。因此我确定了以上的学习难点。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略)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在一节课内,使95%的学生理解课文,结合搜集的资料,说出小兴安岭四
4、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2.使95%的学生会举例评价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生动。3.使70%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分析作者抓住景色特定进行观察的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读全文,读后谈谈小兴安岭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1自己出声读全文。2班上交流读后感受。(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同学们说得真好!小兴安岭是那么迷人。难怪作者说:(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全班齐读。那么,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看
5、看作者是如何表现小兴安岭这个特点的。板书: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大宝库 (此环节采用情境教学法)二、细读课文,品词品句。(一)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小兴安岭真是一个诱人的地方。小兴安岭这个宝库里最多的是什么?(生:树。)请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写树木的句子。(生交流划出的句子。共五处。)自由读第一段,小兴安岭的树木怎么样?“绿色的海洋”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小兴安岭树的数量、品种极多,树的面积之大,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垠,一望无际,从“数不清”一词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2指导朗读: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色,一望无际,一碧千里。要让学生带
6、着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3小结读懂重点句的方法:读句找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句义,反复朗读体会情感。(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四季美。1总体感知(1)作者都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中的哪些景物,请用“_”画在书上。(2)班上交流。(3)出示投影,填写表格。季节描写的景物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秋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萄、榛子冬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2自读课文,领悟兴安岭树木的特点。(1)从刚才填写的表格中不难看出,大家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作者对每个季节的树木都有所描写,那么,小兴安岭的树木一年四季各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2)班
7、上交流。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秋天,落叶在林间飞舞。冬天,树上积满了白雪。3深入读文,品词品句。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提示:让学生分小组找一找抓住重点词、句,谈谈体会,然后汇报。(教师可采用近义词替换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师可以指导前2个,然后慢慢放手,学生自主学习。)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诱人的林海吧!如果春天,你来到了小兴安岭,树木是什么样子?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出示:第一句。)(生:我从“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感受到的。”)“抽出”是什么意思?换成“长出”行不行?(
8、通过采用近义词换位的方式,使学生懂得“抽出”是“长出”的意思。尽管意思相同,但“抽出”一词,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十分生动形象。作者在这里用“抽出”一词不仅写出了枝条生长的现象,而且把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了,令人觉得贴切而形象,而如果用“长出”一词,就未免显得直白,缺少情趣。) 请默读课文,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重点感悟:“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面的影子。”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散步”、“欣赏”这两个词语。(这本是描写人的神态的词语,作者用来描写小鹿,说明
9、作者对小兴安岭中的树木、动物都充满了喜爱之情。同时这些句子的描写,也使我们看到了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夏:“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1.小兴安岭的夏天又是什么样子?你有什么感觉?(生:那里树木茂盛,我觉得那里应该是个避暑胜地。生:我从密密层层的看出树木很繁茂。从严严实实看出枝叶被遮得几乎没有空隙,从葱葱茏茏看出枝叶非常稠密。)出示:词卡(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葱葱茏茏)师:读读这些词语吧!(指名一个学生读词语,其他孩子闭上眼睛静静感悟。) 还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的?(生:我从这几个动作词语看出来。“遮、封、挡”这
10、几个词语看出树木多,枝叶密,挡住了强烈的阳光。)师:请把它们圈出来吧。试着读出这种感觉,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指名读这个句子。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密密层层的枝叶把(生接: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挡住了(生接:人们的视线)。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遮住了(生接:蓝蓝的天空)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要用“封”字,用“盖”字行不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盖”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而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个“封”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严的景象,也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
11、长的勃勃生机。出示句子,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而且是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但“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内涵。相比之下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秋:让学生按照学习夏季的方法,出示问题,自学后回答。 秋季的小兴安岭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生:从白桦、栎树的叶子“变黄”,松柏显得更“苍翠”可以看出秋天色彩艳丽。
12、生:“飞舞”说明叶子在飘落。)“飞舞”换成“飘落”好吗,为什么?(生:不好,因为飞舞拟人化了,而且感觉落叶很调皮。) “献出”这个词又好在哪里?(生:“献出”这个好词说明小兴安岭物产真丰富,而且数量多,还好客。)是呀!“献出”赋予了小兴安岭人的性格和动作,写得多好啊!这里的特产正在被采集利用。那都献出了哪些丰富的特产呢?(生: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人参)由此可见,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是联系在一起的,既有收获,又无私“献出”,表现了小兴安岭的奉献美。指导朗读时,注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要读出赞美之情。 冬:“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一词用得非常恰当,连树上都“积满”了白雪
13、,既可以让人想象出小兴安岭冬天很冷,雪很大,又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的密密层层。(看图说话)看图,这就是小兴安岭的冬天,雪花漫天(生:飞舞)大地一片(生:洁白)树上积满了(生:雪)地上的雪(生:厚厚的)多么美丽,多么诱人的冬天呀! 同学们自个儿读读吧。(出示句子: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膝盖在哪儿?没过膝盖的雪会有多厚呢?谁能用手比划一下。(学生比划)是呀,这雪真厚。这么厚的雪,谁能读出感觉来?(生读,强调“厚厚的”这个词语。) 这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请全体女生把大家带到这个冰雪世界里。(全体女生读)北国风光,千里冰
14、封,万里雪飘。这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呀!请全体男生一起读出雪景的壮观。(全体男生读)大家都得真好。 “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这是动物生存的本能。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只好”一词赋予了黑熊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 想去看看小兴安岭美丽的冬景吗?请看大屏幕。看录象。(学生边看边发出啧啧的赞叹。)边在脑中想象画面,边读课文,你会读得更好。(配乐读课文,学生完全陶醉在音乐中,课文的情境中。)(此环节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指导法)(完成教学重点的教学)(
15、完成第一个目标,第二目标)三、提升拓展,说明观察方法 (一)体会写作方法 走进小兴安岭,就走进了一片林海,让我们再一起读读写树木的句子吧。(连读写树木的句子。第一段齐读,下面四段男女分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它们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作者抽取了自己认为各个季节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写出了对小兴安岭的热爱。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 (二)创设意境,深入体会 (播放音乐,出示移动树木的图片。创设情境领会树木的内在之美。)。老师动情的朗诵:同学们,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补充老舍林海片段,升华)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色的。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
16、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 (三)总结引导 它的美丽,就在于美的并不空洞,而是和祖国的建设紧紧结合在一起。这里,树木葱茏,野花盛开,即便是冬天,也是雪花飞舞,银花满地,无比美丽。这里,盛产木材,这里,更蕴藏着名贵药材和珍奇的动物。难怪我们不禁要赞叹【生: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个巨大的宝库。】(再次回课文最后段,丰富对重点段内涵的理解。) (此环节采用情景教学) (突破教学难点) (完成第三个目标前半部分) 四、深入感悟,背诵喜欢的段落(一)创设情境,口语训练 1.闭上眼睛,在某一个季节的某一天,你来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你是哪个季节到小兴安岭的?看到了什么样
17、的景象?(生:我是夏天去的。我是冬天去的。)现在,我们就拨通远在河南的妈妈的手机。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妈妈,我已经到达了小兴安岭。这儿的景色真美呀!小溪的水很清澈,在欢快地流淌,可爱的小鹿在溪边散步。生:妈妈,小兴安岭在下大雪呢。这里的雪可厚了,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哧哧响。啊,我看到小松鼠了,它在树上跳来跳去的,真可爱。我要走近看看,现在不和你说啦!) 2.选择你喜欢的季节来美美地读一读,试着背诵。比赛并师生评价。 (此环节采用激趣法、评价法) (完成第三目标背诵部分) 五、总结全篇,推荐课外阅读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我们还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还了解了抓住景色特定进行观察的方法,我们收获很大。 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一篇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林海,也是写小兴安岭的,请大家课下有机会找到读一读,体会不同作者笔下的小兴安岭拥有的不同的美。板书设计:春生机勃勃美丽的小兴安岭树海夏万物生长 美丽的大花园 秋硕果累累巨大的宝库冬雪花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