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筋施工技术及验收规程66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建设部备案号J 植筋施工技术及验收规程(送审稿)200发布 200实施福 建 省 建 设 厅 发 布目 录1、 总则2、 术语2.1植筋2.2植筋胶2.3植筋深度3、 基本规定3.1材料3.2设计4、 施工要求4.1一般要求4.2施工流程4.3施工要点4.3.1钻孔4.3.2清孔4.3.3即配式注胶4.3.4注射式注胶4.3.5植筋4.3.6养护5、 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6、 检验1总则1.0.1为了适应当前建筑业建筑物加固改造专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提高加固施工技术水平, 加强施
2、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确保加固工程施工质量, 特制定本规程。1.0.2本工程适用于福建省内结构加固补强专业施工企业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1.0.3结构加固补强专业施工企业, 必须取得建设部或我省建设厅相应的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 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要求, 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设置技术和质量管理机构。1.0.4施工技术资料应按建筑施工管理要求整理归档保存。1.0.5植筋操作人员均应经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2术语2.0.1植筋将钢筋与混凝土连接在一起的后固定系统。2.0.2植筋胶将钢筋与混凝土牢固地粘结在一起的树脂。2.0.3植筋深度能够保证在拉拔试验中钢筋屈服破坏所需要的最小锚固长
3、度。2.0.4抗拉拔试验平行于植筋轴线而施加轴向荷载的试验。2.0.5位移植筋相对于构件的移动。对于抗拉拔试验, 位移沿植筋轴线测量。 。 3、 基本规定3.1材料3.1.1植筋所使用的植筋胶和钢筋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规范的规定, 产品必须有相应的产品说明书, 每批产品的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编号应与原材料实物标注一致) ; 如属国外进口产品, 还应提供相应海关报关证明。3.1.2原材料进场施工前, 应按有关要求按批取样、 检验, 其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 规范要求, 合格后方可使用。3.1.3严禁使用质保期过期的植筋胶及已腐蚀的钢筋。3.1.4应根据建筑物重要性, 使用环境等要求选
4、择植筋胶。3.1.5应优先使用HRB335级热轧带肋钢筋, 也可采用HRB400级和R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3.2设计3.2.1建筑植筋工程应按结构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植筋深度和钻孔直径应根据建筑物性质、 重要程度、 使用要求、 结构特点、 环境条件、 原有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确定, 当设计没有明确规定时可根据承载力要求按表3.2.1选择。3.2.2当所植钢筋需要与原有钢筋进行锚固搭接时, 其长度应另行计算。植筋承载力标准值Rk选择表表3.2.1钢筋直径钻孔直径D承载力标准值Rk理论钢筋屈服锚固深度KN101427.332.838.343.749.254.760.165.696121636.04
5、1.948.553.959.865.971.8126141845.051.458.264.270.677.183.5163162255.362.369.176.082.989.996.8103.7195202877.285.092.7100.4108.1115.9131.3146.9162.3273223089.297.2105.3113.5121.6137.8154.0170.2186.53152532111.3119.9128.5145.6162.7181.4197.0214.2231.23892836127.2136.3154.4172.6191.0208.5228.6245.3263.
6、54663240239.4258.6283.5296.9316.0570植筋锚固深度L( ) 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40380420460500540580620660建议锚入深度hs=15备注: 1、 钢筋: fy=310N/22、 混凝土: C303、 孔深超过200mm时, 应采用措施保证注胶质量。4、 锚固深度100mm。( 悬挑结构构件150mm) 4.施工要求4.1一般要求4.1.1植筋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会审。施工单位应根据图纸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其内容包括: 施工程序、 施工工艺、 技术措施
7、、 安全措施、 质量标准、 成品保护等, 并在进场前对操作班组进行技术交底。4.1.2植筋工程施工前, 必须按工程量备好植筋胶和钢筋, 以及配套的施工机具, 安排好临时堆放场地, 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4.1.3进场的植筋胶宜密封储存, 且必须配备防火设施。4.1.4植筋工程施工前宜对基层强度进行检测, 以确定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4.1.5植筋工程施工前宜进行试植筋施工, 并进行抗拔试验, 为全面施工提供必要的施工参数。4.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 钻 孔清 孔配 胶 注射式 即配式注 胶 植 筋养 护图4.2 植筋工艺流程图4.3施工要点4.3.1钻孔4.3.1.1采用砼雷达探测仪或钢筋定位仪对照原
8、结构设计施工图描绘原结构植筋区内钢筋位置, 植筋位置务必避开原结构钢筋, 满足要求后方可开钻。钻孔边缘至原有受力钢筋边缘距离不应小于20mm, 且不应小于2d。4.3.1.2采用小振动电钻施工钻孔, 按照设计要求的孔径、 深度选用认可的钻头, 按设计位置和方向钻孔。4.3.1.3钻孔的位置、 孔径、 孔深、 垂直度要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应纵向逐排进行。4.3.2清孔用毛刷、 吹气筒或空压机等将孔内的粉末清理干净。 4.3.3配胶即配式植筋胶根据一次所需要的用量, 分别称取甲、 乙两组重量, 然后注入专用的容器内, 采用机械搅拌直至颜色均匀一致, 注意搅拌时按同一方向进行搅拌, 容器内不得有油污等
9、其它杂质。4.3.4注胶( 1) 即配式注胶植筋胶配制完成后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植筋胶注入孔内。( 2) 注射式注胶检查套筒内活塞是否能有效工作, 活塞行动要顺畅且行程完整; 将植筋胶按大小对应放入套筒内; 打开植筋胶的瓶盖, 旋上混合器, 按住注射器尾部的黑色按钮, 将推杆向后拉至终点; 将植筋放入注射器。扣动扳机, 将植筋胶挤出, 初始胶约5厘米不能使用, 将混和器伸入孔底保持混合器口不离开胶面注入植筋胶至适量; 单孔注胶时间不宜过长, 不超过一分钟。施工中不得在注入的胶内形成气柱。4.3.5植筋( 1) 插入准备的钢筋, 插入时速度要缓慢, 同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钢筋以保证胶和钢筋很好
10、地结合。钢筋插到底部时, 应立即调整钢筋方向。( 2) 植筋胶注入量以植入钢筋后胶面达到混凝土面为合格, 稍稍溢出为最佳。4.3.6养护钢筋植入后, 应保护静压, 并保持与受力方向一致待其完全固结, 一般情况下24小时内不得触动。 5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5.0.1植筋胶应密封储存, 远离火源,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5.0.2植筋胶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5.0.3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6检验6.1试验仪器设备6.1.1仪器和设备的量程应大于试验所需最大荷载的量程要求。仪器应安置在不影响构件变形和破坏的位置上。6.1.2试验装置应有足够的刚度, 试验中不应变形, 应保持施加的
11、拉拔力与植筋轴线平行。6.1.3测力装置应具有峰值保持功值。6.2抗拉拔试验装置6.1.3图6.2.1为植筋拉拔试验装置。6.3仪器设备的使用、 保养和标定6.3.1抗拉拔试验时, 应采取措施固定试验装置, 防止仪器设备脱落损坏与伤人。6.3.2试验完毕后, 应对试验装置进行常规保养和维修。6.3.3试验装置中的油压系统每年至少标定一次, 如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重新标定: 1、 更换油压千斤顶后2、 更换油压表后3、 仪器设备维修后4、 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时6.4试验条件与数量6.4.1现场试验的植筋, 其构件即为现场结构构件。6.4.2对于实验用构件, 可选择与施工条件相类似的构件代替,
12、或在实验室预制。6.4.3试验时应确保构件边缘及试验装置支承处不剥落损坏。6.4.4抗拉拔承载性能试验, 相同类型、 相同规格型号尺寸和用于相同构件设计强度等级的植筋构件, 均应不少于3个。6.4.5试验时构件应达到规定的设计强度等级。6.4.6试验时构件表面应平整, 必要时应进行磨平处理。6.4.7试验时粘结材料( 植筋胶) 的养护( 固化) 时间应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6.5试验6.5.1抗拉拔试验前应检查抗拉拔试验装置, 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6.5.2按图6.2.1要求安装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垂直于构件表面并与植筋平行, 支架与结构构件间应平整, 确保施加的拉拔力不偏心。6.5.3加荷
13、速率6.5.3.1连续加载方法。荷载以均匀的速率施加于植筋上, 加载至最大设计荷载或直至测试仪荷载显示计数不再增加时( 此时为破坏荷载) 。每分钟的加荷速率为最大荷载的25100%。除试验设备能提供精确的荷载记录外, 其总的加载时间最短为1分钟, 最长为3分钟。当进行破坏荷载试验时, 在达到破坏荷载前计数应不少于5次。6.5.3.2分级加载法。加载以预计极限荷载的1015%为一级, 对试件逐级加载。每级荷载保持一定时间, 直至出现破坏情况。6.5.3.3一般情况, 工程检测时采用连续加载方法。破坏试验时采用分级加载方法。6.5.4当抗拉拔试验出现装置倾斜, 构件边缘开裂等异常情况时, 应作详细
14、记录并将该试验值舍去, 另行选择一个试件进行补测。6.6拉拔值确定和破坏的制定6.6.1当植筋达到设计要求的试验拉拔力荷载值时, 构件无破坏, 拉拔力显示读数未下降, 植筋未位移时, 可判定该植筋抗拉拔力大于等于设计拉拔力。6.6.2当加载至测试荷载仪显示读数不再增加时( 此时判定植筋已破坏) , 可判定该读数为植筋的抗拉拔力破坏荷载值。6.6.3抗拉拔力荷载精确至0.1kN。6.6.4当抗拉拔试验装置发生倾斜、 构件边缘劈裂等异常情况时, 应作详细记录并将该试验值舍去, 另行选择一个试件进行检测。6.7破坏的判定6.7.1试件发生以下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情况即可判定为破坏。1、 构件锥形剪切破
15、坏; 2、 构件沿植筋部位周边开裂, 导致锚固失效破坏; 3、 植筋拉出、 拉断; 6.8试验报告6.8.1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2、 试验报告日期、 编号3、 试件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4、 试件平面示意图5、 检测类别、 检测地点6、 施工方、 设计方、 监理方( 见证人) 、 建设方7、 检测依据、 检测方法8、 检测结果( 植筋深度、 试验荷载、 最终状态) 9、 试验人( 项目负责人) 、 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签名10、 试验单位盖章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建设部备案号J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施工技术及验收规程(送审稿)200发布 200实施福
16、 建 省 建 设 厅 发 布目 录1、 总则2、 术语、 规范性引用文件2.1术语2.2规范性引用文件3、 基本规定3.1材料3.2设计4、 施工要求4.1一般要求4.2施工流程4.3施工要点5、 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6、 检验标准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施工技术及验收规程1总则1.0.1为了适应当前建筑业建筑物加固改造专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提高加固施工技术水平,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确保加固工程施工质量, 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内结构加固补强专业施工企业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1.0.3结构加固补强专业施工企业, 必须取得建设部或我省建设厅相应的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
17、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要求, 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设置技术和质量管理机构。1.0.4施工技术资料应按建筑施工管理要求整理归档保存。1.0.5裂缝修复操作人员均应经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 2术语、 规范性引用文件2.1术语2.1.1裂缝本规程所修补的裂缝是指非承载力不足所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2.1.2修补对裂缝进行封闭, 恢复其整体性和使用功能。2.2规范性引用文件2.2.1本规程规范性引用文件为CECS25: 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CJJ/T 5393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3基本规定3.1材料3.1.1裂缝修复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规范的规定, 产品必须有相应
18、的产品说明书, 每批产品的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编号应与原材料实物标注一致) ; 如属国外进口产品, 还应提供海关报关证明。3.1.2原材料进场施工前, 应按有关要求按批取样、 检验, 其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 规范要求, 合格后方可使用。3.1.3严禁使用质保期过期的修复材料。3.1.4混凝土结构裂缝灌浆修复时所用的化学灌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浆液的粘度小, 可灌性好。2、 浆液固化后的收缩性小, 抗渗性好。3、 浆液固化后的抗压、 抗拉强度高, 有较高的粘结强度。4、 浆液固化时间能够调节, 灌浆工艺简便。5、 浆液应为无毒或低毒材料。3.1.5化学灌浆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
19、甲基丙烯酸类材料和灌注水泥浆, 可采用专用裂缝灌注胶, 当自行配制时浆液应进行试配, 其可灌性和固化时间应满足设计、 施工要求。浆液配方可参照附表3.1.5A、 附表3.1.5B、 附表3.1.5C进行。有充分试验依据且性能可靠的其它配方也可采用。环氧树脂浆液配方 附表3.1.5A材料名称规格配合比( 重量比) 12345环氧树脂糠醛丙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甲苯苯酚乙二胺6101#或634#工业工业工业工业工业工业100304081010010508101005060810100506081010050601020使用功能一天后固化, 流动性稍差二天后为弹性体, 流动性较好一天后固化, 流动性较好
20、六天后为弹性体, 流动力很好七天后为弹性体, 流动性很好甲基丙烯酸酯类浆液配方 附表3.1.5B材料名称规格配合比( 重量比) 123甲基丙烯酸酯甲酯醋酸乙烯丙烯酸过氧化二苯甲酰 对甲苯亚磺酸二甲基苯胺MMABPOTSADMA100181.51.01.0100101.01.02.00.51.010001501011.50.51.00.51.5灌注水泥浆配合比 附表3.1.5C砂浆名称水泥107胶水中砂用途灌缝稀浆1002590灌注缝宽0.51mm灌缝稠浆1002060灌注缝宽15mm灌缝砂浆1002050100灌注缝宽115mm封缝砂浆1002515100封缝、 粘灌浆嘴3.1.6水泥浆、 水
21、泥砂浆的配方应先进行试配, 并检验其抗压、 抗拉、 抗弯强度。3.2设计3.2.1对于静止裂缝即其开展已基本稳定的裂缝和可防止进一步扩展的裂缝, 其修复可采用表层封闭法和表层灌注法。3.2.1.1表层封闭法包括表层涂层封闭、 表层粘贴封闭、 表层凿槽嵌补, 其主要适用于对承载力无影响, 裂缝宽度小于0.3表面裂缝以及大面积微细裂缝的防渗漏处理。其中V形槽主要用于一般裂缝修复, U形槽用于渗水裂缝修复。表层涂层所用材料应考虑其防水性和耐久性, 选用粘着力强且不易老化的材料。涂层应保证有一定厚度和沿裂缝一定的宽度。表层粘贴法, 根据粘贴材料不同, 可参见相关技术规程。表层凿槽嵌补法, 凿槽时应避免
22、对结构的损伤, 嵌补材料其强度等级应大于原结构材料强度等级, 可优先采用结构胶或环氧砂浆。3.2.1.2表层灌注法包括压力灌注和自渗灌注, 它主要适用于裂缝宽度较大, 对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及耐久性等有影响, 或有防水防渗等要求的裂缝的修补。当裂缝宽度小于0.3mm时, 宜用甲基丙烯酸类浆液或低粘度环氧树脂浆液灌注。当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0.3mm时, 宜用环氧树脂浆液灌注。当裂缝宽度大于1.0mm时, 可用微膨胀水泥浆液修补。3.2.1.4对于大面积缺损、 蜂窝、 孔洞等, 宜采用1: 2水泥砂浆或不低于C20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为了保证新混凝土与原结构的可靠结合, 可将缺陷周围凿毛, 清理干
23、净, 并涂刷一层水泥砂浆界面剂。3.2.2对于活动裂缝, 即处于继续开展而未稳定的裂缝, 应在分析并控制裂缝开展使其稳定后, 方可按上述方法进行修补。如裂缝开展不能控制, 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限制结构的变形, 裂缝宜用柔性材料进行封闭处理。 4施工要求4.1一般要求4.1.1裂缝修复前应对施工设计图纸或修复方案进行会审, 施工单位应根据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其内容包括: 施工程序、 施工工艺、 技术措施、 安全措施、 质量标准、 成品保护等, 并在进场前对操作班组进行技术交底。4.1.2裂缝修复前, 必须按工程量备好施工所需材料, 以及配合的施工机具, 安排好临
24、时堆放场地, 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4.1.3进场的裂缝修复材料宜密封储存, 且必须配备防火设施。4.1.4裂缝修复前宜对基层强度进行检测, 以确定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4.2施工流程施 工 准 备裂缝调查表层打磨或凿槽清 洗 配 胶 涂刷粘贴嵌补检 查 养 护 图4.2a裂缝表层修复工艺流程图施 工 准 备裂 缝 调 查埋设灌浆嘴、 管封 缝密 封 检 查 配 制 浆 液 灌 浆 封 口 结 束检 查图4.2b 压力灌注修复工艺流程图4.3施工要点4.3.1裂缝表层封闭修复施工要求: 当采用表层涂层方法时可参考防水涂料施工技术规程。当采用表层粘贴封闭方法时可参见FRP粘贴加固施工技术规程或钢板粘
25、贴加固施工技术规程。当采用表层凿槽嵌补方法时, 糟开凿应先定位后采用机械切割后再采用人工开凿, 不得破坏损伤原有结构配筋, 嵌补用材料强度应大于原结构材料等级。4.3.2裂缝采用压力灌注修复施工要求。4.3.2.1表层处理为保证注浆嘴( 管) 埋设质量及封缝可靠, 灌浆施工时应对裂缝表面进行如下处理: 用钢丝刷等工具, 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 白灰、 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 然后再用毛刷蘸甲苯、 酒精等有机溶液, 把沿裂缝两侧2030mm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4.3.2.2埋设灌浆嘴( 管) 一般裂缝灌注可在表层埋设灌注嘴( 管) , 埋设时, 先在灌浆嘴( 管) 的底盘上抹一层厚约1mm的环氧胶泥
26、, 将灌浆嘴的进浆孔骑缝粘贴在预定的位置上。在裂缝交叉处、 较宽处、 端部以及裂缝贯穿处, 钻孔处均应埋设灌浆嘴( 管) 。其间距当缝宽小于1mm时为350500mm; 当缝宽大于1mm时, 为5001000mm。在一条裂缝上必须有进浆嘴、 排气嘴、 出浆嘴。对于大致积混凝土或大型结构上的深裂缝, 可在裂缝上进行钻孔; 对于走向不规则的裂缝, 除骑缝钻孔外, 需加钻斜孔, 扩大灌浆通路。钻孔直径一般风钻为56mm, 机钻孔应选最小孔径。裂缝宽度小于0.5mm, 孔距可为23mm, 裂缝宽度小于0.5mm, 适当缩小距离。钻孔后应清除孔内的碎屑粉尘, 孔径大于10mm时, 可用粒径小于孔径的干净
27、卵石填入孔内以减少耗浆量。钻孔灌浆管可先在孔内埋设铁管。4.3.2.3封缝 封缝应根据裂缝情况、 灌注压力要求、 封缝材料性能等选择相应的方法, 施工方法参见4.3.1要求。裂缝封闭后应进行压气试漏, 检查密闭效果。试漏需待封缝胶泥或砂浆有一定强度时进行。试漏前沿裂缝涂一层肥皂水, 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 凡漏气处, 应予修补密封至不漏为止。4.3.2.4浆液配制应按照不同浆材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进行。浆液一次配备数量, 需以浆液的凝固时间及进浆速度来确定。4.3.2.5压力灌浆是施工关键工序, 应确保灌浆质量。4.3.2.5.1灌浆机具、 器具、 注浆管在灌浆前应进行检查, 运行正常时方可使用。
28、4.3.2.5.2根据裂缝区域大小, 可采用单孔灌浆或分区群孔灌浆。在一条裂缝上灌浆应由一端到另一端。4.3.2.5.3灌浆时应待下一个排气嘴出浆时立即关闭转芯阀, 然后移至下一个注嘴, 逐个按此顺序进行。化学浆液的灌浆压力常见0.2Mpa; 水泥浆液的灌浆压力为0.4Mpa0.8Mpa。压力应逐渐升高, 防止骤然加压。达到规定压力后, 应保持压力稳定, 以满足灌浆要求。4.3.2.5.4灌浆停止的标志为吸浆率小于0.1L/min。4.3.2.5.5灌浆结束后, 应立即拆除管道, 清洗干净。化学灌浆还应用丙酮冲洗管道和设备。4.3.3待缝内浆液达到初凝而不外流时, 可拆下灌浆嘴, 再用环氧树脂
29、胶泥或渗入水泥的灌浆液把灌浆嘴处抹平封口。4.3.4灌浆结束后, 应检查补强效果和质量, 发现缺陷应及时补救, 确保工程质量。 5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5.0.1化学灌浆材料多属易然品, 应密封储存, 远离火源。5.0.2在配制及使用现场, 必须通风良好, 操作人员应穿工作服, 戴防护口罩、 乳胶手套和眼镜, 并严禁在现场进食。5.0.3工作场地严禁烟火, 并必须配备消防设施。6检验标准6.0.1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检查灌浆密实度。6.0.2钻芯取样法检查灌浆密实度及结构加固后整体力学性能。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建设部备案号J 粘贴钢板施工技术及验收规程(送审稿)200发布 200实施福 建
30、 省 建 设 厅 发 布目 录1、 总则2、 术语、 规范性引用文件2.1术语2.2规范性引用文件3、 基本规定3.1材料3.2设计4、 施工要求4.1一般要求4.2施工流程4.3施工要点5、 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6、 检验标准粘贴钢板施工技术及验收规程1、 总则1.0.1为了适应当前建筑业建筑物加固改造专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提高加固施工技术水平,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确保加固工程施工质量, 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内结构加固补强专业施工企业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1.0.3结构加固补强专业施工企业, 必须取得建设部或我省建设厅相应的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 按建筑施工
31、企业管理要求, 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设置技术和质量管理机构。1.0.4施工技术资料应按建筑施工管理要求整理归档保存。1.05粘贴钢板的操作人员均应经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 2、 术语、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术语2.1.1粘贴钢板利用粘结剂将钢板粘贴于混凝土表面。2.1.2粘结剂本规程所指的粘结剂是指经国家相关部门检验合格推荐的粘钢专用建筑结构胶。2.1.3粘接面钢板与混凝土相接触的面。2.2规范性引用文件2.2.1本规程规范性引用文件为CECS25: 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3、 基本规定3.1材料3.1.1粘贴钢板所用的粘结剂必须是粘结强度高、 耐久性好, 具有一定弹性, 且
32、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规范的规定, 产品必须有相应的产品说明书, 每批产品的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编号应与原材料实物标注一致) ; 如属国外进口产品, 还应提供海关报关证明。本规程所指的粘结剂以国产JGN型、 型等建筑结构胶为准。其各项强度指标可按附表1采用。JGN结构胶的粘结强度 附表1被粘基层材料种类破坏特征抗剪强度( Mpa) 轴心抗拉强度( Mpa) 试验值( fov) 标准值( fvk) 设计值( fv) 试验值( fov) 标准值( fvk) 设计值( fv) 钢钢胶层破坏1893.63316.56.6钢混凝土混凝土破坏fovfcvkfcvfoctfctkfct混凝土混凝土混凝
33、土破坏fovfcvkfcvfoctfctkfct混凝土抗剪强度( Mpa) 附表2 混凝土强度等级强度名称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试验值( focv) 2.252.703.153.553.904.304.655.005.305.60标准值( fcvk) 1.702.102.502.853.203.503.803.904.004.10设计值( fcv) 1.251.751.802.102.352.602.802.902.953.103.1.2粘结剂及钢板进场施工前, 应按有关要求按批取样、 检验, 其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 规范要求, 合格后方可使用。3.
34、1.3严禁使用质保期过期的粘结剂及已腐蚀的钢板。3.1.4采用本规程进行加固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大于C15。被加固的构件仅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及受拉构件。3.1.5加固用钢板, 一般以3号钢或16锰钢为宜, 钢板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规范的要求。3.2设计3.2.1工艺原理: 粘贴钢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时, 经过粘结材料将钢板粘贴于构件表面, 使钢板承受拉力, 并与混凝土变形协调共同受力。3.2.2粘钢加固基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3.2.3粘结钢板厚度以25mm为宜, 当钢板厚度大于6mm时, 应采用相应厚钢板粘钢的施工工艺。3.2.4对于受压区粘钢加固, 当采用
35、梁侧粘钢时, 钢板宽度不宜大于梁高的1/3。3.2.5粘接钢板在加固点外的锚固长度: 对于受拉区, 不得小于200t( t为钢板厚度) , 亦不得小于600mm; 对于受压区, 不得小于160t, 亦不得小于480mm, 对于大跨结构或可能经受重复荷载的结构, 锚固区尚宜增设U型箍板或螺栓附加锚固措施。3.2.6 粘贴钢板在柱脚区锚固详图3.2.6。 3.2.6粘贴钢板在柱脚区锚固详图3.2.7钢板粘贴施工完成后, 其钢板面须进行防腐处理, 当采用砂浆面层处理时, 其厚度: 对于梁不应小于20mm, 对于板不应小于15mm, 其防腐处理也可采用涂层保护, 但应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4、 施工要
36、求4.1一般要求4.1.1粘钢施工前应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会审, 施工单位应根据图纸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其内容包括: 施工程序、 施工工艺、 技术措施、 安全措施、 质量标准、 成品保护等, 并在进场前对操作班组进行技术交底。4.1.2粘钢施工前, 必须按工程量备好粘结剂和钢板, 以及配合的施工机具, 安排好临时堆放场地, 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4.1.3进场的化学粘结剂宜密封储存, 且必须配备防火设施。4.1.4粘钢施工前宜对基层强度进行检测, 以确定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4.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构件面层处理钢板粘结面处理粘结剂配制加固构件卸荷涂敷胶 粘贴 固定加压
37、固化养护 检查验收保护面层图4.2粘钢加固工艺流程图4.3施工要点4.3.1 混凝土构件表面, 应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对原混凝土构件的粘合面, 可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 刷除表面油垢污物后, 用冷水冲洗, 再对粘合面进行打磨, 除去23mm厚表层, 直至完全露出新面, 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粉粒。如混凝土表面无油垢污物, 则可直接对粘合面进行打磨, 去掉12mm厚表层, 用压缩空气除去粉尘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即可。对于新混凝土粘合面, 先用钢丝刷将表面松散浮渣刷去, 根据表面平整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打磨处理。对于龄期在3个月以内, 或湿度较大的混凝土构件, 尚须进行人工干燥处理。4.3.2钢
38、板粘接面, 须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如钢板未生锈或轻微锈蚀, 可用喷砂、 砂布或平砂轮打磨, 直至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 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 然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干净。不得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板钢板粘贴前, 应对处理后的钢板厚度进行量测, 其实测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3.3粘贴钢板前, 应对被加固构件进行必要的支撑, 如设计要求进行卸荷处理, 宜采用千斤顶顶升方式卸荷, 对于承受均布荷载的梁, 应采用多点( 至少两点) 均匀顶升; 对于有次梁作用的主梁, 每根次梁下要设一台千斤顶。卸荷值应逐步增加, 以不出现裂缝为准。4.3.4粘结剂为甲、 乙两组份, 使用前应进行现场质
39、量检验, 合格后方能使用,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配制。注意搅拌时应避免其它物质进入容器, 容器内不得有油污。搅拌按同一方向进行。4.3.5粘结剂配制好后, 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和钢板面上, 厚度13mm, 中间厚边缘薄, 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如果是立面粘贴, 为防止流淌, 可加一层脱蜡玻璃丝布。粘好钢板后, 用手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 如无空洞声表示已粘贴密实, 否则应剥下钢板, 补胶, 重新粘贴。4.3.6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夹具夹紧, 或用支撑固定, 并适当加压, 以使胶液刚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度。4.3.7粘结剂在常温下固化, 其固化时间可根据施工温度推定, 一般在20以上, 24小时即可拆除夹具或支撑, 3d可受力使用。当温度较低时, 但须缩短工期时可采用人工加温, 一般用红外线灯加热, 但应注意温度不得过高与防火。4.3.8加固后, 钢板表面应采取保护措施, 当采用水泥砂浆保护时, 如钢板表面面积较大, 为利于砂浆粘结, 可粘一层铅丝网或点粘一层豆石。 5.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5.01配制粘结剂用的原料应密封贮存, 远离火源, 避免阳光直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