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自编资料.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03384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自编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自编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自编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自编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自编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自编资料 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比拟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舍弃3、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 顾:回头看二、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1、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答案: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2、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案: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3、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2、。 4、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案: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智子疑邻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2、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答案: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1、人皆吊之。吊:慰问 2、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为什么就3、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 二、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

3、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伤仲永1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2停顿有误的一项是(B)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3翻译:(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指物作诗立就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4、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这是先扬后抑的写法。)(5)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 (不使学)(6)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7)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是“指物作诗立就”。9最后一段的议论,通过仲永520岁才能的变化,意

5、在说明什么道理?)(8)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还有对其父亲愚蠢行为的讽刺以及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孙权劝学一、解释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掌管。当涂:当权。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 当:应当。 见:了解 二、翻译下列各句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翻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三、回答下列问题:。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

6、启示?答案: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劝学。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4、写出自本课的成语。答案: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口技1联系全文说说“善”字的作用。(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2四个“一”字暗示。从面衬托表演者的(道具简单侧面技术高超)3文章其中一个声响场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过程,写声响由及,由及,由及的顺序写。一词概括了表演者摹拟声音的生动逼真。(远,

7、近;外,内;小,大众妙毕备)4第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侧面写(口技人的表演的失火、救火的经过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5翻译: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6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之”字意义不同的是:(A)A. 学而时习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于厅事之东北角7“犬吠”一词在文中的作用。(烘托深夜的环境气氛,也是一家人由睡而醒的缘由。)8“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运用怎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排比,突出表演的第一个高潮的气势。表现口技人的“善”)9哪些词语说明听众听得入了神?(“伸颈”“侧目”)10()一词写出听众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

8、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而()一词则表示听众对表演感到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微笑”)11与“虽人有百手”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D)A虽有千里之能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1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找出具体语句。 (以动写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13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神色、动作、情感、心理)夸父逐日1、中心思想? 答案: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2、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答案: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

9、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答案: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狼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止有剩骨。止:通“只” 2、苫蔽成丘。苫蔽:遮盖。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4、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 6、意暇甚。意:神情。 7、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8、止增笑耳。止:通“只”。耳:罢了。二、译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三、阅读全文,回答下

10、列问题。1、阐述本文主旨。:答案: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2、蒲松龄的狼: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的黠的地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桃花源记一、 词语解释。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英:落花。2、

11、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不久。津:渡口。二、 翻译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三、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诣太守,说如此。4、本文“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答案: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的内容是世界变化大。时间过得快。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6、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7.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题计分)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

13、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答:6、.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 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陋至铭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往来无白丁 无案牍之劳形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

14、”这句话。3.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1.出名;品德高尚;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使劳累。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 文眼是“德馨”二字,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统领全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4. 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情景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5. 如以兴国为己任(言之成理即可)。爱莲说1. 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陶后鲜有闻 2. 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

15、不同的一项是( B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 D花之君子者也3. 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4.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我最喜爱的花是:我喜爱的原因是: (如:我喜爱兰花,因为它的白色象征着纯洁,它默默地绽放,为人们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一股暗香。)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题计分)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多答加

16、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我的观点: (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6. 和“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 孔子云:何陋之有C.始龀,跳往助之 D无丝竹之乱耳核舟记1、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7、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 “核舟”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东坡” ,“黄鲁直” ,“佛印” ,作者详写船头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4. 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和文字的数量。清人林嗣环的口技一文的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观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答案:1.靠近;极像;满;挑选。2.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3. 峨冠而

18、多髯;如有所语;矫首昂视。是为了突出雕刻者的技艺之高超。4. 相同。两文的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大道之行也(略,参看课后练习)三峡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略无阙处 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飞漱其间 夏水襄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 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第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 ”色彩互异,“ ”“ ”动静相杂,相映成趣,令人无限遐想。“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 ,以“峻”状 ,以“荣”状 ,以“

19、茂”字状 。4、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夏季:春冬: 秋季 6、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7、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通“缺”;阳光;逆流而上;有时;冲刷;上。2.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即使乘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3、素、绿、湍、倒;水、山、柏树、草。4、B 5、水势迅急凶猛 景色秀丽奇绝 萧瑟凄凉 6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表明人们的感伤心情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1、苏轼记承天寺夜

20、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旷达心境。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5、你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6、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

2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处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观潮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B )A艨艟(mng chng)行阵(hng)B倏尔(sh) 战舸(k)C泅水(qi)溯迎(s)D倍穹(qing)僦赁(ji ln)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C )A既望(农历八月十五日) 方其远出海门(刚好)B际天而来(连接着天) 吞天沃日(肥沃)C势极雄豪(雄伟豪壮) 江干(江岸、江边)D倍穹常时(高出一倍) 僦赁(僦:没有意义。赁:租用的意思)3下列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22、(C )A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B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C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D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4下列对“每岁京尹以此夸能。”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选文是描写人在“势极雄豪”的江潮上活动的场面。B选文在习俗的记述上较多铺陈、显得内容充实。C选文描绘了江潮的壮观,使人惊叹不已。D联系上文对江潮的描写,再想像人的活动与汹涌江潮交织一起的景象,多么惊心动魄,令人心驰神往。5下面是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一段可分三层,写出了水军训练检阅的三个阶

23、段。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此句大意是:“同时有骑着马、摇着旗、举着枪、挥舞着大刀在水面上的,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是描写在江上点放烟炮的情景。其中“倏尔”:指刹那间。“水爆”:指在水面点放的烟炮。“略不相睹”:指彼此全都看不见了。“略”与下文“略不沾湿”的“略”字同义。D“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意思是: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就有一只船不见了,可能是被烧掉而沉没了。6本文按照_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涌潮景象。为了突出潮水的汹涌,分别从_和_两个角度,抓住潮水的_、颜色和样子描写,把潮水写得逼真、奇特

24、。(时间推移 听觉 视觉 声音) 湖心亭看雪1.翻译下列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1)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2.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上下一白_长堤一痕_更:是日更定_ 更有痴似相公者_是:是日更定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分析“绝”字的妙处:_。4.概括“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内容_。这一部分采用了_和_相结合的表现手

25、法。5、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6、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参考答案:一、3.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4、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5、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6、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7.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

26、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8.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与朱元思书 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水皆缥碧( 青白色 ) 互相轩邈 ( 高;远 ) 好鸟相鸣( 美丽 )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4简答。 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

27、动态美的句子是: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B第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C第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表现了富春江的特色。D第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6、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7、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鸢

28、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答案: 4奇山异,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D 五柳先生传1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A 之: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B 其:亦不详其姓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 焉:因以为号焉且焉之土石D 以:以此自终以乐其志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亲旧知其如此 ( )箪瓢屡空,晏如也(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全文的中心句是: 4详读全文,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5选出理解有误

29、的一项()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答案 1A 2什么地方 亲戚朋友 安然自若的样子 周围环着四堵墙 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甘于淡泊,甘于安贫乐道 5D 马说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

30、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2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答案: 1C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不知马也 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31、有 3A 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送东阳马生序一、选择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腰白玉之环 ( )益慕圣贤之道( ) 媵人持汤沃灌 (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有:5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二、翻译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翻译:我站着陪侍在

32、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2、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三、回答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4、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5、 “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

33、明白道理。) 6、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答案一、1得到 等 稍微 在腰间挂着 更加仰慕 热水 2B 3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4记叙、描写 、议论 5从如下三个方面: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小石潭记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C)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D以:全石以

34、为底 卷石底以出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清冽3用“”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第一层: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 第二层:写小石潭的概貌)4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静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动态: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B)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而描写水清。C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写景。D选文第三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透露作者被贬后的抑郁

35、忧伤之情。7、 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鱼可百许头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8、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凄清寒骨,悄怆幽邃。答案: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9、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先发现石潭,再写潭中景物,然后写小潭的源流,最后写小潭的氛围。)10、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36、。)岳阳楼记1、文言词汇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去国怀乡 春和景明 把酒临风 吾谁与归 (.离开国都;阳光;面对着;归依。)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3、 阅读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的心态。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_ _。4、 美句赏读第一二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

37、例:“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一句,点面结合,动静相生,生动而形象地勾勒出洞庭夜月图。)5、拓展延伸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大,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6.主要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答案;1.离开国都;阳光;面对着;归依。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4.6、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斯:登斯楼也微斯人 极:此乐何极南极潇湘景

38、: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忧:忧谗畏饥生于忧患7、.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而:感极而悲者矣后天下之乐而乐 若: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则:则有心旷神怡则有去国怀乡 然:满目潇然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8、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 )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9、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岁中)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前句写

39、无风时水面的月影,后句写微风时水面的月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前句写狂风声音凄厉,后句写波浪来势凶猛)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10、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瞧不起。“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醉翁亭记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林壑尤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之意 晦明变化者 伛偻提携

40、 颓然乎其间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3、 理解填空。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_ _,_ _。(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第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5、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D)之:四时之景不同心乐之,伐竹取道 者:射者中,奕者胜晦明变化者乎:颓然乎其间者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6、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C)而: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为:酿泉为酒山峦为晴雪所洗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然: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7、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暮:朝而往,暮而归苍然暮色 发:苍颜白发野芳发而幽香乐:宴酣之乐而乐亦无穷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